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叛宋:万磁战神来了 > 第60章 汴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开封府源于春秋时期,郑国庄公在此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而后避讳汉景帝,改为“开封”。

    自战国魏国以来,后梁、后晋、后汉、大周、大宋均在此设定都城,至此淳化元年,汴梁人口已过百万,早已是繁华宏达的东京,富华甲天下。

    隋炀帝开挖大运河,将战国时代连通黄河与淮河的鸿沟,挖成了可以通漕运的通济渠,唐代将通济渠改称为汴河。

    萧瑜小时候常听寻常百姓唱那“汴河谣”:“汴河通,开封兴;汴河废,开封衰。”

    又有那文人称赞:“汴河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

    南来北往,各地资货,四时果蔬,奇珍异宝,均由那汴河漕运而来,自后汉以来几无兵祸,太平日久,人物繁阜。

    这神州之中的东京,早已成为那天下最为繁华绝丽的所在。

    去东京寻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过,这一路州府不好找,而那繁华的东京定有那十四庄所辖下的钱庄、交子铺,却应该有很多。

    虽然不知道小舅公和卢霏妍他们的行踪,但是如果知道了他们要去开封府,那事情倒变得好办了许多。

    就算是一家、一家地寻过去,倒也不会特别为难。

    萧瑜从小并未离开过婺州,而李漱玉则早已是游历大江南北,所以真要去开封府,还是得听她的。

    “我们现在从这沐川寨出发,几日后从嘉州坐船一路走下水,历经恭州、夔州,出峡州之后北上襄州,再一路向北,如果骑马的话,不几日就可抵达开封府。”李漱玉论起这巴蜀地理来,简直如数家珍。

    “我们从婺州来青城的时候,就是先走的水路,这次又要从上游向下游过那三峡。”萧瑜兴趣盎然。

    “对,不过这次顺水而下,便可‘千里江陵一日还’,速度快得很!”

    “是诗仙李白的那首‘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次咱们乔装打扮成那寻常客商,坐一叶扁舟顺江而下,定会比你来时的大蓬船要有趣得多!”

    萧瑜感慨这次如果没有李漱玉陪着自己,那自己一定会如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不知那时会是怎样的景象,他瞧了瞧身边的这位兰质蕙心的姑娘,心中感激上天赐予的因缘。

    虽然不一定是那姻缘,但是,有了这因缘,已是此生无憾了。

    两人携手从那蜀江顺流直下,乔装成一对兄妹,或是行船,或是骑马,路过了万里河山,感情却在一天一天地升温。

    待到了那襄州地界,眼前又是一番开阔景象。

    襄州城规模不亚于那成都府,伫立在汉江之旁,城墙坚固,隔江相望的便是那威震寰宇的武圣关老爷当年“水淹七军”的樊城,两城相望相助,便是古今往来兵家必争之地。

    襄州城自古便是战略要地,四通八达,易守难攻,北上可夺洛阳、开封,剑指长安,南下则一马平川,据此便可谋定天下,水路直通苏杭、江陵,两湖之地门户大开,所以当年刘备借得荆襄之地,便足以对抗曹孙,傲视天下诸侯。

    萧瑜二人在襄州城内客栈借宿,乘此机会也去那码头、商铺,到处以罗成罗庄主的故交好友的身份,四处打探十四庄的踪迹。

    可惜一无所获,萧瑜心中有些苦恼:“漱玉妹妹,按道理说,这十四庄已遍布天下,这襄州也是那贸易往来的重镇,为何却始终找不到十四庄的人?”

    李漱玉心思缜密,劝他说道:“瑜哥哥,你这样冒冒失失地去打问,我想那十四庄的伙计绝不可能就如此透露行迹,十四庄历经几十年风雨,至今仍能够为蕲王留下一份基业,定然不是那行事莽撞的存在。”

    萧瑜皱了皱眉头:“漱玉妹妹,你说的我都懂,唉!只怪这些年我不懂世事,从未了解过这些,只觉得有小舅公在,一切事情都好办了许多……”

    李漱玉正色说道:“瑜哥哥,之前是你不明自己的身世,其实怪不得你的。”

    “十四庄的事,我以前从未想过这么多……漱玉妹妹,在处理这些事情方面,我一个大男人,真得是不如你……”

    “瑜哥哥,我从小便跟从义父行走江湖,结交各路豪杰,这在我教是自然不过的事情,若不是经历如此变故,你仍是世家子弟……也不能怪你……”

    “可小舅公说以后必将那十四庄交予我来统辖,可现在我连门都摸不到……”萧瑜懊恼地说。

    “放心,瑜哥哥,没有那么难的,如此说来,我倒是很敬佩十四庄,我教教众虽多达百万,但几乎近于一盘散沙,无需如何统辖,反倒是十四庄上下如此多人丁、家业,却能如静水流深,历经多年波折,而从未有所松懈,世宗当年真乃奇人!”

    “十四庄上下一心,守誓护约,也属世间难得。”

    “如果你不告诉我,我是根本不知道的……”李漱玉心思比萧瑜重,她问道:“义父纵横江湖这么多年,却从未听他说过十四庄的事由,这十四庄隐藏得如此之深,实属难得,想必那朝廷也从未得知,这倒是一件好事……你如今寻访不到十四庄,其实想来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听完李漱玉的这一番话,萧瑜顿时明白了许多,他点点头,像极了私塾先生面前听话的小学生:“漱玉妹妹说得很对,是我考虑不周,若是这么简单就能够勾连出来小舅公他们的消息,那也太小看这十四庄了!”

    “这十四庄如此隐晦地存在了这么多年,作为那柴荣的拥趸,他们难道没有让蕲王夺回皇位的打算?”李漱玉终于问出心中疑虑。

    “有!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是十四庄上下这么些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继续保持存在的唯一目的!”萧瑜脱口而出。

    “那为什么……”李漱玉不敢再继续问下去。

    “……我小舅公此生若不是形势所迫,他生性淡泊,若不是我母亲的缘故,恐怕他绝无那复仇复国之心……”

    “赵光义不知道十四庄的存在,老太监这么逼人太甚,反倒是给了十四庄后人复国的希望。”

    “漱玉妹妹,你有所不知,对于十四庄来说,如今重新燃起复国的希望,并不在小舅公,而在于我!”

    “为什么?”

    “只因那玄元真气——重现江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