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浪迹大宋 > 第64章 会讲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文成环视四周,坦然笑道:“我观那四题虽与算学相关,然我试着解题时,才发现并非如此,其更注重于人的推演与严谨。”

    “在下不才,这些天来勉强解出两题,出于私心,我也想趁着机会,集思广益,以解我心中困惑。”

    原来如此,听到张文成如此开诚布公地说出心声,众人均报以善意的微笑。

    在张文成的示意下,有小厮麻利地搬来一块大木板,竖立在他原先站着的位置上,木板上也早已贴好了一张写了不少字的宣纸。

    “那不就是杨氏四题嘛?”有眼尖之人第一时间指着木板喊道。

    “嘿,还真是啊,看来子华兄是要有准备啊!”有人打趣了一句,引得众人议论纷纷,甚至还怀疑之前提议会讲算学的人就是张文成安排的。

    张文成见状,站出来肯定地道:“不错,这上面的四道题便是最近引发关注的杨氏四题。”

    而后他接着说道:“想必大家也知道,这题二和题四的解法已被人贴在了周氏茶铺门口,我这边也就不多做赘述了。”

    “至于题一和题三的答案,众说纷纭,难有定论,但我知道,秦家早就解了出来,并且也得到了出题者的亲自肯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目光闪烁,在场姓秦的人不少,但大家都知道,张文成口中的秦家肯定就是第一才女所在的那个秦家。

    张文成笑了笑,双手虚压,继续道:“秦家姐弟今天刚好也在场,不如让他们先给我们答疑解惑,想必大家也很想知道这些题的答案吧?”

    在张文成的“控场”下,在场的文人雅士们都兴奋地鼓起掌来,只见秦浩然有些扭捏不安地站了起来并走到了木板前面。

    “他妹的,怎么是秦浩然啊?”林家驹很是不满地嘟囔了一句。

    “林公子,浩然他算学能力很厉害的。”张玉林竟主动出声帮秦浩然说好话,这些天来,秦浩然一直认真地跟着他学习数学,且对他多有照顾,这让他对秦浩然的印象改观了不少。

    一旁的唐德容“猥琐”一笑,摸着张玉林的头道:“你还小,衙内并无贬低那秦浩然之意,只不过是他与其他人一样,更希望看到另一个秦家人罢了。”

    “另一个秦家人?哦,原来你们是仰慕第一才女的才华啊!”张玉林张大眼睛天真地说道。

    被唐德容这么一提醒,杨帆也注意到了,在场的文人骚客们看到秦浩然的反应竟都与林家驹一样,脸上显得有些“失望”,连鼓掌都明显没有之前热情了。

    杨帆不屑一笑,低声骂道:“呵,一群色胚!”

    “长风你妹的,怎么连我都骂进去了。”林衙内没好气地说道。

    “台上”的秦浩然可听不到这些,他虽然一开始有些不自然,但毕竟自小家世优良,又是面对自己最拿手的算学,在姐姐的眼神鼓励下,很快他便调整了过来,落落大方地给眼前的文人们讲解起来。

    要商人卖得最多,就等于是让驴吃最少,而要驴吃最少,就等于驴走了最短的路程。

    不管驴驮多驮少,每走一里都是吃一根胡萝卜,所以,尽量让驴背上的胡萝卜保持最多,最后剩下的胡萝卜也就最多;而让驴驮最多就需要出发时驴背上都满载(一千根),这就要求每个分段的胡萝卜数量都必须是一千的整倍数。胡萝卜共有三千根,一次背一千根,因此需要把路分成三段,中间有两个停靠点。

    假设第一个停靠点为甲地,从起点驮三千根胡萝卜到甲地,首先驮一千根胡萝卜到甲地,然后折返回起点;再一次驮一千根胡萝卜到甲地,然后继续折返回起点;最后一次把剩下的一千根胡萝卜驮到甲地,不用回去。因为驴在折返回去的路上也得吃,所以驴总共吃掉了一千根胡萝卜,每段路二百根,即甲地距离起点二百里。

    假设第二个停靠点为乙地,剩余的两千根胡萝卜从甲地驮到乙地则只需要来回走三段,因此,基于同样的道理,乙地处于距离甲地约三百三十三里的地方,此时已经总共走了五百三十三里地。

    到达乙地时,还剩下一千根胡萝卜,距离终点还有四百六十六里地,即接下来的路程中驴还需要吃掉四百六十六根胡萝卜,到达终点时共剩余五百三十三根。

    “小秦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嘛,讲得头头是道的,思路也很清晰。”杨帆认真听完题三的解法后客观地评价道,原先他纯粹只是好奇没有黑板粉笔的会讲将如何进行,没想到秦浩然竟像是提前准备好了一样,拿出了许多写有解题步骤的宣纸,让人一一贴在了大木板上,再对照着讲解起来,效果居然还不错。

    唐德荣嘿嘿一笑,道:“这小子明显是有备而来啊,像是与那张文成提前串通好了似的。”

    “不错,我也有这种感觉。”林家驹附和了一句,然后也赞赏地道:“不过这小子年纪不大,讲得确实似模似样的,让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长风啊,你说你这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竟能想出这种题目?”唐德荣转而看着杨帆小声嘀咕道。

    杨帆摆手否认,随口回了一句:“这哪是我想的啊?都是手机上看来的。”

    “公子,手机是什么书啊?”张玉林十分感兴趣地追问道,而一旁的林家驹和唐德荣也是一脸的好奇。

    呃。。。杨帆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回答,三人见状也没有追问,而是继续“听讲”去了。

    杨帆对题目一的解法并没有什么兴趣,这题只要思路对了,剩下的纯粹就是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只是如今的大宋朝没有电脑,没有计算器,也没有阿拉伯数字以及列竖式做笔算的方法,只能借助一些结构简单的计算工具,例如算盘和算筹,杨帆对这些倒是挺感兴趣的,算盘他小学时还接触过,至于算筹,他还真是第一次见。

    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在算筹计数法中,是以纵横两种排列方式来表示单位数目的,其中一至五均分别以纵横方式排列相应数目的算筹来表示,六至九则以上面的算筹再加下面相应的算筹来表示。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这样从右到左,纵横相间,以此类推,就可以用算筹表示出任意大的自然数了。由于它位与位之间的纵横变换,且每一位都有固定的摆法,所以既不会混淆,也不会错位。毫无疑问,这样一种算筹记数法和现代通行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完全一致的。据《孙子算经》记载,算筹记数法则是:凡算之法,先识其位,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杨帆观秦浩然用算筹进行乘法计算时,先摆乘数于上,再摆被乘数于下,并使上数的首位与下数的末位对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上数首位乘下数各位,把乘得的积摆在上下两数中间,然后将上数的首位去掉、下数向右移动一位,再以上数第二位乘下数各位,加入中间的乘积,并去掉上数第二位。直到上数各位用完,中间的数便是结果。

    总体来说,珠算、筹算、笔算,三种算法的计算顺序有所不同,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要将不同数位依次相乘,都要将乘积错位相加。

    比较起来,笔算需要的工具最简单,一张纸一支笔即可。哪怕没有纸笔,折一根树枝,在泥土地上也能列竖式。珠算必须有一把算盘,筹算必须有一捆算筹,都没有纸笔简省轻便。

    当然了,如果对比计算速度,对熟练的人来说,珠算会比筹算快得多,也比笔算快得多。很多人只要把算盘口诀背得滚瓜烂熟,打起算盘来那是有如神助,嘴里报数,手上不停,简直能用“说时迟,那时快”来形容。

    在杨帆“神游天外”的时候,秦浩然已经将题目讲解完毕,在众人的热烈掌声中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我去,这题也太难算了吧,看得我头晕。”林家驹摇头晃脑地说道。

    唐德荣则笑着拍着林家驹的肩膀安慰道:“岂止是我们头疼,你看看这周围哪个人不是这样的?”

    “那是你们没有见过我家公子的算法,其实并不难懂的。”张玉林“趾高气扬”地?N瑟道。

    “哦?长风竟是有秒解,快快与我说上一说。”林家驹迫不及待地转过去看着杨帆道。

    杨帆淡淡一笑,道:“这有何难,你们要想学,就让玉林教你们好了。”

    林家驹和唐德荣一脸怀疑地看向张玉林,明摆着不相信这个才十二三岁的小孩能教他们,只以为杨帆这个新晋的“东京神算”是在故意消遣他们,这朋友还做不做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