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带着空间回古代 > 第二十九章 进城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阿念俏皮的眨着眼睛,看着她们。

    钱氏咂了咂嘴道:

    “阿念说的对,以后都不要问了,天机不可泄露,我们听神仙的!”

    吴氏看着阿念,讨好的一笑:

    “阿念,大舅母就问一个,就一个,你表弟明年春天要去参加镇上的书院考试,你说你表弟能通过不?”

    阿念看着吴氏,满眼的都是为儿子的担心心思一转,斩钉截铁的说:

    “能,大舅母,你放心,我表弟一定会通过书院考试的!”

    这个时候当然要无条件的说好话啦,阿念又不是傻子。

    听了阿念的话,不仅吴氏,钱氏的脸上也都是笑,不过嘴里却说着:

    “还得靠他自己的努力!”

    提到了张子丞的考试,阿念就想到了和他差不多大的苏长雨,她想让苏长雨也去读书,不过这得等卖了那株灵芝以后,再和爹娘商量。

    不然也只能徒增他们的伤心,也让苏长雨白欢喜一场。

    ……

    阿念把喂兔子的野草拿进来,做了个小板凳,在地下一边整理一边听着炕上的钱氏三个人,话音一转又说起了别的。

    苏长风从门口看到阿念在挑野草里的石头和混入的小木棍时,也走进来坐下和她一起。

    “这几只兔子要是养的好的好,明年就专门养它。等手里宽裕了,再抓几头猪,我在家里喂它们,也是条出路!”张氏对未来很有希望。

    钱氏笑道:“可不是,喂猪也能赚不少钱呢!我们村的王大可,他闺女就很能干。去年年底抓了三头猪,现在都是一百多斤了。到腊月的时候,怕不得小两百斤。现在的猪肉价差不多要摊二十文一斤,一头猪恐怕得卖三四两银子呢!”

    张氏咂舌道:“这么多?那他家拿啥东西来喂猪?”

    吴氏赞叹道:“要不咋说他闺女能干哩!那女娃子是起早摸黑地忙,放下锄头拿起针头。打猪草、开荒种红薯、种黄豆,那红薯藤和黄豆杆都让她用铡刀细细地给铡碎了,再掺上米糠来喂猪。王大可两口子三棒子闷不出个屁来,家里全靠这闺女当家!”

    张氏心里一动,问道:“娘,他家闺女多大了?”

    钱氏和吴氏对视了一眼,又看了一眼埋头忙活的苏长风,明白张氏的意思,细细地跟她说道:

    “今年十五了。长得也俊,为人最是温柔小意了,见人从来是笑模样。又孝顺,干活总是抢着干,生怕累着爹娘。那真是嘴一张,手一双!村里哪个不夸,上门提亲的人都要排队哩。可王大可硬是不松口,说是舍不得,要多留几年。也是,要是这女娃一出嫁,他家就要倒一半。他那个儿子叫他媳妇给惯坏了,赶不上他姐姐一半能耐,不是个能撑门户的。你说这一个娘胎出来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张氏听了分外动心,可是想想自家的境况也不好,不知别人嫌弃不嫌弃。于是,便又问道:“那他家可有啥要求没有?比如家境方面,彩礼方面。”

    吴氏抢着答道:“那王大可虽然老实巴交的,但也是真心的疼闺女,倒也没想拿闺女去换钱。说只要男娃好,让他闺女相看上了就行。”

    其实钱氏和吴氏婆媳俩今天本就是为这事跟来的,想将这个好闺女说给自家外孙,因此,便在言语里提点自家女儿。

    张氏听了果然很高兴,苏长风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在乡下早就应该是要说亲的年纪了,没分家之前,张氏也委婉的和姜氏提过,可姜氏一开口就是家里没钱,说什么男娃和女娃不一样,就是晚上个三五年,也没事。

    张氏心里苦的跟黄连似的,可那是婆婆,自己不敢顶撞,也只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抹眼泪!

    可现在好了,分家了,自己可以给儿子说媳妇了,所以一听自己的老娘和嫂子提起王家大姑娘,张氏就动心了。

    要说比人材,谁比得上自己儿子?可是又一想到自家现在就三间草房,不免有点心里没底。

    在看了看旁边的阿念,那心里就更是难受,虽然阿念现在好了,可到底还是留下了呆傻过的名声。

    阿念却无知无觉,听的津津有味,再看自家哥哥,耳朵根都红了,忍不住低头抿嘴笑。也不知这王大可的闺女是否真的像姥姥和大舅母说的那样好。

    苏长风则偷偷地扫一眼阿念,暗自在心里下定决心:甭管是谁家的闺女,只要她嫌弃妹妹,那就是再能干再俊俏,自己也不要。

    吴氏为了怕张氏心里不痛快,将话题转到自己的身上。她对张氏说说道:“你大哥准备让子福去县城再开一家铺子,可手里的钱还不太宽裕,想着再等几个月看看,可子福是个上心的,已经托人看铺面了。

    还有现在他小姑父的腿不好,可以在炕上编点东西拿到咱家的铺子里来卖,像那稻箩、竹筐、簸箕、筛子、筲箕啥的,凡是编的都卖,这不也是让妹夫手里不闲着,心里也就能想开点!”

    张氏连连点头,嘴里忙不迭地说着:

    “那可好了,孩子他爹自从伤了腿,虽然嘴上不说,可我知道他心里苦,要是能有点事做,还能换点钱,他也一定高兴坏了!”

    几人不知其实在隔壁苏成林的屋子里,张老头也正和苏成林说着一样的话。

    苏成林激动的说话都不连贯了:

    “我编的东西真的能放在大哥的铺子里卖?会有人买我这庄稼人编的东西吗?”

    张子丞看着自己的小姑父对自己的手艺这么没信心,不禁开口道:

    “小姑父,我爹现在铺子里卖的还没你编的好呢!你这手艺啊,没问题的!”

    张老头也笑着说:

    “你看你咋就不相信自己呢,我说中就中!”

    苏成林还在傻笑,苏长雨看了自己的爹一眼,也跟着说:

    “那可好了,爹,以后我每天给你砍青稞条子!”

    一家人就这样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入睡了。

    ……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村东头的苏家小院的人,就早早的都起来了。

    张氏起了大早,终于让娘家人吃上了鸡肉,又给打了一摞白面饼子,这才微微安心。

    在阿念家住了一晚后,不顾张氏的挽留,张老头就带着几人急匆匆要赶回去——他没和儿子一起住在镇上,而是住在离镇子不远的的小王村,他要赶着牛车先把儿媳妇和孙子送到镇子上,然后再回小王村,家里也忙得很呢!

    阿念和苏长风是和张老头一起走的,她要去镇子上卖灵芝,只有把它换了钱,自己家的生活才能得到改善,顺便也送送姥姥一家!

    从青山沟到镇子上大概有二十里路的距离,坐着牛车也要将近两个时辰。

    这一路上阿念都在和大舅母聊天,当然阿念是有目的的,她想通过吴氏的嘴对镇子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也不至于一到镇子里就两眼一抹黑。

    吴氏是个聪明的,阿念问了几个问题以后,她就知道了阿念的目的,可是她没戳破,只是更加相信这孩子不是一般人了。

    再说镇上的事的时候,说的更仔细,掰开了揉碎了得给阿念说,就怕孩子到了镇子上吃亏。

    阿念梳理了一一遍吴氏提供的信息,很快心里就有了谱儿。

    这个时代,肉包子和鸡蛋,都是两文钱一个,猪肉是十七文钱一斤。

    像兔子,黄鳝这些野味儿,价钱比猪肉要高一些,三十文左右一斤。

    一两银子是一千文钱。

    阿念并不想做个糊涂蛋,只是,自己穿越到的这个古时代对这里的物价行情一无所知,所以,还是问清楚心里更踏实!

    阿念他们瞧见镇子的城门时,阿念抬头看了看太阳的位置,估计一下,应该是上午九点多了。

    张子丞喊了一句:

    “到了,阿念表姐到了!”

    阿念点点头,目光投向前方那一片高低起伏的青灰色屋舍,这里就是白水镇了。

    跟她脑海里想象的画面有些出入,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高大上的酒楼茶馆和店铺。

    能容两辆马车并排穿过的青石板大街的两旁,都是一排排的低矮屋子,门口竖着招牌,有的挂着旗幡,标注着每一间铺子所经营的营生买卖。

    “北方大馍,老面馒头,皮薄馅儿多的大肉包子咯……刚出笼,要买快来……”

    一旁的包子铺门口,伙计正放声吆喝,把一笼笼刚出锅的包子端出来,架在一张一米多长的木桌上。

    桌子上有镂空的圆形大洞,地下连接着炭火烧着的水炉子,水沸腾着,冒出热泡。

    伙计把包子笼架在上面加热保温,揭开了最上面一只笼子盖,热气扑面,空气中顿时飘散开包子特有的香味。

    桌子前面早已围了一圈的人,你三个我两个的买。

    阿念被那香味勾得狠狠吞了口口水,昨夜吃的是白米饭,今早赶路,张氏给准备的是白面饼子裹大葱,可这一路的颠簸,阿念的肚子里早就没食儿了。

    这会子瞅见那堆得跟小山似的馒头包子,只感觉自己前胸快要贴上后背了。

    “阿念,馋了吧?大舅母给你买大肉包去哈!”

    于是说着说着,就要打发张子丞去买,阿念赶紧拦住。

    “大舅母,现在不急着吃,咱还是先去铺子里吧,看我大舅着急。”阿念说道说道。

    张老头和钱氏早就在往小王村的岔口上,搭了同村的牛车回去小王村了,现在赶牛车的是苏长风。

    一日之计在于晨,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早晨的瓦市人肯定较其他时间更多一些。

    她不能耽误大舅母做生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