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东西的真实作用绝不仅仅只是为了防身,而是为了把这几个小丫头武装起来!
结合宋浩以前的所作所为,他的真实用心已呼之欲出了……
…………
第二日凌晨,天还没有完全放亮,起了个大早的宋浩就进宫去了。
太子殿下谦恭有礼,对宋浩这个“武师傅”相当尊重。
在整整一个时辰的讲述当中,一直执礼甚恭,反而是那几个在一边儿旁听的侍讲学士……也是太子的正式老师显得有些不忿。
这四个侍讲学士可以算是太子殿下的“班主任”,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认真负责。
没有这样的教学态度肯定不行,毕竟这是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嘛。
而且太子殿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而是国之储君,以后是要登基称帝君临四方的,若是学业有了丝毫偏差,太子师就是千古罪人,肯定要被万世唾骂的。
偏偏他们对宋浩这个武师傅讲述的内容很不以为然,几次三番的打断宋浩的正常授课,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
“宋侍讲,天下者,兵强马壮者得之,这话似有不妥吧?”
“哪里不妥了?”
“有道者居天下,无道者失天下。圣人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味强调武力征伐,岂不是入了歧途?”
这几个迂腐的书呆子,就这么点见识还有脸做太子师?
宋浩毫不客气的反问了一句:“当年赵宋与蒙元之间,哪个有道哪个无道?”
说起历史,这些个侍讲学士们全都是行家,一个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开始了老掉牙的长篇大论:“赵宋厚待天下斯文之士,垂国三百载,又居华夏正统,当然是有道的了。”
“蒙元强分天下四等,视民如猪狗,自然无道之极。”
“既然如此,有道的赵宋就应该轻而易举的大败无道的蒙元,为何事实却恰恰相反?”
“那是因为……那是因为……”支支吾吾说了好半天,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最后只能用“天子有道,奸臣蒙蔽”的老套说法来敷衍:“赵宋天子肯定是有道明君,只是受了奸臣蒙蔽,这才失了天下……直至崖山最后时刻,尚有几十万民众相随,可见赵宋民心未失。”
“那几十万军民在崖山是什么样的下场?诸位不会不知道吧?民心敌得过蒙元的刀子吗?”
“这……”
“既然你说赵宋深得民心,而蒙元大失民心,那我朝太祖洪武高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后,就应当把这三万里河山交给赵宋的子孙,却为何太祖皇帝没有那么做?”
“我太祖洪武皇帝百般血战才得来的江山,那赵宋子孙无尺寸之功,凭什么把江山交给他们?”
“这不正是要我要说的嘛!”宋浩笑道:“我太祖洪武皇帝兵强马壮才能驱逐蒙元建立功业,而那赵氏子孙没有一兵一卒,当然也就得不了这天下。可见得民心的赵宋不如兵马强壮的太祖洪武皇帝,这没有错吧?”
“你……你竟敢指摘我朝太祖皇帝,你……你是何居心……”
“咱们这不是在讲课嘛,别给我扣大帽子,我也没有给太祖皇帝脸上抹黑的意思,只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已。”
“谬论,谬论,一派胡言。”
“我讲的这些个东西到底有没有道理,我自己说了不算,你们说了也不算。”宋浩笑着说道:“只有斑斑青史才能验证我说的这一切,各位都是熟读经史的饱学大儒,应该知道太平盛世不是圣人的大义微言讲出来的,而是依靠铁血兵马打出来的。”
“若是凭借大义微言就能平定四方的话,孔圣人早就开国立朝了,又何至于游走四方?”
“你……你这狂悖之徒,竟然如此编排至圣先师,真……真真的是岂有此理……”
这几个老侍讲已经被宋浩的“歪理邪说”气了个半死,却又一时反驳不得,只能做痛哭流体状对太子说道:“殿下切勿相信此人之言,切勿相信呐,连一个字都不能信……”
“连孔圣人都有兼容包蓄海南百川的涵养,你们这几个圣人门徒却听不得其他说法,只是死抱着一本《论语》不肯放手,儒门的胸襟气度还要不要了?”
“你……”
这一堂课程,谁不也知道太子殿下到底有没有学到些知识,但却知道宋浩和那四位饱学的侍讲学士吵了个天翻地覆……
今年这天气真是冷的邪性,包裹了秫秸的大缸已冻裂了好几口,就连家里的土狗都不愿意出门找食,整天缩在灶膛边上取暖。
天寒地冻,难熬的很。
管家宋福已穿上了最厚重的老棉袄,帽子上的护耳也放下来了,依旧冷的哆哆嗦嗦,指着那四具冻的硬邦邦的尸体说道:“昨夜又冻死了四个……”
面色沉重的宋浩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有棺椁么?”
“早就没了。”
“那就用白布包裹一下,用席子卷了埋掉吧,别忘了堆个坟头。”
“老爷慈悲,这些人转世投胎之后,一定会报答老爷的恩德。”
“我也不求什么报答,只是图个心安。”
自从开设粥棚以来,附近这一带的饥民蜂拥而入,每日里守在粥棚附近眼巴巴的等着那碗救命的稀粥。
在这个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打谷场旁边一字排开的那十九口大锅从来就没有熄过火,如同流水一般源源不断的供应着热气腾腾的粥食。
这十九口大锅,就好像黑夜的灯火一样吸引着走投无路的饥民,让大风村成为这一带的饥民聚集地。
谁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饥民来到这里,只有一个大致的粗略估计数字。
就算是没有一万,七八千总是有的。
七八千人就意味着七八千张饥饿的嘴巴,每日里消耗的粮米就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巨大数字。
虽然宋大老爷不停的采买粮米,不停的赈济饥民,终究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还是有很多饥民横死于乡野、街头。
或者是因为饥寒,或者是因为疾病,每天清晨都会有新的尸体出现,以至于根本就来不及打造棺椁,只能用一领薄席卷起来随便挖个坑堆个坟头……
对于饥民而言,这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待遇了。
不论如何,对于这些流民来说,停留在大风村都是一个极其正确的选择。
至少还有一碗粥吃,死了之后还有几尺白布和一领薄席,甚至还有人埋葬堆起坟头,这已经很不错了。
只有这些饥民才最清楚外面是什么样的天地。
满世界都是刀兵血火就不用说了,流落四方的饥民根本就无人理会,若是聚集的人数太多还会遭到官兵的驱赶和打杀。
躲在县城外面等候赈济的饥民完全就是在等死,每天都有几大车的尸体拉出去。
同样是死,死在大风村至少还有点尊严,若是死在别处,直接就被推到路沟当中任凭野狗啃食,连个囫囵尸首都落不下呢。
“易子相食”绝不是史书上一句空洞的话语,而是活生生的人间惨剧。
在生命随时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饥民什么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打砸富户冲击官府,甚至直接扯旗造反都只不过是最正常的反应,社会秩序已荡然无存了。
但是,在大风村,这种状况不会发生。
因为有大风村民团在。
现在的大风村民团已膨胀到了一千四百多人的规模,比一个齐装满员的军所还要庞大,随时都可以弹压闹事的饥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