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回宋朝去考古 > 第23章 初见苏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没关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珍惜当下,我们走一步是一步吧。”郑瑜修将苏亦菲拥入怀里。

    “好啊,居然用范希文的《咏蚊》来形容,是在讽刺我像只蚊子一样烦人呢,还是说我占了你便宜就跑是吧。”

    “两样都是。”

    苏亦菲瘪了瘪嘴。

    “那确实如此嘛!”郑瑜修脱口而出

    苏亦菲笑着掐了一下他的腰。

    “哎呦别别别,好你个小野猫,我怕痒。”

    “郑瑜修,你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

    “啊?可能是觉得你这个人表面挺学霸,但其实挺傻的。就……不得不让我这种高智商的人保护你。懂吧。”

    郑瑜修胸前又吃了一记猫猫拳。

    “行啦行啦。郑瑜修我不跟你闹啦。既来之则安之。进入了错误的时间点,我们还是可以做点有用的事嘛!我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要启程去找苏轼啦!”

    苏亦菲从郑瑜修怀里爬出来,开始收拾将桌上的药,绷带,一个劲地往折叠空间里塞。

    郑瑜修在旁边抱胸看着她。

    “你会换药吗?”

    会的啦,在反面教材谢灵莺一次次的失败下,苏亦菲都摸清了换药的手法。

    “吃的你带够了吗?”

    放心吧,折叠空间里有存粮,怎么也饿不死的啦。

    “哎哎哎,记得。”郑瑜修从怀里掏出一个药囊,“小心外面有毒。”

    “嗯,好。”苏亦菲接过来一把塞到袖子里。

    “你现在不毒舌,跟个老妈子一样多废话。反而我还有点不习惯了。”

    “要不是你猪,我还会在这唠唠叨叨吗?”

    “我哪有……!”

    “下药都被下了两三次,最后一次终于有点防备结果却被砍了。我能不说你是猪吗?”

    “好的吧。”又气又没办法反驳。

    “路上保重。”

    “保重。”

    两人经过短暂的相聚,又急急离开。不知下一次再见,又是何时。

    傍晚,医馆,人流渐散。郑瑜修收拾好医馆,整理好账务,看着天边的夕阳渐渐没过了地平线。这一顿是郑瑜修自己做的,没有了小白、阿翠,没有了闹腾的苏亦菲和谢灵莺。郑瑜修的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静。以前他真希望没有人吵着他,现在反而却不习惯这种无声的环境。

    改天有空还要去看看阿翠,阿翠现在一个人,还要面对这一切的变故,不知道她一个十二三岁多小女孩能不能承受得住。

    不知苏亦菲找到苏轼没有呢?以她的智商,会不会被别人当成傻瓜又被卖去青楼了。

    夜晚,月光洒满道路,宛如铺上一层银色的雪。郑瑜修停下了笔墨,吹熄了灯,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自己跟苏亦菲没有通讯设备,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回来。如果遇到危险,自己还能不能像上次那样巧合地把她救下。这时,医馆外传来????的响动。

    “是谁?”郑瑜修十分警觉地爬了起来。

    “是我,苏亦菲。”

    打开门,发现确实是那只比自己矮两个头的小猫。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找到了?”

    “对啊。我都忘了自己已经在眉山了,还傻乎乎地出了城门,走到一半才发现路线不对。不过运气不错,后来还是找到了苏家。找到后就回来了呗。”苏亦菲十分自然地把东西都放下,“这里才是我的宿舍。”

    看来,找苏轼的曲折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景?三年(公元1037年)宋朝的外交隐患已经暗流涌动,此时苏轼一家也是波折。苏轼他爹,“三苏之一”的苏洵,年二十七,才发奋读书。而苏家,前些年生的婴儿,又不幸夭折。苏轼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人世。

    按照时间算,隆冬已过,现在是景?五年,也就是公元1038年。苏轼虚岁三岁半(宋代为图长寿之意,人生下来就算一岁,过了年人人又长一岁。苏轼出生于年末,所以虚岁总比自己长两岁)而这一年,即将迎来宋仁宗改元的大日子以及大宋朝的外交风云。

    这些都是现世历史书上说的,而宋代真实的一切,才刚刚开始。

    回到医馆的苏亦菲,没有立刻睡下,而是爬起来点了灯,写下了今天与苏轼相遇的日记。

    苏亦菲日记: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在我花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终于把苏轼先生,啊不,现在应该叫小苏轼,给找到了!一开始我在苏府门口遇到他,他还在路牙子玩木偶。我就冲过去用阿翠曾经教过的一点点四川话问:“泥豪,小弟弟。泥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啊?”

    可惜苏东坡的母亲程氏发现了我,护犊子意识极强。我都还没把元宵节上买的“打娇惜”和“千千车”(宋代玩具名)送给他。他妈妈程氏立刻把苏轼抱回了苏府,还在里面教育他,遇到粑粑麻麻不认识的陌生人,一定不要靠近。

    第一次亲近以失败告终呢,不过可以等他长大了之后再去找他。毕竟,我在这个时空,永远不老。

    今天也利用折叠空间的小摄像头,偷偷窥伺了苏府的内壁。果然跟历史故事说的一模一样啊!苏府正中央挂着一副神仙的画像。据说是“八仙之一”的倒骑驴张果老。张果老是中国历史上有切实记载的“神仙人物”,作为一个道士,对丹砂颇有研究。可能是归于苏洵对道教的崇拜,所以苏府内才挂着一张张果老的画像。这副画像,是苏洵用来求子祷告的。不过还真灵验,给他祷出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名人来。

    略略观了苏家,跟阿翠家一样还算是一个小康之家,家境比较富裕,至少能养得起奶妈。

    再看了看苏家的家庭成员,苏轼他老爹苏洵才开始发奋读书,离出名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苏轼他老爷爷却是个好酒量的阔达人。想必苏轼爱喝酒,也是受他影响的。

    希望下一次见到小苏轼,又有新的进展啦!

    公元1038年冬

    苏亦菲写完这篇日记后,将它小心翼翼地收好,才吹熄了蜡烛睡下。这也意味着,自己的任务,终于开始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