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截胡刘备妻,我乃祖龙血脉 > 第174章 袁绍好一番头疼的思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邺城大治。

    接着,赢武下令,立即发兵北上,继续追击袁绍。

    离开邺城的时候,赢武回首望望高大的邺城,心下奇怪,赵姬的奖励到了,可尉僚在哪里?

    这还是第一次,系统奖励之后,作为宿主的赢武,没有等到奖励来到。

    不管了,先拿下冀州再说。

    虽然这两天时间,赢武是先将邺城大治,却也一直派出斥候,打探袁绍的情况。

    袁绍是先逃到赵国的邯郸。

    因为邯郸距离邺城太近了,袁绍稍微收拢了败兵之后,就放弃了邯郸,继续北上,逃入常山国境内。

    袁绍选择了常山国的治所元氏县,准备在这里再跟赢武决一死战。

    同时,袁绍调集冀州的所有兵马,前往元氏县会合。

    袁绍还给并州的高干下令,让他率领大军前来元氏。

    幽州的袁熙,正在跟公孙度打得难分难解,袁绍没敢从幽州调兵。

    只是,让袁绍没想到的是,赢武只是在邺城待了两天,就举兵十万北上了。

    这就让袁绍有些尴尬了。

    调拨冀州兵马的命令刚刚下发,几天的时间铁定不够啊。

    高干从并州率兵支援,几天的时间也是不够。

    元氏县中,只有五万兵马。

    邺城二十万兵马,都不是赢武的对手。

    元氏县的五万兵马,对抗十万秦军,够袁绍喝上几壶的?

    更不要说,袁绍麾下的大将,也更加凋零了。

    吕旷兄弟,以及张?和高览投降了赢武。

    朱灵和马延战死邺城。

    眼下袁绍麾下大将就只有淳于琼、韩猛和蒋奇三人了。

    谋士呢,辛毗兄弟没能逃出来。

    荀谌没能逃出来。

    只有沮授、逢纪和许攸三人。

    这三个,都是极为厉害的谋士,使得袁绍的谋士阵营还是非常厉害的。

    得知秦军北上的消息,袁绍就将沮授、逢纪和许攸都喊过来,商议对策。

    意见不统一了。

    许攸说道:“启禀主公,我军兵力不足,不可再与秦军处处为战。”

    “眼下之计,唯有舍弃冀州,退守并州。”

    “一来,并州与冀州兵力会合,方有一战之力。”

    “二来,并州地势复杂,非冀州这般一马平川,可使得秦军骑兵优势尽去。”

    “三来,并州与冀州之间,还有张燕的十万大军。”

    “若主公能派人说动张燕,与我军两面夹击,攻秦军之不备,必能大败秦军。”

    “第四,眼下已经是天下诸侯生死相关之时。”

    “主公可派人请曹操出兵,三路夹击秦军。”

    “曹操必知唇亡齿寒之理,若主公再败,则曹操也会亡时不远。”

    “第五,若此事当真不济,主公可以向西退入凉州,与马腾、韩遂二人合兵,以西凉铁骑之优势,再战赢武。”

    听起来,许攸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沮授却另外有主张。

    “主公,授以为,我军不可再退,应该在元氏与秦军一决胜负。”

    “其一,邺城之败,乃是败在吕旷兄弟投敌,里应外合。”

    “如今,不管是淳于琼,还是韩猛和蒋奇,都是跟随主公多年的心腹,不存在内奸之事。”

    “其二,我军已败两场,若此番再不战而逃,试问主公,我军还有何士气?”

    “即便这部分兵马带往并州,其心已经对秦军产生恐惧,还有几分战力?”

    “其三,冀州之地,北是幽州,西是并州,乃是可战可退之地。”

    “冀州各地兵马,加起来也有数万。”

    “若主公逃亡并州,则冀州各地必然会望风归降秦武,等于是送给秦武数万兵马,以及百万百姓,此乃增敌损己之法也。”

    “其四,我军若能坚守元氏,一旦表公子的大军来到,冀州各地兵马勤王,便可三路夹击,共破秦军了。”

    沮授的话,听起来也有道理。

    袁绍本就是耳根子软,更没有曹操的谋略和决断,自然就不知道是该听许攸的呢,还是该听沮授的呢?

    无奈之下,袁绍只得向逢纪求助:“元图以为如何?”

    谁想到,逢纪没说是许攸的建议更有道理,还是沮授的计谋更有可能。

    “主公,纪以为,主公可派人北上幽州,与公孙度谈和。”

    “眼下秦武实力已成,不管是主公,还是曹操,或者公孙度,都不是他的对手。”

    “想必公孙度也已经得知主公邺城兵败的消息,应该也会考虑到,日后赢武必然也会兵发辽东。”

    “若是能联合公孙度和曹操,或许还有可能与秦军一战,扭转乾坤。”

    逢纪的思路,依然还是联军对付秦军。

    三个谋士,三条思路,听起来都有些道理的样子,袁绍就有些抓狂了。

    一个要退守并州,一个要就地决战,一个要联合公孙度和曹操,袁绍不能决,就让他们三个先回去。

    等三大谋士被打发走之后,袁绍立即派人将袁谭和袁尚喊了过来。

    这个时候,亲儿子才是最可靠的。

    毕竟是兵败之时,三个谋士又是三个意见,袁绍多多少少对他们有点不太相信了。

    不多时,袁谭和袁尚来到了。

    袁绍将许攸、沮授和逢纪的计谋对他们两个讲了,让他们两个选择一下。

    谁想到,袁谭和袁尚的意见也不一样。

    袁谭跟高干的年龄相仿,从小就感情不错,自然偏向于退兵并州,再与秦军一决胜负。

    可袁尚呢,因为袁绍当初将青州分给袁谭,将幽州分给袁熙,将并州分给高干,冀州自然是他袁尚的。

    所以,袁尚自然就不舍得放弃冀州,推举沮授的方案。

    虽然没能最后决策,袁绍却将逢纪的献计给否定了。

    什么联合公孙度、曹操和张燕。

    从讨伐董卓开始,搞了几次联军,有一次成功的吗?

    究竟是退守并州,还是就地决战呢?

    袁绍好一番头疼的思考。

    终究,袁绍对袁尚还是偏爱一些,决定就地防守,然后三路合击秦军。

    接着,战争的机器就开始运转起来,袁军开始构筑元氏的强大防御体系。

    同时,冀州其余各地的兵马,也在快速集结,差不多有五万兵马。

    并州的高干收到袁绍的手书,也起了五万大军,前来助战。

    秦军快速推进,只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兵临元氏城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