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要实现这些,唯一的办法,便是进行经济革命,将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提高到最底层人民都能吃饱喝足的地步,这便是肖恒的目的。
无论是什么世道,什么年代,都是一样的,黑暗和不公永远都存在,最底层人们的生存状况才是社会的良知。
所以企图在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下谈全民幸福生活的言论,其实是很卑微的。
但是这一切的快速实现,不止需要技术和文化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制度上的变革,所以肖恒必须夺得最高权力,一方面是为了保命,这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才是为了最底层的人也能温饱而保驾护航。
历史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直在进步的,肖恒前世所在的国家长达千年的封建时代其实很多时候发展是停滞的,倒退的,缓慢的,因为前人不知道方向,而后人只记得成功的那些故事,强行因果联系,才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没有足够多的人去不断尝试,再加上每一个研究的成功率本来就低,可能几百年的时间里就只有过寥寥几十人,区区数十次对某技术的实验和改良,所以大概率就只有一两次成功了。
但若是在一两年内就组织数百人进行数百次实验和改良,或许一两年内就可以完成原本那个毫无头绪的“百年征程”。
因此,技术发展的速度并不取决于时间,也并不是这个世界也一定需要几百上千年才能走完原先那个世界原本几百上千年走的路。
如果真的是在有计划,有方向的情况下开始前进,或许只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就算是在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援下,农业社会也可以进入近代工业社会。
而这就需要普及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至少扫除文盲,让每一个人都有书读,都识字,都变成可能的文化传承者,技术创造者,科学研究者。
这样便可把基数放大,让发明创造成为一个简单的随机事件不断重复,便会在不断的,各个方向的循环中形成一个相对恒定的概率——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即试得多了终究会有一个方向是对的,科学合理,符合时代的发明在概率上是必然会产生的。
就如同肖恒现在就在计划的针对蒸汽机这一伟大发明实现的设想:他将会成立一个蒸汽机科研所,找来三四百个天赋异禀的工匠,提供一个构思,最基本的构图,让他们不断实验,不断将成品拿到工地,矿场试验。
若是运气好,可能半年内,前面一两百次就能成功,研制出真正实用的蒸汽机。
若是运气不好,则可能需要好几年,甚至十几年,经过上万次实验才能成功。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成功的概率其实是确定的,只要实验完各种各样的方向,总有一个是对的,概率并不会随着运气改变,而是会在一个合适的实验次数后便获得成功。
不仅仅是在效率和次数上取胜,要实现科学技术的更好发展,医学的进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延长寿命,提高身体素质,使得个体研究创造的积累不至于只有一二十年,不至于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工匠,科学家,学者三四十岁就带着毕生所学,丰富的经验驾鹤西去,而是还能基于前面一二十年的学术经验积累开创出更加伟大的事业。
肖恒的计划无疑是庞大的,因为他不想做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去做,一旦开始了计划,便会直接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不只是为了自己保命,更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真正的解决问题。
城门下,一切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按照肖恒的计划进行着。
临近午时,两万余人的分流工作才算完成。按照毫州,滁州,真州三个区域,三十人或是四到五户为一组,一组有保长,每户一甲长,实行保甲连坐的管理体制,总算是将这些原本杂乱无章的流民组织了起来。
关亚韩没有想到,楚王殿下居然让他这个在北疆指挥过千军万马的人来负责管理城外的流民,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啊,心里一阵委屈!但是看在齐王殿下的面子上,这事也就暂时算了。
之后便是要在流民中选二十来个识字又能干的人,作为管理人员送到肖恒面前,先经过一顿思想教育,然后再派回队伍协助后续的安居工作。而他们的家人,必然是先送到城里的工坊或者是收入楚王府中的。
其余的人,便是在军士的监督下,开始在城外搭建简易的避雨棚屋。
周晴早已经派人去购买了木材等建筑材料,如今正停在二里外的码头上,在关亚韩强硬的治军手腕管理下,几千青壮劳力没有一个敢不服从管教的,棚屋依城墙而建,搭建的效率极高。
到了傍晚,避雨的棚屋,隔离感染风寒疾病的医疗区,分发食物的粥棚以及处理排泄物的卫生区都已经建设好了。
虽然简陋,但是也总比没有的好,要是再按照之前的情况,几万人这样吃喝拉撒睡一起,几日就淋一场雨,恐怕不饿死也会被各种风寒感冒,苍蝇蚊子带来的传染病给弄死了,而这也是官府不让流民入城的原因之一。
虽然保甲连坐制度建立起来了,但是向李阳校尉借来的三百军士依旧驻扎在城外,一方面是保护流民们免受马贼土匪的袭击,另一方面便是防止这群刚刚吃饱的人要开始闹事。
人心难测,更何况是这种世道中的人心呢,一点点未经证实的流言蜚语就极有可能引起一场骚乱,不可不防啊!
与此同时,包括赵大郎在内的二十三个识字的青壮年在关亚韩的来领下,来到了城门左侧的一间值班士兵待的瓦房里。
赵大郎小时候是上过私塾的,还有不小的天赋,要不是哥哥和父亲早死,他要承担起养育妹妹,照顾母亲的责任,说不得他还能走上科考的道路呢!
只是世事难料,他的人生不小心就走了不一样的路,到现在还成了逃荒的人。所以当听说楚王在找识字的人时,他敏锐的察觉到机会,几乎是第一个就去报名的。
这几年他也看透了,若还是像以前一样去种地,天灾人祸下,就算没有兵灾,或许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卖地逃荒的命运。所以必须改变,找别的出路,若是就此入了楚王府的麾下,说不得就真的能改变命运了呢。
刚进屋,众人便见到了一个气宇轩昂的年轻人。对他们这群二十几岁的,早就成家生娃的青壮年来说,十八岁的楚王殿下确实是一个年轻人。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将事情办得滴水不漏的楚王殿下竟然如此年轻,有着如此气场,实在是不简单啊!
不过,他们,包括赵大郎在内,此时心中都有些忐忑,也不知道楚王殿下召他们来此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们其实也是在赌,拿命赌一个光明的未来,楚王施粥又救人,一定是有所图谋的,这个图谋甚至会让他们丢了性命。但是他们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种地实在是很难有活路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