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 老朱读懂我的心 > 第188章 接济友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个人一团和气的走进了关门。

    刚一出城门洞,猛地听到一声整齐的呼喊:“末将等恭迎诸位大人。”

    这一声整齐嘹亮的呼喊,吓了耿如杞和洪承畴一跳。抬眼看去,只见沿着城门向内的街道两旁,站着一群军装整齐,装备精良的将士。

    他们一个个红光满面挺胸叠肚,呼喊的口号中气十足,就不是自己带过来的那些士兵们所能比拟的。

    不看装备,就看那一个个红光满面,听到中气十足的口号,就足以说明,这帮家伙吃的饱啊。

    最终两个人在心中不由的感慨:“皇上的近臣,就是不一样啊。别处的将士边军,一天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一个个饿的形同厉鬼。站在队列里,只要一阵大风,就能吹倒一片,稍微站的时间长一点,就能昏倒无数。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贺国光这么做,并不是出于显摆的目的,而是他要让所有外来的人,看到自己有这样一支军队,看到大明还有这样一支军队,就能坚定他们抗战杀敌的决心。

    一面检验着队伍,耿如杞不由得感慨:“如此装备,如此将士,怪不得能有几场大胜。”

    贺国光可不想让他误会自己的功劳,更不想让他们误会自己是凭借着皇帝的关系,才做到这一点的。那会让他们大大的心理不平,反倒适得其反了。

    于是解释道:“这前面的1500名将士,是小子我自掏腰包,招募的乡勇义士。而后面的那三千将士,更是我这个煤矿的矿工,临战临时组织起来的”

    然后嘿嘿干笑:“小子这些年懒于政务,但却最爱这黄白之物,喜欢这经营之道,多少挣了点儿糟钱。本想辞官做个富家翁的,结果国难突起,这时候就将我赚的那些钱,武装了这一次队伍,共赴国难。”

    对于这样的介绍,两个人彻底的惊呆了。

    贺国光有钱,这几乎是天下共知的。

    但像他这样有钱的人。大明不在少数。

    朱长脸从立国开始,就一直倡导藏富于民,国家轻徭薄赋,不与民间争利,将财富留给百姓。

    当然,随着后来的发展,百姓的定义就有所转变了。藏富于民的民,是指那些士绅大族,而不再是苦心劳作的农民。

    因为农民不算百姓,农民算做,应该孝敬上位者的子女,这就是所谓的子民。农民应该是被无数次薅羊毛的绵羊,要不怎么叫牧守一方呢。

    结果大明民间富庶的士绅大贾,比比皆是。天下百姓饥寒交迫走投无路,只能揭杆造反。

    但是即便他们如此富裕,一次嫁女就可以有嫁妆百万两银子,但他们在国难的时候,却绝对吝啬的不掏任何一文钱。

    而贺国光却将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在国难的时候,建立了这一支善战的强军。有这样高的境界,怪不得皇上看重他啊。

    没有光鲜亮丽的衙门,这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堂屋里,也没有奢侈的摆设,倒是简单整洁。

    一个厨娘,带着两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整治了一桌酒菜。也不见什么高档的食材,只是巧手做出来,却是色香味儿俱佳。

    面对着这一桌酒菜,耿如杞不由叹息一声:“面对着这一桌丰盛的酒菜,想一想还在忍饥挨饿的将士,老夫真的难以下咽啊。”

    这次来的目的就是借粮,但听说这支部队是贺国光自己出资养活的,耿如杞就不好意思张嘴了。

    贺国光最明白现在大明军队的窘迫。在历史上也知道这个老人家,带来的这支军队,即将被饥饿拖垮转而哗变,所以他也就知道,耿如杞这这次来的目的。

    于是就毫不犹豫的询问:“这一次老公祖到小子的地界里来,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还请老公祖明言。小子能做到的,一定竭尽全力。”

    既然贺国光开了这口,耿如杞老脸微红,说出了事情的经过:“现在军中已经两日无粮,将士们怨声载道,而且兵部还要求我们立刻进驻武乡,所以这个,那个——”

    他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

    贺国光哈哈一笑,坦然道:“不瞒二位说,在这大乱之前,在下本来还想囤积点粮食,等到冬天的时候倒腾一把,赚一点外快。结果这歪打正着,我手中还有一批余粮。”

    这时叫过来负责后勤的齐飞:“先生,你立刻按照六千人的数额,拨付十日的粮食给二位。再将咱们手中的焦炭也拨付一些。”

    一听这样的手笔,耿如杞和洪承畴当时大吃一惊,连忙解释:“军中有规定,不得积存两日以上的粮食。”

    贺国光无所谓的一摇手:“那样的规矩,是给地方供应粮草的官府说的,这是我个人的赞助,与规矩无关。”

    洪承畴就看了一眼耿如杞,赶紧就坡下驴点头道:“贺大人说的有道理,那规矩是定给地方政府的,但有士绅们要赞助咱们,咱们怎么能拒之门外?冷落了士绅们的一片爱国之心。”

    耿如杞当然知道这是贺国光赞助自己的一个借口,最终只能满怀感激的接受了。

    齐飞立刻指挥民夫,带着车队,将粮食焦炭送了过去。随着粮食送过去的,还有贺国光储备的一千三棱军刺。用来补充这只军队缺少的武器。

    这样,那群饥寒交迫的勤王之兵的营地,才有了一丝烟火,有了一些笑语欢声。

    一场即将爆发的变乱,也就消弭于无形了。

    这件事竟然这么轻松的解决了,耿如杞和洪承畴这才安下心来吃饭喝酒。

    酒席上的话题,当然就是这场大变。

    “以贺大人的经历,敌人的战斗力如何?”

    洪承畴小心的询问。

    贺国光郑重的回答:“我和敌人三战,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不得不说,我的这三场胜利,有取巧的部分在内,算是侥幸得胜。”

    于是就仔细的将这三次战斗的经过,毫不夸大的给予了详细的介绍。

    “总的来说,若不是装备和我有着巨大的差别,我是绝对干不过女真人的。我也不是贬低二位带来的将士,估计就这六千人马,即便这次吃饱喝足,都经不起敌人的一个牛录的打击。”

    这样毫不客气的说,其目的就是让他们警醒,不要没有被饿的哗变,结果却冒冒失失的和敌人对阵,让人给团灭了。尤其是那个洪承畴,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他还以为女真人和那些流寇是一样的战斗力吗?

    现在在大明的周围,若论起战斗力,其实就是比烂的一个过程。

    皇太极的女真八旗算第一,但大明真的有精锐之师,比如说想当年的戚家军,还有即将赶到的秦夫人的白廷兵,相当人数的战斗,依旧能打满清八旗一个满地找牙。

    然后就是蒙古兵。

    但如果边军的将士,能够吃饱喝足,如果率军的将军不帅先逃跑,也有一战之力。

    然后就是明军,现在的明军已经彻底的糜烂了,吃顿饱饭都不可能,装备更是早已经被那些士兵典当出去换了饭吃了。所以才有三五百个女真人,追着一两万明军满山跑的状况出现。

    然后就是流寇。

    其实流寇不算军,他们就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走投无路的百姓组成的乌合之众。往往号称上万,但百分之八十,都是这些人的家属,男女老少都有。

    往往在战斗中,这些人不但不能够起到战斗的作用,往往见敌人来了,立刻转身就跑,反倒带动着大军崩溃。

    要不当洪承畴用300就击溃3万呢?

    其实不是洪承畴多么生猛海鲜,而是流寇中的猪队友,先把自己的队友带崩了。

    贺国光可不希望,洪承畴拿着这个做资本,以那一场的胜利作为对阵皇太极女真八旗的标准,那就是找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