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三国之最强农场主 > 第82章 郭嘉归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又过了五天时间,郭嘉归来,他回来就是想先为张则报告了一下此行的经过,

    首先向张则说了关于陈??葬礼的情况,以及前去的众多名士。

    然后告诉了张则,蔡邕族人的迁移以及管宁的到来,

    这对于现在的张则来说,无疑是两件非常令人高兴的好事。

    虽然蔡睦和蔡谷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名声,

    张则也不知道其人能力如何,但是他们身上却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忠心,蔡家一直以来便是以孝治家。

    以前蔡邕没有被陷害时,一直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

    所以蔡家之人非常尊重长辈,这也是蔡邕为何能一封信,便让蔡睦跟着他举族迁移的原因。

    所以,只要有蔡邕在,蔡家的忠心,张则丝毫不用担心,这间接的缓解了张则如今手下人员不足的问题。

    不过管宁的到来,对张则来说却是一大惊喜,甚至张则从来都没有想到过,

    管宁,管幼安,在后世的汉末三国中,出场的次数并不多,

    因此很多人对他都不怎么了解,甚至很多人对于他的了解也仅限于“汉末一龙”,

    但是,这并不代表管宁没有能力,不管是为了自保避祸辽东,还是因为看透汉末军阀的本质,而归隐辽东,

    但有一点不能否认,东汉末年动乱数十年,管宁的生活是最平静的,

    这无疑是眼光独到选中辽东作为避祸之处的原因,

    另外一点,管宁身上有种吸引名士的能力,凡是管宁所在的地方,必有名士前来,

    在后世之中,王夫之、钱穆尊就曾称赞管宁是“汉末第一人”。

    所以,郭嘉能够说服管宁前来,这无疑让张则心中吃惊不小。

    随后,张则喊来顾雍,着他为典韦的族人和蔡邕的族人安排好住处,

    顾雍作为蔡邕的弟子,让他来安排蔡邕的族人再合适不过了,

    张则在府邸中又等了三天时间,终于迎来了众人。

    张则与众人先是寒暄了一通,然后便安排众人去休息,并没有立即为大家设宴接风洗尘。

    众人不知道,但是郭嘉知道,因为张则一个月吃素的时间还没有过去。

    若是招待各位,总不能客人大吃大喝,而作为主人的张则吃素吧,这样太失礼了。

    而且,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虽然现在郭嘉把管宁拐到了桂阳,张则高兴是很高兴,但是他并没有想好怎么安排管宁,也没有想好怎么说服管宁,

    所以张则有意先晾着管宁,让他有吃有喝,等他想好办法以后,再前去劝说。

    这就成了一种怪事,管宁这样的大才,来到张则这里,反而变得有些边缘了,

    每天只需要吃喝,张则丝毫没有要单独见他的意思。

    不要说郭嘉和蔡邕心中疑惑,就算是管宁心中也忍不住嘀咕。

    不知道张则是真的不看重人才,还是唯独看不起他,或是有其他的原因。

    ……

    张则晾着管宁,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先是让郭嘉陪他见了见顾雍举荐的三十几个人才,

    只有掌握了这些人的性情和能力,张则才能更合理的安排他们,

    另外,张则又加紧了对于桂阳郡内豪强情报的获取。

    铲除豪强才是张则最近所要做的大事。

    除此之外,最近一段时间中,张则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和蔡邕、顾雍、郭嘉等人商量铲除豪强后的具体处理工作。

    当时,铲除汉宁县的豪强,张则采取了一刀切,非常暴力的方式,并且在后续之中,也故意没有改变当地的很多政令。

    两年时间下来,虽然汉宁县的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是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政令不明,必然会出现问题,

    所以,这两年时间的“试点”,此时张则的桌案上,摆满了马五传来的关于汉宁县问题的竹简。

    众人聊了一番后,蔡邕问道:“子云,你是想学王莽改政么?”

    “蔡公,我确有此意。”

    “子云,你总有深谋,我不劝你,但还是要提醒你,这不是一件小事,你要尽可能的多考虑一些事情。”

    “多谢蔡公,”张则拱手道,“不过蔡公放心,对于改政,我知道其中厉害,这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我不会着急,”

    穿越到古代,不管是风俗民情,百姓意识形态、价值观都与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张则想要改政,不会硬搬生套后世之法,他早就有长期打算的心里准备。

    随后张则说道:“如今我最重要的还是要摸索一番,积累一些经验,做好充足的准备。”

    顾雍听到张则的话后,朝着案几上的张则拱手道:“太守高明,古来变法、改政皆是想到便做,以上而行,从来没有经验一说。

    所以,有些变法成功了,有些变法失败了,而太守如今却提出经验一说,真乃开古人先例,遗恩后世。”

    张则笑了笑,“谬赞了,不知元叹可有想法!”

    听到张则问话后,顾雍忍不住站起来说道“听太守一言,元叹心中确实有一些想法。”

    “好,想法越多越好,元叹速速道来。”

    “诺!”

    “元叹思王莽新政之失败,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上面的政令,无法传达下去,所以雍以为,若想政令能够下达,官吏至关紧要。

    太守第一要务应整顿官吏,肃清官场,这样才能做好改政之准备。”

    “不错,元叹所言有理,还有么?”

    “郡守,桂阳郡远离中原腹地,当地百姓之中百越山民占有数量众多,不久前交州刺史李进上书,奏请交趾刺史部的茂才应该与中州茂才一样授官给禄。

    雍以为此举,很有用处,太守亦可用其法。”

    “嗯,元叹此言有理,炎黄九州,华夏五湖,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是大汉子民,

    可分族,不可分种,理应一视同仁。”

    “子云之言大善,颇有古人之风”顾雍笑道,

    “奉孝,你有什么要说的么?”张则看到顾雍没有建议了,随后问了一下郭嘉。

    “主公,嘉没有要说的!”

    “好吧”张则也知道郭嘉不擅长这种内政的问题,

    “既然如此,你们先讨论一下如今汉宁县所出现的问题,尽快拿出解决办法,

    我呢,也考虑一下元叹的提议,争取尽快拿出可行性的政令!”

    “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