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让你回去,你就必须得回去。
恋恋不舍的到那个枫叶谷,祭奠了那一对可怜母子,然后回到了京城。
其实现在他的衙门里,已经没有什么大事需要他决断了,凡是要求平反的,调查调查都平反;凡是再牵连出一个所谓的阉党,调查调查都放入,一个赵秩就可以轻松的应付。
而锦衣卫整顿的事,贺国光倒是看的紧,首先看着就是皇帝动不动就弄一个恩荫百户什么的出来,再将锦衣卫弄的臃肿起来。
那等待贺国光的是什么呢?就是备询。
在贺国光死乞白赖一再的要求下,崇祯终于同意他可以不上早朝,但午后的集英殿必须参加。
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贺国光有些昏昏欲睡。
在朦朦胧胧中,听到说袁崇焕又要饷银,一张嘴,还就是三百万。
而袁崇焕又以东江毛文龙为借口,说毛文龙虽然能牵制后金军,但毛文龙耗费的钱粮实在太大。就再去年到今年,就足足冒领了四万银子。
袁崇焕上书请求,让朝廷派人来管理毛文龙部的军饷,但袁崇焕几次派人登岛,毛文龙不喜欢有文官监制着自己,于是就几次拒绝,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官司,还是打到了皇上这里。
崇祯元年的那场平台招对,由于贺国光的懒,没有参加。这是这两年贺国光感觉到唯一遗憾的事情。
遗憾在于他没见到这个历史的名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听他大嘴巴,如何吹嘘的5年复辽。
【如果当时自己在,说什么也要和这个大明第一能臣,探讨一下用一个铅球,是如何糜烂十里的;探讨一下,那枚铅球,是怎么人品爆发,在3月打中了努尔哈赤,却让努尔哈赤带兵征服了蒙古,然后才被这枚铅球打死的。让子弹飞一会儿,怎么飞了这么长时间的问题。】
崇祯就横了一眼贺国光:“贺爱卿,这里正在探讨国事,专心一点。”
贺国光立刻就睁开了眼睛,做出了精神抖擞状。
“袁爱卿请再发三百万军饷钱粮,武装关宁,还说是毛文龙那里实在要的太多了,希望朝廷派出一个官员,去审查审查他。诸位爱卿意下如何呀?”
经过上一次抽签决定内阁,让崇祯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纯粹的东林党人内阁。
在一个声音,一个思想指导之下,办事效率相当的高。
就比如说这次,崇祯话音刚落,全体的阁员几乎异口同声的回应:“袁督师所提甚是,当办理。”
崇祯就不由得一皱眉:“就在头年,朕在这里招对袁爱卿的时候,他向我提出了400万军费的要求,朕为了巩固辽西防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他,为此还动用了300万内帑才算补齐。这今年怎么又开口要300万?”
也不怪现在崇祯多少有些抱怨,因为就在头年的6月份,在平台招对的时候,袁崇焕许下了五年复辽的诺言,这让年轻的小皇帝非常欢喜。
当时明白人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复辽的策略,袁崇焕却说出后世家喻户晓的:“廖慰圣心”一句话,
说人话就是逗皇上玩儿呢,
当时被?S的一翻白眼的许誉卿简直被震惊的如五雷轰顶:\"皇上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么办?就以当今皇上年轻气盛的暴脾气,你将没有好下场。\"
当时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上奏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么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袁崇焕说的,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环环相扣,一点都不能出错。
一旦有一处出错了,五年复辽不成,那就和我没有什么事儿了。
本来上面的几条要求,绝对是人臣的僭越,提出任何一条来,御史言官都应该竭力批驳,扣你一个佣兵自重,藩镇苗头的大帽子,而让你万劫不复。
袁崇焕敢这么说,就是希望皇上不能答应,然后之前逗你玩儿的那句承诺,也就不了了之了。
然而袁崇焕,是东林刻意提携保举出来的,他代表着东林在朝堂内外的希望,所有的人都指望着他为自己的党派争取军功,稳固地位。
再加上,大明历来重文轻武,最主要主管兵事的部门兵部官员,纸上谈兵的文人主事。
其实那些人,根本就没看过兵书,连纸上谈兵都说不上。而他们认为,袁崇焕是取得过对后金战役胜利的人,他说的话应当是没错的。
于是大家不但不反对,而且一致的赞同。
朱老五当时也是收复辽东心切,于是让四部的臣子按照袁崇焕的话办,绝对不打折扣。
一看这样的条件都答应了自己,当时的袁崇焕就只能咬牙,再提一个苛刻条件,为了实现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防守是正规的策略,攻战是变通的策略;和议是辅助策略的说法。执法在循序渐进而不在突变猛进,在追求实效而不在贪图虚名。这是臣与诸边防官员所能做到的。
记住,这里就有和议的说法,这是重点。这证明了一件事,后世有人说袁崇焕,悄悄的开启和皇太极的和谈,却得不到朝廷的认同,于是就兵行险招,引皇太极大兵压境,逼迫崇祯签订城下之盟的说法,是不符合的。
论袁崇焕死罪之一的擅论和义,其实是后来崇祯甩锅。
但现在说这个还早。
当时,崇祯是答应的。
既然这样也不能让崇祯“知难而退。”于是,袁崇焕就从崇祯最要命的地方下了刀子,你不是小抠吗?那我就狮子大开口:“请军饷筑城使费四百万两,否则,臣无能为力。”
当时袁崇焕给朱老五的策略中,就是要用逐步筑垒的方法,循序推进,一直将大明的城堡,修筑到现在女真人的国都,皇太极的辽中鼻子底下去,然后利用大明先进的大炮,日夜的轰击他,让他走向他老爹的老路。
提出400万两白银,的确是实在过分,因为现在大明的财政分为4块,一块儿是詹士府,一块是兵部工部,一块是户部,再一块,就是皇上的内帑。
而真正户部收取的现银税负,仅仅只有田赋522万两,而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
袁崇焕一张嘴就是400万两,这让由于大行皇帝发丧,新皇登基大典等等重大事情,而掏空了的户部实在难以承受。
然而兵部呢,他们收取的那些银子,连给各地卫所和九边发饷都不够,还哪里有余钱给辽西?
于是,成事心切的崇祯就大方的打开内帑,拨了四百万给了袁崇焕。
就这样,一个要玩命的推,而一个往死路里怼,最终在大话撂出,一个信以为真的情况下,大明第一祸害,养成了。
在后世种种文献记载来看,袁崇焕还真的是故意放皇太极进京的,5年复辽都过去三年了,而自己这里仍无寸进!后金却越来越强大,五年复辽的大话是不成了。
这一点,他已经心知肚明了。然而想一想,脾气越来越暴躁的崇祯,将施加在他身上的后果,他就决定破釜沉舟,兵行险招。自己不敢再提和议的事,那就让你皇太极,到北京城下,炫耀武力,逼崇祯签订城下之盟。
然而袁崇焕,发动了这场计划,也想来一个养贼自重,结果他玩脱了。
他忘记了,这个大明是天下从来没有过的对外族强硬的朝廷。别说你兵临城下,就是想当年土木堡之变,蒙古人把皇帝都给俘虏了,然后压着皇帝,亲自到北京城下要和朝廷签约。
结果强势的内阁,不但没有同意,反而直接又立了一个皇上,让你的人质成了没用的废物。并且坚决的反击,将蒙古人又打了回去。
而袁崇焕这个计划的后果是相当恶劣的,是真正摧毁大明的诱因所在。
当初皇太极父子的目标,就是要以山海关为界,在辽东称个辽东王。然后要求大明开放封锁。朝廷每年赏赐他们绢布物资,然后女真人,用东珠人参皮毛等土特产来换,其实就是一个互通贸易的高度自治。
结果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他却突然发现,感情外表强大无比,压得后金喘不过气来的大明,内部竟然是如此的虚弱崩溃。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皇太极生出了取而代之的心思。在他回去的时候,立刻改变了霍金的治国思想,从一味的巩固辽东,争取自治,转变为放眼天下,取而代之的目标。
从这一点上,其实后世历史就没有必要再争论袁崇焕了,就足可以盖棺定论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