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解决方法就是三个字“改!年!号”!
没错,宝元年号用不到三年,就改年号为“康定”,取“安康稳定”之意。然而,朝堂之上有多事的官员认为“康定”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吉祥。认为“康定乃谥尔”,大意是说“康定”是用来形容死人,给死人封谥号用的,用来作为年号是非常不妥的行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很在意生死之分,生者忌讳提“死”,所以这个年号用不到两年,又改了。这次的年号是大家熟悉无比的“庆历”。
就是每个人都会背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庆历。
这时候的小苏轼真实年龄才五岁左右,还在眉山老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当然,他的童年也有不愉快的一面。
为了不打扰苏家的正常生活,苏亦菲每隔个把月才来拜访一遍。其余的时间,都在跟郑瑜修一起学药救治病人。
1040年,苏轼已经长成了虚岁五岁的小大人了,在跟爸爸妈妈学背四书五经。
妈妈程氏,是程家的名门望族。而当时的苏洵,是不被人看好的浪子。按道理,高贵的程家是不会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这些纨绔子弟的。或许说,苏洵在二十七岁前,可能有不为人知的、令程家欣赏的一面。不过后来,这个浪子在苏轼出生后,发奋读书,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见程家也没有看走眼。
或许苏洵和苏轼、弟弟苏辙三人的文学素养,都跟妈妈程氏的教养脱不了关系。
反正苏亦菲看到的是这种场景:
“轼儿,跟妈妈背书,来。”程氏在八仙桌旁拿着一本《大学》,将小苏轼拎到面前。
“不要,呜啊啊啊啊啊啊啊……妈妈我不要背书呜呜呜呜呜……”小苏轼在桌边大哭,想跑出去却被爸爸苏洵揪得紧紧的。
“听后!妈妈叫你背书!你就背!”
“轼儿,你看爹爹,爹爹都会背第一章了。”程氏拿胳膊肘捅了捅爸爸苏洵。
“啊?呃……大学之道,在民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之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爸爸苏洵在旁边面带难色地背下了第一章。妈妈听后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好了,轼儿,这回到你了。”
“呜哇啊啊啊啊啊,那姐姐呢?”小苏轼看向门口的苏亦菲。
在妈妈程氏的眼光下,苏亦菲也十分艰难地背了下来,感觉就像小学被老师突然点名背诵一样。幸好自己读历史的时候背过,不然这时就尴尬了。
“你看,苏姐姐都会背了,你还不背?”
小苏轼不得已,只好抿着嘴巴,开始看书,泪珠还挂在肉嘟嘟的脸颊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