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都是我府里的大师傅做出来的,味道挺不错的,外面可没的卖。”
袁梓安笑容满脸地招呼厅中众人。
在坐的都是城中各家富户,有不少都是上回的老面孔。
这一回他们没有了上一次的嚣张,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默然不语。
收到陈琦的通知他们没一个高兴的,知道这回是要出点血了,但是又不敢不来,上一回袁梓安的铁血手段还记忆犹新。
不仅如此,这段时间以来,陆续的有几个大姓被抄家灭族了,罪名是勾结曹操。
兔死狐悲,让人胆寒。
李存孝把眼睛一瞪,凶神恶煞:“我义父让你们吃,你们听到没有?哪个不吃的我把他脑袋拧下来!”
众人心脏猛的一抽抽!
人的名,树的影!
李存孝千骑破曹操数万人的事迹早在城中传开了,这家伙是比常遇春还恐怖的存在。
瞧着样子好像精神还不太正常。
他们不敢去试探李存孝是不是真的敢拧他们的脑袋,一个个的赶紧拿起桌边的点心吃了起来,有几个胆子小的一边吃,还一边赞:
“果然好吃,松软可口,真是美味!”
袁梓安暗中赞许:没想到李存孝这回还真的做了一件合心意的事。
面上却假装不悦:“存孝,这都是我的客人,不得无礼!”
“哎,好!”李存孝最听袁梓安的话,见义父开口了,连忙点头。
“教训”完李存孝,袁梓安冲着众人正色道:
“我袁梓安不喜欢绕弯子,就直说了吧,今日找你们来,是有件事和大家商量。
范阳城中的饥荒想必大家都清楚吧?不仅范阳,现在整个幽州都缺粮。
众位都是城中富户,想必家里都屯了一些粮。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这粮呢我也不白要,我给你们打欠条。
借多少,我战后一定如数还上,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众人心中腹诽:战后的粮价和现在的粮价能比?
说是借,跟明抢也没区别!
曹操要是攻破幽州了,那就更完蛋了,都没地方找人要去!
血本无归!
这买卖做的,太操蛋了!
虽然知道这趟来一定会出点血,但是想要他们高高兴兴的拿出自家的存粮来,不可能!
一时间,没人说话,场面有些尴尬,袁梓安有些下不来台。
正这个时候,他大舅哥甄豫站了起来,一抱拳,朗声道:
“大将军说的哪里话,我们幽州所有百姓和大将军荣辱一体,什么借不借的!太见外了!
我甄家愿意捐出两千石粮食出来接济百姓,和大将军共同渡过难关!”
恁你娘的甄豫啊!
这说的是人话吗?
你家和袁家是亲家,这事做得,但我们和袁家有个p的关系,这话说的好像我们不捐粮就图谋不轨一样!
众人心头大骂。
袁梓安大喜,拱手一礼:“还是甄家敞亮,我替幽州的百姓谢谢你!这份心意我袁梓安记下了!”
“大将军见外了!”甄豫微微一笑。
众人眼睁睁看着二人演戏,却毫无办法。
不低头不行,只能认!
一个个跟死了爹妈一样,笑的比哭还难看:
“我王家愿意捐三十石麦子!”
“我吴家愿意捐二十五石稻米!”
“我刘家愿意捐二十石黍米!”
“我宋家愿意捐十五石糙米!”
……
袁梓安越听眉头越皱,这特么的怎么越来越少了,捐那么点粮食够干啥的?
大舅哥捐的两千石粮食虽然有虚假,他提前去打了招呼,让他做个表率,但实打实的也捐了一千石啊!
看这个样子,这群人加在一起能不能上一千石都成问题。
我袁梓安出面,就募集了两千石粮食?
两千石,二十四万斤,看着还不少,可那只够涿郡军民一天的口粮!
玩呢!
想要发火,又强行按下了!
这回不比上次,来硬的有点说不过去。
手指敲击着桌面,沉思片刻,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笑容重新浮现:
“诸位的义举令人感动,百姓想必也会记住各位的好处,我在这里谢过诸位了!”
众人见这么点粮食就过了这关,心中松了一口气,也开心起来:
“大将军太客气了!我们都是世代生活在这里,怎忍心让乡亲们饿死呢。”
“是啊,这是我们分内之事。”
“对,我们要不帮着百姓们做点事,实在于心不安。我本来还想着怎样帮助百姓呢,今日得大将军召见,才知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
我信了你们个鬼啊!
捐这么点粮食,怎么好意思说的!
袁梓安在心里疯狂吐槽,口中说道:
“诸位能有如此见识,实在让我肃然起敬!
你们既然为百姓做了事,我也不能亏待你们。
昨天,我想出个主意来,你们且听听看。”
还没完?
众人心下一突突。
“现在幽州官场各个档口都缺人,但是幽州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
可是百姓中,读过书的,太少了,我总不能选个目不识丁的人当官吧?
这么一想,我就想到了你们,诸位族中的子弟多是熟读诗书之辈,处理起政务来想必也会得心应手。
这样一来,既帮了我的忙,也让诸位有了光耀门庭的机会。
当然,目前只是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不知诸位怎么看?”
厅中众人一听,皆是大喜过望!
连那几个七老八十的家伙都按捺不住了,拄着拐杖站起来,中气十足地喊道:
“大将军英明啊!”
“大将军,我族中子弟皆可为您效力!”
“大将军,我家设有私塾,族中子弟全是饱读诗书,定不叫您失望!”
……
一时间,群情激昂,那声音都快把屋顶掀开了。
这也不怪他们如此激动,因为汉朝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没有科举。
想要当官,只有三种途径。
一种是察选,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举孝廉是最主要的手段。
每一个郡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
人口不满二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人口不满十万,每三年举孝廉一人。
但是这条路,太窄了!
像中原地区和南方人口众多的地方还好些,在幽州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这种制度就很坑了。
两年推选一个,还必须品德优秀,满腹经纶。
这比后世考清、北的难度还大,怎么玩?
第二种是征辟,就是征召世上有名望的人出来做官,像诸葛亮就属于这种,每天唱唱歌,和朋友聚聚会,名声传出去了,就有人上门来请了。
这种难度也很大,一,你要有真才实学,二,你要耐得住寂寞,可能一等就是几年,几十年。
第三种就是参军入伍,九死一生,搏出一个未来。
三条路加在一起,也不如一条独木桥宽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