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太监魏忠贤和王体乾,站在左面,纠察着官员们的礼仪,而信王则端坐在右面,给群臣们答礼。
英国公抽空把一双儿女叫到外面,找了一个毕竟没有人的地方,悄悄的把贺国光的决定说给了两个孩子听。
一双儿女立刻精神振奋,撸胳膊挽袖子,准备要大干一场。
再回到乾清宫的时候,这里已经又吵成了一片。
原因就是由谁来主持大行皇帝的丧礼。
本来这件事是归礼部,这没有什么可说的。
礼部尚书魏广威,也是阉党死党,和魏忠贤号为内魏外魏。
但正因为如此,这些东林党人就坚决给予反对,坚决主张由光禄寺少卿丁元荐来主持。
为此两党纠缠不清,各不相让。
但最终孙承宗站出来沉声道:“皇帝大行,但有遗诏,请信王做摄政王,行监国。这事儿,就由摄政王一锤定音。”
群臣们就全将目光注视,向了坐在椅子中的朱老五。
这是朱老五做上摄政王的职务,第1次觉得事情,这也是一个大事情。官场上无小事,一言一行都关乎着一场政治风向。
朱老五也不懂得这丧事该怎么办,但他明白这期间的利害关系。
而他更明白,这场丧葬仪式,到底由谁主持,关乎着自己的态度,关乎着以后自己所表露出来的政治方向。
自己隐忍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的事,可千万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候,在出现什么差错,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一切等这些事情平息,等自己坐稳了这个位置在说。
于是他在沉思了一阵之后,开口决定:“皇兄在生前,最信任的就是王体乾这个大伴,王体乾也做事勤勉踏实,我看这件事就交给王大伴吧。”
王体乾一听,当时大喜过望,趴在地上给朱老五磕头。
这足以说明,这个新的摄政王,还是严谨的遵循木匠哥哥的遗照,重用自己这些人。这一下,宫中的各个大太监们的心立刻得到了安定。
但朱老五却继续说道:“但是哥哥的丧事,一定办得风光,不能出现任何纰漏,所以孤王决定,由礼部和光禄寺协调协助。”
这个决定一出,在场的官员全都疑惑了。
难道这个摄政王,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上台就改变目前的局势吗?而是还像他哥哥那样,依靠内官,外朝两党平衡,找他哥哥的老路吗?
就在大家疑惑猜测的时候,首辅黄立及和帝师孙承宗站出来,点头称好。
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下了,已经再也不能改变了。
王体乾得意洋洋的就职,开始吩咐着各部门准备着丧事。
魏忠贤却站在那里,抱着手,一言不发。面色清灰苍白,眼睛浮肿,也不知道是哭的还是熬夜熬的。
王体乾六部内阁的官员商量:“皇上的梓宫,应该停留在乾清宫,就依照神宗和光宗师惯例,让摄政王暂时移住在偏殿廊房。”
这是明显的在贬低朱老五的地位。
不知道昨夜,经过一番双方妥协的结果,那些正直的大臣们就出言反对。坚决要让摄政王到文华殿休息。
文华殿是正式的殿宇,他是历朝太子的起居读书之地,而更有政治意义的是,当初英国公张维贤,就是抬着天启皇帝,跑到了这里,天启皇帝在这里登基的。
当然有反对,就必然有支持。
于是阉党和东林,就在大行皇帝的床前,争吵的不可开交。
双方各不相让,争吵之激烈,矛盾之尖锐,简直要把木匠皇帝给吵醒。
正在群臣们争吵的时候,英国公对儿子女儿大吼一声:“还等什么?上。”
张紫娟和张之及姐弟,早就跃跃欲试,听到命令,就好像听到了冲锋的号角,撞开前面的群臣,直接冲到了朱老五的面前,对着朱老五大吼一声:“王爷坐稳啦。”然后一左一右,抓住椅子的扶手和后背,嗨的一声,直接上肩,撞开群臣拔腿就跑。
这些动作一气呵成,简直就是电光石火,让人还没反应过来,姐弟两个就冲出了大殿。
这突然的变故,立刻让魏忠贤大惊失色,怒吼道:“老家伙,你要把摄政王抬到哪里去?”
英国公张维贤嘿嘿一笑:“故伎重演。”
就这4个字,就好像是重磅炸弹扔到了鸡窝中,炸的群臣鸡飞狗跳。
这家伙干这活顺溜,有前科。
“快拦住他,把摄政王抢回来。”魏忠贤跺脚大吼大叫。
魏忠贤的一帮爪牙,一窝蜂的就向大殿外跑。追击张家姐弟。
东林党人欢欣鼓舞,孙承宗大吼一声:“赶紧挡住这帮家伙。”
东林的大臣,立刻毫不犹豫的冲向了门口,组成了人墙。
还哪里顾得上斯文,还哪里顾得上体面,更顾不上官员的矜持了,两群人立刻撞在了一起,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坚决堵住不让。这又是一个围城。
结果一群大人在狭窄的门口,抱头拽腰,拳头大脚那是可劲的往对方招呼,打的是一片混乱。
但这里,毕竟阉党人多,在一群强悍的太监加入之后,他们冲破了阻击,冲到了外面。
魏忠贤一看,张家姐弟抬着朱老五,直接杀奔了文华殿。
魏忠贤声嘶力竭的大吼:“拦住他,拦住他。”
追出来的官员立刻撒腿就追,抄里近路,直接挡住了文华殿的去路。
不知道被谁踹了一脚,打了两个眼炮的孙师傅立刻中气十足的大吼:“往太和殿跑,快快。其他所有的同僚,跟我阻挡追兵。”
张家姐弟立刻转弯儿,向远处的太和殿飞奔。
而同样满脸乌青的张维贤和孙承宗,真的是老当益壮,带领着自己的同道,杀向了广场,和那些魏忠贤的爪牙,再次厮打在了一起。
而负责巡逻警卫的那些人,面对这样的场面,真的是不知如何是好。
但他们带头的官员,也有各自的派别阵营。
转眼之间,刚刚还勾肩搭背,互道辛苦的兄弟,立刻就拳脚相向,扭打在了一起。
四家的士兵,还说什么?各为其主,互有立场,丢掉刀枪,挥起拳头上吧。
魏忠贤的爪牙太多,而且他们习惯于打打杀杀,不论在气势上还是在体力上,都比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东林党人强多了。张维贤和孙承宗这两个最老的,却成了这里的主力。但是独木难支,眼看着这道防线,岌岌可危,就要被突破了。
踹翻了一个家伙,张维贤看到躲到一边的勋贵们。
现在大明朝廷中的勋贵,早已经没了先祖的威风,主要是朝廷对他们打击的太狠了。
当初大长脸,做了江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大杀功臣。炮轰贾家楼,名动一时。然后是蓝玉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将大明的勋贵杀的是所剩无几。
靖难之役之后,朱老四上位,再次封了一大批的公侯伯子男。
然而到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趁着这个机会,几乎将大名的勋贵,以及他们各家的精英,借助瓦拉之手一网打尽。
回来后重新继承爵位的,都是各家庸庸碌碌之辈,再也对朝廷形成不了影响了。
但这还不算完,在万历掀起的朝堂党争中,他们又变成了双方各自攻击的对象。
这样一来,所有的勋贵每日里都活在战战兢兢之中,完完全全成了这个朝廷的人形布景。
现在看到双方如此厮杀,他们立刻采取了靠边站,做了一个路人甲,采取两不相帮。
张维贤看到他们,立刻就看到了救兵。一面厮打,一面冲着他们大声的呼喊:“勋贵是皇朝最坚定的正统拥护者,怎么能够袖手旁观?让皇位最终沦落为狸猫换太子的杂种手中?”
那些靠边站的勋贵们,就拢着手,翻了翻白眼。
老朱家对我们太狠了,他们的正统已经和我们无关了。
“这是从龙之功,这是咱们勋贵翻身的绝佳机会,大家绝对不能放弃呀。呕——”一时没有防备,被人踹在了肚子上,弄得一阵干呕。
勋贵们干脆转过身,不再观看这一场热闹,而是扬脸向天。
从龙之功,咸鱼翻身?
咸鱼翻身干什么?翻身了还是咸鱼,让他老朱再一次杀我们一遍吗?
已经精疲力尽的英国公,实在有些挡不住了,看到了郑国公,声嘶力竭的哀求:“老郑老郑,你我两家通家之好,我已经答应娶你的女儿,做我的儿媳。看在亲家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郑国公这才动容,自己已经和他结下了儿女亲家,就脱不开关系了。一旦这次失败,他老张家万劫不复,自己也逃脱不了干系。
于是立刻撸胳膊挽袖子,对着身边的魏国公大吼一声:“你我是连襟,如果不帮他一把,那个老东西就把咱们全连累了,上吧。”
魏国公已经七十了,但也只能捏鼻子上,没上的时候,对着武阳候大吼:“还看着干什么?我是你的亲舅舅,还不过来帮手”
武阳候一咧嘴,没办法,只有拉上继阳伯:“咱们俩可是拜把子的兄弟,跑不了我也好不了你,你看着办吧。”
勋贵之间,为了在惨烈的党争中自保,就想尽办法抱团取暖,于是就出现了这亲戚套亲戚的结局,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于是这三十几个被捆绑在一起的勋贵,立刻加入了战团。
皇宫大内的战斗,变得更加惨烈了起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