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们吃得好,睡得香,一天劳作之余还能有心情八卦下最新的大唐新闻。
“哎!你听说了吗?太上皇从皇宫中跑了?”
“什么?太上皇跑了?”
有人开了话头。
“怎么可能?在皇宫里被陛下好吃好喝地供养着,跑出来干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还不得饿死?”
“再说了,现在已经不是两年前了。太上皇的心腹们都被收拾的差不多了,可以说整个大唐都是陛下的人,逃出来也很快被抓回去,多不体面呀!”
有人认为不可能。
“嘿嘿!要说太上皇没有了以往的权势,但是奢华的生活可是半点没有减少!他还要费尽心机逃出皇宫,你说能为了什么呀?为了情呗!”
“听说,我只是听说,你们不要往外传。太上皇和人私奔了!”
有人语不惊人死不休。
“私奔?简直胡扯。那么大年纪了,哪还有心情搞这些男女之事。再说,和谁呀?”
大家反驳。
那人又透漏绝密消息了:“和长孙皇后!”
“滚啊!再胡说,小心我把你送官!”
长孙无垢在民间还是有点声望的。
而且相传人长得美艳无双,很有几个粉丝。
这不,一个青年听别人污蔑长孙皇后,就急了。
“哎呀,你急什么?我不说是听说了吗?”
“当然!太上皇那么老,长孙皇后确实没理由这么做。所以大概率,她是被太上皇抓走当人质了。”
“要不你看,为什么皇上为什么突然大索长安城?后来还着急忙慌的带着两三万兵马出了城?”
“你说为啥,要是突厥打来了,也应该是往西北去呀,他怎么带兵往东北走了呢?”
消息灵通人士,给出了最终的可能性。
这下子,围观人士都觉得很有道理,纷纷诅咒起太上皇李渊:“老李,你真是能折腾呀!折腾完儿子,还折腾儿媳,老混蛋一个。”
……
而此刻的长安城是人心惶惶,风雨飘摇。
之所以仅仅过了十天时间,长安城就天上地下两个模样。
皆是因为,突厥打来了。
颉利可汗带着二十万雄兵,一路横行无阻,已经打到长安城四五十里之外的泾县了。
大唐都城随时都有可能陷落,生灵涂炭。
而百姓们随时都有可能家破人亡,哪里能谈笑风生。
太极宫。
李二脸色铁青的坐在龙椅上。
“诸位,有何退敌高策?”
底下一片寂然,没人敢开口。
眼下距离大隋覆灭才十年左右的时光。
大隋为什么覆灭?
还不是因为隋炀帝杨广。
杨广这个人,本来可以成为千古一帝的。
平定吐谷浑,分裂突厥,通丝绸之路,开凿大运河,建立科举,哪一个不是利在千秋的伟业?
他最后落到国破人亡的地步,都是因为好大喜功,不知道饭要一点点吃,事要一步步来做。
他为了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民夫两百万人,死伤无数!
大兴土木也就罢了。
关键他还跟中了魔似的,几次三番东征高句丽!
高句丽山高路远,天寒地冻!让无数汉家好儿郎惨死异客他乡。
南北朝后,大隋统一天下,本是人人思安,不愿再起刀兵之祸的局面。
可杨广一登基,就各种折腾。
短短十几年间,就弄得天下各处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最终狼烟遍起。
有了杨广的前车之鉴,大唐一直坚持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
而现在,休养了十年。
按理来说跟突厥打一场,也没太大问题。
但是万一要是败了呢?不又回到了隋末的局面了吗?
不打?
异族都打到长安城了,骑到自己脖子上拉屎了。
一点反应也没有,怕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
在场的大臣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不敢轻易发表看法,免得到时候背黑锅。
这个锅,只能李二背。
而李二,快要气死了!
他也觉得此时不能和突厥大打出手,要再缓两年。
所以他在等有人主动出站出来说:陛下,咱们议和吧!
可是就没人能体谅他。
“程咬金!你怎么看?”
李二强行点将了。
他觉得程咬金刚大败一回,应该战意比较低。
可是哪想到老程正憋着劲要扳回一城:“陛下,老程觉得该战。日他老娘的突厥人,就该狠狠地打。只要……”
“行了!你退下吧!”
李二没好气的白了程咬金一眼,赶紧让他闭嘴。
“那个尉迟敬德,你怎么看!”
尉迟敬德虽然也是武将,但是脑子明显比程咬金要好用很多:“臣做好了随时为大唐牺牲的准备,但是该战该和,都听陛下的。”
沃日!
老滑头。
既突出了自己的英勇无畏,又把锅甩了回来。
“长孙无忌!”
李二鼻子快气歪了,点了大舅哥,还给对方飞了个眉眼,意思是你懂得!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不站出来不行了。
谁让我有个这样好面子的妹夫呢?
“陛下!臣认为现在不宜跟匈奴大动干戈。”
“这两年大唐收成都不怎么好。”
“而且人口还没恢复过来。男性可战力量严重不足,军队根本召集不满。”
“如果开打,获胜希望渺茫。”
“或许可以试着议和。”
“我想那突厥可汗,也不是为了占领土地而来。他们一出生就在马背上,又不会从事农桑。大概率还是为了打点边草,讹诈点银粮。”
“有句老话说得好,收紧拳头是为了将来更有力地打出去!”
“我看咱们现在不妨委曲求全一下,献些钱财,让对方赶紧退走,免得耽误农忙。”
“等在过两年,咱大唐准备好了。现在让出去多少,将来就会让他们加倍换回来。”
“甚至灭了他们的民族,一劳永逸解决这个祸患!”
长孙无忌,长篇大论就为了给李二台阶下。
果然!
李二听了龙颜大喜。
“齐国公说得好!”
“收紧拳头是为了将来更有力地打出去!”
“突厥犯下的血债,将来我大唐一定要他们加倍血偿。”
“而眼下,咱们就先听长孙丞相的。先议和渡过眼前难关再说!”
“魏征,杜如晦,房玄龄,你们几个和长孙丞相一起,研究个章程来。”
“看应该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来,既能让突厥退兵,还能尽量不损害我大唐利益。”
“退朝!”
李二怕事情再有波折,赶紧开溜。
而长孙无忌脸都皱成苦瓜了:“咱么就先听长孙丞相的?”
“泥马!”
“这锅我真是背瓷实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