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七龙同朝 > 第31章 应该先改善教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寒寒和思雨已经把晚饭给准备好了,林雪霞来到了桌子上,两根雪白的大长腿在桌子下晃悠。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姚凌方宅子里面的几人已经比较熟悉了,林雪霞更是把这里当作了自己家。

    现在宅子里面,已经有着从王爷府一直跟着他的刘老、王亮两人,寒寒、思雨两个小丫头,被拐来的仝寅和谢云、以及林雪霞。

    加上姚凌方,现在一共是八个人,还有着一些佣人,院子里面也从最开始的冷冷清清到现在有了一点烟火气了。

    姚凌方走下天台,看见桌上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又看见寒寒和思雨脸上纯真无邪的笑容,忍不住打了自己一巴掌。

    “糊涂啊,你!”姚凌方骂着自己:“我辛辛苦苦这么久,不就是为了这些人嘛?要是这些人都没了,我还辛苦个屁啊!”

    这一刻,姚凌方明白了朱棣对他所说的话的意思了。

    大明官员所求,不正是为了保护百姓嘛?

    若是用百姓的性命去换来一时的和平,那大明还有何尊严可言,他姚凌方这个官,还有当的必要吗。

    姚凌方下定决心,以后只要是遇到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再去想什么和平,先砍了再说。

    想通这个之后,姚凌方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下去吃饭去了。

    ......

    第二天早上

    姚凌方起了个大早,又在院子里面打了一套军体拳,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

    一觉起来之后,姚凌方彷佛忘记了自己昨天的不快,开始准备今天的早朝。

    “姚大人,快过来吃饭!”寒寒招呼道。

    “来了!”姚凌方说罢,便来到桌子上开始吃饭。

    因为是桌子足够大,所以桌上八个人坐着,倒也不显拥挤,刚刚合适。

    吃过早饭之后,姚凌方一脸满足的离开院子,前往京城早朝。

    经过京城保卫战之后,由于以于谦为首的官员全部都在忙着处理京城保卫战之后的工作,比如给临时征召的百姓发放钱财、统计战功等等,所以一直没有召开早朝。

    今天,是京城保卫战之后的第一次早朝,文武百官除了确实有事在处理来不了的,其他的官员,基本都来参加早朝了。

    姚凌方因为在京城保卫战之中立功,被升为吏部郎中,已经是个正五品的官员了,所以在早朝的位置也比之前更加靠近那座龙椅。

    朱棣坐在龙椅上,一脸严肃的看着下方的文武百官,完全看不出也先昨天被砍对他的心态有什么影响。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当到了早朝的时间之后,朱棣身边的刘永诚大声说道。

    刘永诚便是刘聚的叔父,刘聚自幼孤弱,由刘永诚一手养大,因此,刘聚也对刘永诚极为尊敬。

    当然,朱棣昨天晚上便收到了早朝的奏折,都是昨天大臣们将今天要汇报的事情提前汇报上来的。

    “启禀陛下!”王直站出队伍,朗声道:“因也先被斩,阿刺知院被关押的原因,也先的两个儿子哈勒和帖木儿争夺起了瓦剌首领的位置,两人之间的战争,波及到了附近的百姓!”

    “小事情!”朱棣面无表情的说道:“群龙无首,瓦剌翻不起多大的浪了,派三千京城士兵前往边境,加强一下边境的守卫便可以了!”

    其实按照朱棣的想法来说,他听到这件事情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率军攻击瓦剌,但这个想法被于谦给否决了。

    毕竟有着朱祁镇的前车之鉴在那里,于谦可不放心朱棣率军前往瓦剌,万一到时候又是兵败的话,大明的江山可就真的不太稳固了。

    好在,在于谦苦苦劝说之下,朱棣终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准备等到明朝先休养生息一阵子了来,再作打算。

    “是!”王直领命,回到了队伍之中。

    其实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京城保卫战一役之中,瓦剌的军队大半都折在了京城,就算还有残余部队,也确实是对明朝来说没多大影响了。

    “启禀陛下!”于谦站了出来:“如今冬至将至,京城附近以及更北边的百姓,都即将遭受着严寒冬天的袭击,到时候,说不定又会饿死冻死无数百姓,请陛下提早做好准备啊!”

    这倒也确实是个问题,姚凌方在心里面想到,明朝时候的科技程度可不比现代,没有暖气的供应,全靠体魄撑过冬天。

    唉!姚凌方心里面叹了一口气,没有暖气,食物不足,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明朝的科技水平不比后世,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科技水平的升级,往往又来自于良好的教育,但明朝这个时候,孩童能上的起私塾便是好的了,义务教育完全没有这个概念。

    更何况,虽然这个时代有人开始研究数理化等学科了,但还是不够重视,基础学科没学好,科技水平怎么可能会提高。

    所以,义务教育的普及,确实是很有必要了。姚凌方深以为然的想到。

    “嗯!”朱棣点了点头:“是个问题,当年,我和一些将士在冬天......”

    下面的大臣一脸懵逼的看着朱棣。

    朱棣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赶忙开口道:“想当年,我曾经看见将士们都吃不饱、穿不暖,更何况是没有国家资助的百姓了!”

    也不怪朱棣,实在是他这种一生征战的皇帝,对于那段记忆,特别的记忆深刻,一时之间,忍不住便说了出来。

    “诸位爱卿,可对此有何良策?!”朱棣开口问道。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大臣们往往会说,到时候开放粮仓赈灾,或是控制米价,让百姓能够吃的上饭等等解决方案。

    看上去很有用,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

    开放粮仓赈灾,中间不知道会有着多少官员贪污,百姓真正能够领到的粮食,又能够有多少?

    因为明朝初期,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压制的太死的原因,到了正统、景泰年间,已经隐隐约约有了反弹的趋势。

    朱元璋的逻辑是,咱当年才吃多少东西,用多少钱,你这居然还嫌少?

    更让京城官员欲哭无泪的是,朱元璋一年基本上是三百六十五天无休的存在。在朱元璋看来,休假?咱都还没休假,你休什么假?

    朱元璋非常勤奋,这也就导致了下面的官员也必须跟着勤奋起来。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反正太祖皇帝已经不在了,我不贪点的话,怎么养活自己?

    控制米价?你觉得凭借那群万恶的资本主义商人会接受这种离谱的建议嘛?

    正在众多大臣议论纷纷的时候,姚凌方走出了人群。

    “陛下,我觉得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改善教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