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 老朱读懂我的心 > 第194章 天下勤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武乡的明军的蠢蠢欲动,代善并不感觉害怕,还有些巴不得他们出来,自己好在野战中一战击溃,顺势拿下武乡。

    但秦夫人的兵来了,那可就是一个劲敌了。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包围重镇沈阳,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清军血战,秦邦屏战死沙场,秦民屏突围而出。当时浑河血战,斩获建奴首级数千,那是一场真正的硬仗,一场实实在在的斩获。

    正是那一场仗,让秦夫人的白杆兵给建州女真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一听说秦夫人的白杆兵到了,代善毫不犹豫的下令撤退。

    而皇太极也听说秦良玉到了,二话不说,直接将代善的正红旗,撤离了西直门,向自己的南院靠拢。

    他可不敢让代善的正红旗单独对阵秦夫人,本来双方就可能出现势均力敌,如果西山的那只强军在加入,就会给正红旗以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极实在是损失不起。

    敌人撤退了,贺国光还感觉到莫名其妙,这打的好好的,敌人怎么说跑就跑了?这也不是建州女真人的性格呀?

    但当一个抄着四川话的红菱急使,出现在了城前的时候,还不等这个信使报告,贺国光就欢喜的大呼:“秦夫人来了,白杆兵来啦。”

    秦夫人的大名从天启年间开始,又已经传遍天下。她的那支能征善战的白杆兵,更是成为人们口中的传奇,真正做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听到这样的消息,城上早已经精疲力尽的将士,立刻爆发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

    贺国光小跑着跑下城头,亲自出城迎接。

    随着一阵嘹亮的军歌声,一个火红的大旗,在不远处的山脚下转了出来,大旗下,一匹神骏的火红战马,在马上一个高大的女将,威风凛凛的帅队走来。

    贺国光几步迎在道左,其态度远比当初迎接耿如杞和洪承畴还虔诚。

    迎接那两个人,是出于官场上下级的规矩。而迎接秦良玉,是他发自内心对英雄的敬佩。

    秦良玉远远的就跳下了战马,贺国光才发现,这位秦夫人身材高大,足有1米8,这在四川那个普遍身材矮小的省份,已经绝对是出类拔萃了。

    而再看秦夫人的面貌,并没有被世人们传说的,貌比无盐,青面獠牙。却是一个面色俊美的美妇。

    50多岁的年纪,更让他的表情沉稳而干练。显出的是一片英姿飒爽。

    还不等秦夫人走近,贺国光已经一躬到地,大声的自报家门:“晚辈后生小子贺国光,拜见秦夫人。”

    秦夫人大步走到他的面前,豪爽的将他一把拉住:“贺大人的威名,老妇人我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是大明的俊杰。大明出了如此人物,中兴有望啊。”

    他口中说的中兴有望,并不只是这次的战斗胜利,而是指以往贺国光所做的种种事情。他的所作所为早在抵报里传变了天下。而从北京传到四川的报纸上,更是连篇累牍的对贺国光大加吹捧。

    废话,报纸就是贺国光的,怎么不对东家吹捧一番呢?

    听到秦夫人这样的夸奖,贺国光难得的老脸一红:“吹过了。”

    于是赶紧再次施礼:“敌人刚刚撤退不久,秦夫人的将士远道而来疲惫,请夫人带兵立刻进我的小小关城,休整三日。然后我陪伴夫人,杀开阻挡我们的敌人进京。”

    秦夫人豪迈的叫声好:“那就讨扰了。”

    陪着秦夫人站在城门口,检阅了他的5000子弟兵。

    这些白杆兵,一个个虽然瘦小,风尘仆仆,但却精悍无比。身上没有盔甲,但是布衣整齐,即便有些补丁,即便经过了长途跋涉,但依旧将洗的干净整洁。而再看他们的表情,没有因为即将要上战场而有的战战兢兢,反倒是一个个充满了慷慨激昂之色。

    他们扛着长长的白蜡杆做的樱枪,红缨飞舞成一片火色云彩,威武雄壮无比。

    面对这样的一支队伍,贺国光不由得不感慨:“巴蜀出雄兵啊。”

    这样一只雄壮的队伍进入关城,立刻给西山的守军带来了巨大的鼓舞。欢呼喝彩声不断,士气一时间如虹。

    毛仲明带着所有的文武将士,过来参拜秦夫人,纷纷口称晚辈小子。

    在秦夫人的面前,无论是年纪军功还是威望,都让这些人自甘晚辈,不敢有一丝不敬。

    请秦夫人进了简陋的大堂,众人皆请夫人居中而坐。

    然后贺国光小心的询问:“一路来夫人辛苦,将士们可吃的饱?”

    秦夫人也毫不隐瞒:“不瞒贺大人说,我接到八百里加急勤王诏书,立刻变卖了家产充做军资,率着子弟兵日夜兼程不敢停歇。沿途上也没有得到官府的供应。”然后还不忘替地方官解释一下:“我也不敢等他们筹备粮草物资,生怕耽搁了秦王之事。所以这路上,也就饥一顿饱一顿。”

    贺国光立刻对齐飞吩咐:“立刻拿出粮草物资,只要夫人的兵缺的,我们就全部满足供应,不可有任何差错。”

    齐飞欣然接令,紧急筹办去了。

    秦夫人也不矫情,冲着贺国光拱手:“那就让贺大人破费了。”

    说话的时候,接风的酒宴摆了上来,以秦夫人为首的白杆兵首领,和以贺国光为首的西山兵将领济济一堂,把酒言欢。

    贺国光详细的向秦夫人,介绍了这次皇太极入寇的经过,和现在北京地区的敌我形式。请教了秦夫人的用兵之法,练兵之术,秦夫人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双方一片融洽。

    这一顿饭吃的相当的融洽,双方也都得到了自己急需得到的东西。

    下一步就是商谈如何两军配合,冲破对面敌人的阻击,秦夫人的白杆兵进入北京。

    其实在贺国光的心里,他是极力想要秦夫人的这支精兵强将,留在自己西山的。这不但会大大增强自己的战斗力,最主要这支兵力留在外围,可以机动行动,发挥它更大的作用。而不是被困在北京城内,只能被动的挨打。

    话里话外透露了这里的意思,秦夫人何其精明?当时就明白了贺国光的想法。略微沉思了一下,就毫不隐瞒的拒绝了他的请求。

    “我是奉召前来,就应该听兵部的调动。如果我擅自行动,有违道理和制度。尤其是我们这些外省兵,朝廷一直是严加管束的,我们不敢僭越。”

    这话说的再直白不过了。你的提议非常好,但我有我们的忌惮。如果朝廷真的认为我们这些外省兵,不服调度,对我们这些外省兵来说,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是我们不能够承担的。

    理解了难处,也就不敢过分奢望了。

    于是双方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决定秦夫人的队伍,在西山休整三日,恢复体力和战斗力,然后在贺国光主动的配合下,杀进京城去。

    结果正在大家研讨的时候,负责侦查敌情的哨探欢天喜地的进来报告,代善的正红旗和和配合他的蒙古人,突然间拔营南撤,靠向了敌人的老巢南苑。北京的西门到西山,再无敌人阻隔了。

    这是一个好消息,让大家欢欣鼓舞。

    按照秦夫人的意思,自己立刻带兵进京。

    但看看天色已晚,贺国光殷勤挽留,所以这支队伍就在西山住下了。

    第2天天亮的时候,秦夫人整顿了队伍,准备和贺国光告别。

    然而就在这时候,却有状况突出。哨探急匆匆的进来禀报,说是在房山拒马河方向,有一只大明的人马正在和建奴厮杀。战况相当惨烈,那支大明的人马岌岌可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