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三国之最强农场主 > 第114章 董卓三步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董卓看着远去的袁绍,心中也是恼怒,不过,袁绍背靠袁家,本身也很有威望,

    不是一个想杀就能杀的人!

    后来董卓听说袁绍,挂印东门,弃官逃亡冀州,

    立刻明白大事不妙,他知道如此情况下,留着袁绍必成祸事,立刻派人拦截,不过没有抓到袁绍,

    后来有人劝说,袁家影响力太大,若是把袁绍逼急了,拉起队伍造反,不是白添烦恼,

    董卓听后,想了想,为了安抚袁绍,还是把其任命为渤海太守,并且册封袁绍为?乡侯,

    不过,袁绍跑了,没有关系,

    董卓本来也没有太指望他,只不过是投石问路,董卓真正想问的其实是袁绍背后的太傅袁隗呀!

    这才是袁家真正的主心骨,领头人!

    这个老家伙,深谋官场,懂得随机应变,明哲保身,

    对于董卓提出的废立之事,很快就同意了。

    能不同意么?为什么不同意?

    当日诛杀宦官之时,袁术在前面攻打皇宫,

    袁绍与袁隗也没有闲着,擅自伪造诏书,杀了亲近宦官的前太尉樊陵和少府许相,更是间接害死了何太后的弟弟何苗!

    作为官场老人的袁隗,

    伪造诏书,擅杀大臣是什么罪,他能不知道么?

    而且何苗作为何太后仅剩的一位弟弟,少帝刘辩的亲舅舅,他的死,何太后与少帝将来能善罢甘休么?

    会不会牵扯到他们袁家,这件事很悬呀!

    秋后算账这四个字,这两天一直在袁隗心里飘过。

    所以董卓说了打算后,袁隗好像是被逼的不能不同意,

    但是,心里未尝不在窃喜,

    如此一来,既解了后顾之忧,他也可以隐居幕后,不用做出头鸟。

    何乐而不为!

    董卓这边,有了袁隗的同意,他就有了底气!

    八月三十,洛阳政变仅仅过了两天,董卓在朝会上便提出了废立皇帝之事,

    皇帝刘辩听后,大惊失色,不过面对董卓看来的凶光,立马吓得战战兢兢,泪流满面,

    满朝公卿听后也是心头震动,议论纷纷,不过摄于董卓的淫威,

    谁也没有反对,全部看向了太傅袁隗!

    可袁隗只是面露痛苦之色,低头不语!

    全场人中,只有卢植一人挺身而出,怒斥董卓!

    董卓被卢植怒斥的无言以对,只能挥手示意罢会,怒冲冲的离开了大殿,

    可是这也改变不了,废立的决定呀!

    后来,董卓还想要杀卢植,被彭伯等人劝阻,卢植知道大势已去,也弃官而逃,

    到了第二天,九月一日,

    洛阳南宫,

    威严庞大的崇德殿坐落于正中间,

    原本种植在大殿周围的树木,如今也是东倒西歪,残枝落叶!

    外围是董卓麾下如狼似虎的西凉匪兵,

    里面是满朝公卿,百官站立,气氛略显压抑,

    由司徒降为尚书的丁宫全程主持了这场废旧立新的仪式,

    在编钟沉闷的声音下,

    太傅袁隗走上龙位把哭哭啼啼,悲痛欲绝,十几岁的刘辩搀扶着走了下来,

    拿过刘辩手中的大汉玉玺,放在了只有九岁的刘协手中!

    然后,又扶着刘协走上了帝位,

    丁宫,大声诵读圣旨,

    少年刘辩少才无德,不堪帝位,……陈留王刘协年少有志,有仁君之像,即帝位,

    改元永汉,

    既然董卓自认与董太后是同族,自然要为其报仇,

    刘协即位后,董卓上的第一道奏疏就是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后,

    让新帝罢免何太后,临朝听政之权,将其迁入永安宫,任何人不得觐见,

    三天后,何太后不知为何中毒身亡!

    董卓还严令朝廷不许为何太后举行葬礼,

    只是让新帝刘协到城内的奉常亭祭拜,

    至于待在洛阳中的百官公卿,穿三天白衣素服意思意思就得了。

    别搞的好像你们真的很痛心似的。

    完成第一步换帝壮举的董卓,

    内心也知道,洛阳中有很多官员面服心不服,

    现在他的职位好像有些低了,再说他拥立刘协称帝,也是有大功的,

    做了十几天的司空之位,是不是也该往上提一提了。

    九月十二,

    董卓为了稳定刘姓皇族,威逼朝廷册封了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刘虞为(上公)大司马之位,

    位列三公之上,低于太傅之下,

    若再加上幽州牧这样的实权,可以说,此时东汉天下,若论职位,刘虞可称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至于董卓自己的职位呢?

    他把司空改成了太尉,兼领前将军,假节,赐斧钺,虎贲,封?侯。

    成为了东汉名义上真正的三军总司令!

    这样一来,掌管洛阳内的军队,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而且是有部下有实权的三军总司令,含金量非常高!

    大权在握,彻底掌握了洛阳,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计就要开始了,第二步就要消除周边的威胁了。

    第一个就是豫州牧黄琬,

    黄琬一直以来就是朝廷重臣,在朝堂中的影响力很大,而且被汉灵帝看重,是当时仅有的三大州牧之一,

    且手握兵权,威胁太大,变数太多,

    豫州是什么地方?

    真正的中原腹地,人口众多,名仕云集,世家遍地,

    颍川,汝南,陈留三地都包括在内,

    最重要的是豫州紧邻洛阳,乃是保卫洛阳的南大门,同时也是进攻洛阳最快的地方!

    豫州、黄琬这四个字加起来太吓董卓了。

    让他坐立不安,整夜整夜的不睡觉呀!身边的美女换了一茬又一茬,就是睡不着!

    所以掌握洛阳后,董卓立即以天子的名义,招黄琬入宫担任司徒一职,

    同时提拔太中大夫杨彪接替他的司空之位。

    至于另一个威胁就是跑的冀州的袁绍了,这个小子不老实,容易搞事呀,

    董卓举荐了韩馥担任冀州牧牵制袁绍,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完成第二步,董卓又开始了第三步,收买人心,叫上新任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本正经的带着??到来到朝堂上书,

    “希望”刘协可以为几十年前的陈蕃、窦武以及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以及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九岁的皇帝刘协坐在帝位上,看了看旁边的袁隗,

    “太傅,这是先皇钦定,如此更改,朕岂非不孝!太勉强了!”

    “陛下一点都不勉强,董太尉此乃正义之言,”

    说罢,太傅袁隗握着刘协的小手,拿着玉玺在圣旨上,盖下大印,

    “准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