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回宋朝去考古 > 第116章 密州出猎(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值深秋,秋高气爽,爽心豁目,目眩神夺。山林里的走兽也都养了不少膘,在稀稀拉拉的灌丛见时隐时现,为最后的过冬存粮做准备。

    苏轼骑在马背上,老官在前牵着马缰,后头还有两三个年轻的官员陪苏轼一同骑马,其余的都跟在马后步行。宋朝能养马的大西北都被外族势力分割了出去,所以本土马少之又少。因此除了驿站、管道有国家政府专用的马匹外,其余城市最多也就常备两三匹马。

    除了由十几人组成的浩浩荡荡的游猎队伍外,还有一只苍鹰和几条黄狗跟着一同前往。

    大家出了城门,往南部的山丘走去。前路愈渐陡峭,路两旁的景色也从一望无际的田野变成坡地上点缀着一些野生灌丛。再往前走了一两里,地势越来越高,山路越来越窄,两侧的植被变成了高耸的树木。

    突然,前面来头的老官停住了脚步,松开了牵引苏轼马匹的马缰,往前方蜿蜒不见尽头的山路指去。

    “知州大人,眼前这片林子,就是游猎的好地方。这里山间有不少走兽。曾经有一任知州大人,在此处猎得一头鹿。而且这一带树林繁密,飞鸟众多。知州大人若是运气好,也能射下几只。”

    “好呀好呀!轼多年未曾出猎,虽老骥伏枥,但仍志在千里。今番到此,必将一展雄风!”苏轼一时“得意忘形”,松开马缰两手猛然平展,脸上的傲气仿佛自己就是一世豪杰,吓得站在他小臂上的苍鹰展翅扑腾了几下。

    “等日落西山,我们就归城!”苏轼一手举着苍鹰,一手拉着缰绳,两腿一夹,马匹仰头嘶鸣了一声,就朝前面的山林里跑去。

    “知州大人!等等下官!”后面骑着马的年轻官员没想到苏轼一下高兴就往山林离跑,纷纷纵马往前追赶。

    留下其他步行过来的官员,还没往前追两步,马匹就已经拐了个弯不见了踪影。只能在原地面面相觑,并吃了一嘴马蹄扬起的黄土。

    跑在前端的苏轼,本来早上喝了农家蜡酒,酒劲还没过(大脑还没完全清醒)直接信马由缰,把后面的人甩得老远。

    苏轼这么洒脱豪放,也是有原因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已经多年没有这么潇洒的出游过。对上一次出游打猎,还是在出任凤翔府当判官的时候。和自己“死对头”上司的儿子陈季常一起,在马背上讨论兵书,背上背把剑就当自己是个侠客。

    眨眼间这就十年。

    眨眼间,苏轼已经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受排挤无奈调出朝廷的、年近四十的落魄知州。

    苏轼借着酒劲,状起胆骑马跑到了山丘的最顶端。

    山丘正好可以俯瞰整座密州城,密州城就在不远处,凭借广阔的视野,苏轼甚至可以看到郊外芝麻粒大小的农民在烧枯枝。

    曾经的他,也是这样,站在山头,对天发誓要为国为民,竭尽汗马之力辅佐君王,繁荣大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