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读心后,锦鲤夫君日日盼我写休书 > 第103章 商业巨子往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大周朝,商人的地位不算高。

    大多数名声还不好。

    人人总觉得,商人喜欢囤积货物,高价卖给百姓。

    尤其是在饥荒的年月,屯粮屯米,奇货可居。

    真是黑心肠得要命。

    故而时常被人诟病或者唾骂。

    但是,也有一个商人非常受到百姓的推崇。

    那就是齐景琛的外公。

    罗泱公。

    相传,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穷光蛋,后来利用独特的经商天赋,在短短的数十年间,一跃成为了富可敌国的大富翁。

    他所涉及的领域无所不包。

    从衣食住行到武器战舰,在很多行业都可以看得到罗氏的踪影。

    但百姓尊重他,并不是因为他特别有钱。

    而是因为每逢饥荒的时候,罗泱公都会站出来,以更低的价格抛出货物,为百姓稳住生活。

    在大周朝面临着外敌挑衅的时候,也是他主动提供了战舰兵器,令士兵们装备得更神勇,驱敌也更加勇猛。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因此,罗泱公才能够受到皇帝的封赏,并且赐婚将他女儿嫁给王爷,连带外孙也成为了具有皇室血统的齐世子。

    在阶级固化的大周朝,这样的局面,是非常罕见的。

    更别提,罗泱公这个爵位,本身就意味着一般小官看了都要参拜的一品官职。

    就连李宏天这种老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看着他都得规规矩矩的参拜。

    谁让人家是顶级财神爷。

    楼鹤年从顾舟的身上,看到了一抹老伙计的身影。

    他们两人都是胸怀天下的智者。

    再退后一步讲,聪明人总是会看得更加长远一点。

    如果大周朝真的发生了战乱,不仅残害百姓,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万一换了一个暴虐的储君,说不定会把所有的家产都没收。

    倒不如未雨绸缪。

    营造一个双方都能赢的局面。

    楼鹤年炯炯有神地看着顾舟黑亮的眼睛。

    “顾小友,你提出的建议很不错。我回头就写一份奏折,亲自交到皇帝陛下的手里。”

    齐景琛听见这话,眼睛扑闪扑闪的,变得贼亮。

    “若是皇帝伯父能够同意让你插手盐务,那真是前途无量。”

    这年头有个爵位,那可不得了。

    等于是一条腿在商场,另一条腿在官场。

    将来还想再做点什么事情,就便利得多了,不用动不动就看李宏天那等人的脸色。

    顾舟觉得正中下怀。

    有好多事情,都必须要过了明路,才能够名正言顺的铺开。

    就像制盐一样,如果没有得到官府的真正认可,始终都是不踏实。

    万一到时候,被人随便扣一顶私自贩卖盐的帽子,就能够让他这个无权无职的普通老百姓,一夜回到解放前。

    齐景琛身为权力中枢的人,当然也更了解直达天听的奏折,对顾舟来说意味着什么。

    他往深想了一层,声音变得更加激动。

    “顾兄,你赶紧再烧制几件精致的琉璃制品送上去!皇帝伯父龙颜大悦的时候最好说话了。等你把龙须给顺好,他一定会给你赐一个子爵的封号。”

    其实,顾舟想走的路,正是罗泱公走过的,并且证明过可以成功的路。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

    无权无爵的百姓,在面对有官职的大人时,会有很多掣肘的地方。

    就好像李宏天这样的人。

    表面上只是个三品官员,已经可以一手遮天,对他胡作非为。

    要是真的遇上了司马燎原这种位高权重的劲敌,没个皇马甲护身,真是扛不住。

    现在,只要顾舟把制盐工艺贡献出来,在造福百姓的同时,还可以为自己谋些私利。

    反正,这样的工艺也不是他想出来的,都是前辈们的思想结晶。

    他当做是借花献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何乐而不为。

    顾舟默默在心里盘算好了。

    虽然天然气并不常见,但煤矿这种东西,只要按照一定的勘探方法去开采,肯定能够大批量弄得到。

    这样,大大提高效率的燃料就不成问题了。

    倘若在内陆,还可以从一些卤井获得卤水来制盐,造福一方百姓。

    孟浅予默默在一旁听着,心中充满了崇拜。

    突然之间,她好想知道,他此刻心中想的是什么呢?

    真是好令人懊恼啊!

    为何还是听不见夫君的心声?

    孟浅予想了想,她的月事也快结束了,很快就可以验证心事的消失,是不是跟这个事情有关。

    顾舟见她有些失神,还以为是累着了,轻轻摸了摸孟浅予的小脑袋。

    孟浅予与他相视一笑,忽地发现楼太师和齐世子都在盯着,很不好意思地转过头去。

    一顿饭吃出了大名堂,合作的双方都十分满意。

    齐景琛突然问:“楼爷爷,苏城的春日宴马上要开始了,宋知府有没有邀请您当诗词雅集的裁判官?”

    楼鹤年当下缓缓点头。

    “本来,老夫不打算凑这个热闹!但是......”

    他略带深意地看了一眼顾舟。

    “我听闻孟氏茶行也有参加,所以卖了个面子给孟小姐和顾小友。”

    顾舟差点喷茶。

    “楼老,您该不会认为,我会亲自上阵吧?”

    楼鹤年失笑了一下,“怎么,难道以顾小友之材,还担心斗不过那些酸腐书生?”

    顾舟只觉得脑门突突直跳。

    他硬着头皮解释,“楼老,所谓术业有专攻!我理工科学得还行,但文科真的不行啊!”

    “何谓理工科?”

    “就是制盐烧琉璃之类的,但这诗词歌赋,我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啊!”

    其实说一窍不通,也没有道理!

    好歹当年高考想拿好成绩,也是要背不少古文的。

    但顾舟觉得,大周朝的人崇尚当官,一个两个都是从三四岁开始启蒙。

    人家背过的书,怕是远甩自己几十条大马路。

    要是到时比不过,肯定会被人嘲笑了。

    他不喜欢打没准备的,或者胜算不高的仗。

    可是,孟浅予走近了一步,与他肩并肩站着。

    她低低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夫君,原本答应替我们参加诗词雅集的四叔,已经上京赴考了。如果你不参加的话,我们只怕要放弃这一局了。”

    这样一来,孟氏茶行想要夺得春日宴头名的念想,只能是化为泡影。

    顾舟看着孟茜也微微颤动的睫毛,心头轻晃了一下。

    他正要开口,却听到楼下小二上来汇报。

    “东家,不好了,店里来了一大群从各地赶来参加春日宴的才子。他们吃着吃着,突然为了给一壶茶作诗吵起来了,正在楼下闹得不可开交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