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有厨艺,脑子里有家传菜谱,按理说是开饭馆最挣钱。可是没有本钱,再一个,在古代开饭馆是个什么行情她也不知道。困难太多不能短期致富,这个想法毙掉。
那么支个摊子卖些馒头包子的,这一路她看到了太多馒头包子烧饼的,竞争压力太大。毙掉!
这大热天的,多宝擦擦汗,都快八月份了,怎么还跟六月份似的这么热。
多宝忽然想到,她可以卖凉皮凉面凉粉啊,这个时代独一份,没有竞争压力,又是小资本投资,到时候让吴海来看摊子就行,她还能腾出时间干别的。越想越觉得可行,她振奋精神,打听着粮油铺子的位置。
多宝特别土豪的买了五袋子白面,五袋子红薯淀粉,两袋子大米,花出去了十两银子。
粮油铺子的老板也笑弯了腰,淀粉这东西多难卖啊,大户人家采买也扣扣索索一斤一斤的买。这五袋子可是他这两年的量,嘿嘿,全被这冤大头包圆了。
他热情的表示,一定送货上门。
这个时候已经正午时分,太阳正大的时候,多宝不准备再逛了,寻了街边一家小饭馆,走了进去。
小饭馆里的生意不太好,没什么人吃饭。
小二懒洋洋的打量他们一眼,衣衫褴褛跟乞丐似的。
“吃饭先给钱,没钱就别进来了。”
多宝翻个白眼,真够直接的。
她倒是挺理解小二这个职业。因为她前世是孤儿,也做过小饭馆的服务员,有些吃霸王餐的,都得这些服务员买单。一次两次三次就当做好事了,可架不住总是发生这种事儿,都是打工的,谁能天天供得起陌生人吃白饭啊,所以她后来看到穿的破破烂烂的人进店,都会提示先付钱后做饭。嗯,顶多态度要比平常更好。
所以现在她和余味穿的跟付不起饭钱似的,她也不怪小二说这样的话。
多宝也不废话,找张桌子坐下,掏出一块儿五两的银子,“啪”的一放!
小二眼都发光了,立即殷勤起来,那可是五两啊,够他不吃不喝攒两三年的了。万一这小姑娘心情好,再赏给他点小费啥的呢,嘿嘿。
“两位客官,要点什么?”小二笑的很热情。
多宝看着余味晒得红扑扑的小脸,说道:“先来两碗解暑的绿豆汤吧。”
“咱们家的绿豆汤是免费的,那边的大盆里就是,两位热坏了吧,小的去给你们盛两碗。”小二麻溜的取出两个大海碗,直接放进大盆里一舀就是一碗,再一舀又是一碗。
多宝皱了皱眉,算了,乡下人穷讲究个什么。
接过绿豆汤,尝了尝,温凉解渴,忍不住咕嘟咕嘟干了一碗。
余味也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了半碗。
“小的再给您盛一碗。”
多宝又喝了半碗,才缓过劲儿来,长长舒了口气。
“咱们店里有炒菜、炖菜、凉菜,两位要点什么?”
“凉菜有什么?”
“生菜蘸酱、凉拌木耳、凉拌野菜。”
“还有什么?”
小二一脸挂不住笑的样子:“嘿嘿,没了。”
多宝:“……”
“炒菜呢?”
“肉炒蘑菇,肉炒丝瓜,豆角炒肉,蒜薹炒肉,野菜炒肉,鸡蛋炒黄瓜,鸡蛋炒野菜。”
多宝看余味嘴角都流出口水了。
无语的摇摇头。
“来个豆角炒肉,黄瓜炒鸡蛋。”
小二开心极了,他就知道今天能推出炒菜去,平时他们店都是大葱蘸酱的主儿。
“好嘞!主食您要什么,有馒头包子杂粮饭,咱们家的包子都是皮薄馅大的肉包子,来几个尝尝?”
余味眼巴巴的看着多宝,清楚的表明立场:肉包子,肉包子!
“两个肉包子。”
余味在心里雀跃起来,跟着姐姐真好,有肉吃!
尝了一口炒菜,她心里微微一沉,古代的炒菜比想象的要美味,原材料新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厨师厨艺了得。瞧这最简单的黄瓜炒鸡蛋,鸡蛋炒的金黄,黄瓜炒的翠绿,配在一起赏心悦目。口感清脆,味道清淡,非常成功的一道菜品。
她的厨艺在这个世界并不占优势啊!这还只是小饭馆,要是大酒楼呢?
余味不知姐姐的忧愁,他简直要开心到飞啊。
姐姐太好了,不再病歪歪的,还给他洗澡,给他吃肉,吃面,还下馆子,这简直是要开心死了!真希望天天都是这样的日子!
多宝和余味,一个十四岁一个五岁,硬是把两道菜加两个肉包子吃光了,两人吃的都撑了。
菜很美味,价钱也很美,一两银子。
多宝瞪着小二,她们吃金子了吗?你怎么不去抢!
小二笑的很热情,炒菜就是贵嘛,您瞧炖菜,一大锅才十几文。您这炒菜又是油又是肉的,能不贵嘛。
她恨恨掏钱。
物价简直贵的要死,赚钱,必须赶紧赚钱,都快活不起了她!
卖灵芝得来的七十五两银子,还没出镇呢,已经花了三十一两,还剩四十四两。
多宝没心情再逛了,到了镇门口,果然看见了两辆牛车。
一辆上面坐着酱料铺子伙计,一辆上坐着粮油铺的伙计。
多宝领着余味钻进了盛满袋子罐子的酱料车中,一车的味道熏得人头疼。也没了思考发财大计的念头,闭目养神中。
车到了村口,最先发现他们的是孙寡妇,就是余味口中长的带劲引来流言蜚语的那个寡妇。她端着大木盆正要去河边洗衣服,然后就瞪圆了眼睛:哎呦老天爷,那是多少袋子面啊!那是一车的调料啊!
“小余味,都你家买的啊?你家咋这么趁了?!”
孙寡妇不太认识多宝,小余味满村子跑的,跟他倒是熟悉。
余味不好意思的冲她笑了笑。
姐姐说了,不要到处乱说。
孙寡妇的大嗓门招来村里人的目光,他们简直要震惊了!
这一车一车的细面和调料,是,是吴海家的?那个穷到卖闺女的吴海?住在山脚漏风漏雨茅草房里的那家的?
村里瞬间热闹起来,顽皮的孩子追着牛车跑,一边跑一边嚷嚷:“余味发财了,余味发财了。”
嘴皮子碎的妇人们,或者交头接耳或者大声喊叫,话题都是:吴海家指定发生了什么事儿。
这热闹的场景也就村里首富白老爷家有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