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回宋朝去考古 > 第113章 大骂官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们这群官员是来干什么的!当个王八整天等着吃饭是吧!”

    第二天,苏轼在官府的大堂内将在坐的官员挨个痛骂了一遍。下面的官员耷拉在太师椅上,一个个低着头,摆出一副十分受教的样子。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过完这三把火,肯定又是倒在官位上打哈哈的纸老虎!等苏轼骂完了。气呼呼地站在原地叉着腰。在坐的官员立刻起身给苏轼倒了杯茶,“来来来,知州大人息怒,息怒。”“这是咱们密州的绿茶。感觉还挺清香,知州大人不如喝口茶,消消气,好不好。”

    结果苏轼根本不领情,把气喘顺了,继续高声大骂:“你们这群饭桶!明知百姓遭遇蝗灾,还在这优哉游哉地喝茶,没有一点作为!”

    一个坐在苏轼左侧的官员站了起来,他整个人肥墩墩的,体型跟衙门外的石狮子一样大,两只眼睛被脸上的肥肉挤剩芝麻般大小。只见他抹了抹脸上的肥油,对着苏轼艰难地弯腰行礼道:“哎呀,知州大人不要大动肝火,这蝗虫啊。你乍以为它是灾,吃光了百姓的苗子。殊不知,它用来炒、用来炸,味道极鲜。依我看,百姓可是有口福咯!”说罢,他又拉了拉裤腰上的带子,才“咚”的一下跌回太师椅上。刚刚朝苏轼的那一下鞠躬,竟因为自己腰间的肥肉过多而把裤腰带子挤了下去。

    “就是就是,蝗虫的好处何止这样。它还能顺带帮农民吃掉杂草,反而有助于农业成产呢!”另一个体型偏瘦的官员站起来补充说明,这个官员是一名年纪较高的老者,额头前凸,颧骨很高,脸颊两边的皮肤向口腔内凹,长长的人中连着一张厚唇嘴,看样子像是本州有名望之人。

    “对啊对啊,知州大人不要太激动了。这蝗虫被百姓杀了堆在道路旁边,其实是为了存粮呢!”

    “知州大人不用这么着急,两个月后不就到了税收期了吗?到时候知州大人只用等着在官府里收钱,我们这些小的必定会把税收按计划份额征完的。”

    其他的官员附和道。按照以前在这里充任知州的官员的管理,一开始发这么大火,表面上说什么民不聊生,身为父母官很担忧之类的话,其实隐藏含义是担心收成不好征不完税,征不完税贪得就不够多,不够多就不能用来买美酒享乐。所以众人按照以前的套路用在了苏轼身上。

    不过,他们没想到苏轼真的是“书剑报国、尊主泽民”的父母官。这一套路用在苏轼身上,无疑是一头撞在了枪口上。

    尤其是刚刚从杭州调往密州的苏轼,深知蝗虫过境对于农业生产的损害有多重。尤其是那种“布阵横空如项羽”“口吻如风那肯吐”的蝗灾,他苏轼真的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胡扯!蝗不为灾,将谁欺乎!”看着眼下一群顾着巴结谄媚的腐儒,苏轼心里的怒火更是窜出了三丈高。“你们这群人,坐观不救亦何心!明日起,再有对蝗灾视而不见者,赏三十大板!”

    【作者题外话】:小鸡习:

    作者末尾写苏轼和官员的对话,引用了苏轼的《次韵章传道喜雨》

    全文是: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碱苦。

    今年春暖欲生?,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

    扑缘?毛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

    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

    常山山神信英烈,?旨堇坠??缒浮

    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

    山中归时风色变,中路已觉商羊舞。

    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从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

    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

    县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升完一亩。

    更看蚕妇过初眠,未用贺客来旁午。

    先生笔力吾所畏,蹴踏鲍谢跨徐庾。

    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

    中和乐职几时作,试向诸生选何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