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夏永昌 > 第四十三章 东麓书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秀儿跟着冬儿到了王府后花园的假山下,两人见肖恒正看着远方出神,以为他是想念京都了,也不敢贸然上前打扰。

    搬来楚王府已经好些天了,刚开始是检查身体,然后是给殿下找唱戏的师傅,除此以外,元秀儿便是每日在府中过着平淡无奇的悠闲日子。

    她现在自然已经想明白了肖恒为什么要帮她赎身,其实一开始就应该想明白的,若是以前,她自然不会想那么多,自然会很敏锐地察觉到背后的利害关系。只是,这一次却因为是楚王殿下,迷了心智失了神,导致了误判。

    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反正自己也没什么损失,而且作为楚王和姜家之间结盟的象征,自己的待遇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至少不需要再接客了。

    肖恒很快便注意到了站在下面的两人,一个翻身便跳了下去,完全没有一点皇室子弟的样子。

    “怎么,这就吓到你们了?”看着面露惊色的两人,肖恒一面拍了拍手,一面不由得笑了起来。

    “殿下,你......你不要......这样子。”冬儿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说起话来语无伦次的。

    “婢女元秀儿见过殿下!”元秀儿微微福了一身,不慌不忙道。此时就能显示出元秀儿与冬儿两人的差距了。

    “怎么样,交代给你的事情办好了吗?”肖恒笑了笑。

    “回殿下的话,已经办好了,全部都是楚州城最好的戏子。”元秀儿面色平静,就如同王府里的老人办了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一般,然后想起了什么,有些不解地说道:“不过,姜少爷没收下殿下的银子,他说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这些钱不能收。”

    “哦,那你留着吧,帮我好好犒劳你请来的人,最快速度让他们成团表演!”肖恒倒不奇怪姜伟的表现,毕竟自己才是主导一切的人,姜伟在官场左右逢源多年,还不至于看不出来这里面的意思就把钱给收下,这钱送回去也就是意思意思罢了。

    如今元秀儿也在王府住了下来,肖恒当初给她赎身倒不只是为了向外界传递他和姜家站在一起的消息,也不是因为知道了姜伟一定会白送,其实也有点怜香惜玉,爱惜元秀儿才华的意思。

    一个风尘女子的房中有那么多书籍,涉猎范围如此之广,很难不让肖恒浮想联翩,然后同情心再次泛滥,而且这种事情对他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慎重考虑,他还是更喜欢做一个好人。

    而且,还能借助元秀儿这些年在大江南地方的影响力和人脉,组建一个类似于文工团的组织,为日后笼络人心做准备,这也是极重要的一项工作。

    只是,妻子那边怎么交代,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肖恒自己倒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但是看府里下人的眼神,想来自己一定是被误会了!

    不过,妻子那个工作狂,除了睡觉就没待在府里过,这要是到了后世,自己就是“守活寡”了啊!

    “东麓书院”并没有开在一处叫做东麓山的地方,也不是位于山的东边或者是楚州城东。

    这是一家姜家资助,由当年的状元郎——前吏部尚书姜尚龚主持的私家学院,位于城南运河边上,距离姜老经常钓鱼的那个古亭并不远,只有一里地左右。

    这里远离闹市,街道上的商铺茶馆也不多,街边的房屋鳞次栉比,美观大方,环境还算清幽,除了朗朗读书声,便是鸟鸣猫叫,风吹树叶了。

    外围是一丈多高的白墙,门口并不大,看起来也极普通,上面是一块木牌子,应该是某位名家大儒写的“东麓书院”四个大字,那书法倒是十分好看。

    白墙里边则是几栋古朴美观的木结构阁楼,几排灰瓦白墙的教室,前后竹林掩映,其中廊桥曲折,确实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书院每年大概有六百多名学员,老师四十多人,基本上都是名家大儒,退休官员,也有些年纪轻轻,才华横溢,科举榜上有名的举人,甚至是贡士,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没有能够补缺,师资力量不可谓不雄厚。

    而且这些名家大儒,退休官员,哪一个不是在官场上厮杀下来的,所传授的东西自然不一般。就是那些年轻的举人,贡士,也是在科考上有所成就的,只是因为钱财或者经验上不足,没有找到门道,暂时还没有拜官罢了,这和那些科考失败的失意书生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

    最关键的是,经过姜老这十年的运作,“东麓书院”的招牌已经起来了,不少曾经就读于此的学生已经在朝中站稳了脚跟,虽说还没有位及权臣者,但已经不容小觑。

    再加上楚州本就是朝中许多官员退休养老的首选之地,他们自然热衷于在大名鼎鼎的“东麓书院”认个义孙,亦或是招个贤孙婿,而这些老人和自己在朝中的许多学生又大都有着剪不断的联系,每年书信往来时旁敲侧击几句,便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可以说,“东麓书院”至今到底影响几何,没有人知道,一方面是因为它明里暗里牵连了太多关系,另一方面则是这批人从来没有形成合力,自然无法推测。兴许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揣测而已。

    但毫无疑问的是,不要与之为敌是所有人的共识,甚至包括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对于“东麓派”能拉拢就要拉拢,能团结就必须团结。

    这也是肖恒此行的目的,明着是为了给庄园里的学校寻找合适的教师,请这些帝国最优秀的学子去教学,或者说通过姜老的人脉关系寻找一些老师父自然名正言顺。但根本上还是要借此拉近和姜老的关系,进而结识更多退休养老的官员,然后争取朝中“东麓派”的支持,为日后返回京都提前做准备。

    就算不考虑那些远的,就是姜老,书院里的几百个学生,拉拢拉拢,结交结交也不是坏事,说不得日后就真的自称是自己的人了呢。

    从目前的观察来看,这个异世界的历史除了在三国后走了岔路外,许多方面和自己前世所在的国家古代历史似乎差异不大,只不过这里是儒,道,法,佛四教并行。

    “儒家”在文人中最受追捧,“法家”也在朝廷中的地位也不低,“道家”似乎是由于皇室的推崇而导致的盛行,在一部分文人雅士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而“佛教”在民间的力量非常强大,不过并未被官方大力推崇,但是也没有打压,应该是朝中有力量在暗中推动,故意放纵之。

    而这国家有着“文举,法考,武举,公荐”四种入仕途径,这真的是比肖恒想象中的要完善得多。当然,这一切都是政治妥协产生的结果,归根结底就是皇权尚不能威慑一切,无法称心如意实行一刀切的统治策略,所以才会产生这种各方力量妥协的结果。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夏王朝在学术上才会显得异常繁荣,生机勃勃,就是一个东麓书院中,就有着诗赋,文章,政论,法令,算数等等七八个科目。

    书院外,突然一阵喧嚣,不少人纷纷围观起来,一个门童火急火燎地冲了进来,直奔姜老所在的房间而去,而姜老似乎是早就预料到了一切一般,泰然自若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许多学院的老师。

    【作者题外话】:今日最后一更了,明天潜力推荐,会尽力更新的。就靠兄弟们支持了!榜单都是兄弟们给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