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夏王朝 > 第2章 逍遥的王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成化二十一年

    帝崩

    三位皇子叛乱夺嫡,那一夜京都杀的血流成河。

    太子继之,登基为帝

    年号新丰

    新帝登基,朝野有些动荡。

    元年初,镇边藩王作乱,联合东胡破开雁行关,欲挥兵北上。

    新丰帝行止果断,一面令大将领京营平乱。三月平定叛乱,大胜之兵,直出雁行关以雷霆扫穴之势,击溃了东胡的几个部族,兵锋直逼王庭,吓得东胡连连请和。

    一面令重臣,抚境安民,防止民乱的同时也收拢了东部地区的政权。

    元年末,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叛乱就结束了,新帝已经在和文官世家的皇后在一块儿听曲,和将门的贵妃一起赛马了。

    当然这跟赵旭没什么关系,咱的旭王爷在先帝临死之时,果断选择去守灵,已经在帝陵待了快一年了。作为赵旭如此识相的奖赏,太子登基后,便给了赵旭王爷的封号,单字一个旭。

    赵旭已来到这个世界十八年,在这十八年里,赵旭小心谨慎,不曾展现出超过年龄的才华,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只是一个正常,有些机灵的皇子。

    在宫中赵旭很早就看出了争斗的雏形,也有过皇子来拉拢他,也亏母族也有些实力,在十三岁时请了母族祖老以读书为由,去了南阳王氏家学,远离了政治中心,16岁时进弘文馆,也很少回宫。

    在便宜父亲去世时,果断自请守陵一年,再次逃离风波。

    赵旭一袭白衣在陵前草堂跪坐,手中抄录着佛经,此一世的父皇,对赵旭也是极好的,小时候也时不时的过来,也会给赵旭带来许多珍稀物件。

    “父皇,愿您有一个好的轮回。”赵旭把手中抄好的佛经投入火塘,火苗把佛经变成了一片一片的灰烬,清风又把这些灰烬卷入天空,慢慢的消失不见。

    赵旭站起身来,走出草庐,眺望着周围的山峰,白茫茫的一片

    “下雪了。”

    “王爷,您怎么出来了?”当即有随从为赵旭披上狐皮大氅。

    “六子,是几月份了?”赵旭问道。

    “爷,二月了。”小六子回答道。

    “嗯,11个月了。”赵旭感叹一声,继续远望。

    皇城内

    新丰帝正在批阅着今日的奏章,作为新登基的皇帝,自有傲气。国富民强,开疆拓土,都是新丰帝的理想,有满腔的抱负想要实现。

    “嗯?去宣礼部侍郎。”新丰地说着,便有宫人退出去,不多时,礼部侍郎在勤政殿外后恭候。

    “臣,拜见陛下。”礼部侍郎进殿跪拜。

    “免礼,赐座”当即有宫人搬来凳子。

    “谢陛下。”

    “朕见奏折报,北方的羌族王庭派来了使者?”

    “是,陛下,羌族与先帝建交十余年,从未派过使者入京。但此次不仅有使者,更有汗王与之随行,虽不清楚善恶,但须谨慎对待。”礼部侍郎道。

    “嗯~,言之有理,那以卿之见,当如何应对?”新丰帝问道。

    “以臣愚见,我朝应该出一身份地位与之相当之人为主,以文武辅之,要显出重视,注重建交,但也不能丢失气度。”礼部侍郎回答道。

    “嗯。”新丰帝道,后陷入沉思,礼部侍郎在一旁也不作声,只静静等待。

    “退下吧。”新丰帝回过神来道。

    “是,臣告退。”礼部侍郎缓缓退出门去。

    “拟旨,令,韩王与镇北将军府戒严,预防羌族来袭。令,礼部侍郎徐奎,威远侯与四方馆协同准备迎接来使。令,吏部尚书冯涛下达各官员考核。…………”

    由执笔太监书写,执印太监印章,传旨太监捧着退去。

    “旭王爷还有几日回京?”赵统向旁问道。

    “还有六日。”旁有总管太监回禀。

    “回京之日,令他来见我。”说完又开始看奏章。

    总管太监记下此事,默默退后。

    临近年关的京城,热闹非凡。

    忙碌了一年的人都闲下来了,前一年的年关因边疆叛乱,搞得京城人心惶惶。今年不同,新帝勤政爱民,颇有功绩,加上又减少了一年的农税,百姓手中都有余钱,呼朋引伴,买肉割布,整个京城好不热闹。

    东门处,一队甲士随着马车进了城,帘子掀开,正是守陵结束的赵旭。

    许久不见了京城。

    为首的甲士拜别了赵旭,回军营复命。

    正当赵旭想下车四处逛逛时,一个太监就急急忙忙走了过来。

    “可是旭王爷的车驾,奴才在此等候多时。”

    “何事?”

    “陛下有旨,待旭王回京,令进宫面圣。王爷,请吧。”太监一脸笑眯眯的道。

    赵旭心想,无非就是问一问守陵,安抚一下,应该没什么大事,有啥大事儿找我呀?自嘲了一番,便随太监入宫。

    话说自从新帝登基,还没进来过呢,把政务堂改哪儿了?

    勤政殿

    “什么?”赵旭一脸惊讶的问。

    “什么什么?”新丰帝赵统也有点懵,这弟弟以前也不傻呀?

    “啊,此事事关两国邦交,臣弟愚钝,恐难当此大任。”赵旭终于反应过来。

    “无妨,此事虽关系甚大,但遣了两位能臣助你。”赵统道。

    “臣弟还未出仕,臣弟还在念书啊,陛下。”赵旭还在挣扎。

    “此处没有外人,旭弟不必端着了,我查了你在弘文馆的学业,非常好啊,完全都可以出仕了呀?”赵统继续追问。

    “臣弟,呃~呃~”赵旭还想做最后的挣扎。

    “难道连我的弟弟都不肯帮我吗?”赵统故作伤神。

    “没有,没有。”赵旭急忙回到。

    “好,就这么定了,明日过来上早朝。去看看华太妃吧!”赵统笑道。

    然后赵旭就被请了出去,晕乎乎的走到后宫门口,突然停下了脚步。

    诶!靠,被忽悠了。

    赵统一边翻着文章,一边想着刚刚的事,不禁哑然失笑。

    自己这个弟弟还真有意思,从少时便从不争抢,懂事乖巧,而后去了王氏家学,醉心儒学,碰也不碰上书房那些君王之道,回京城后也深居简出,与王氏的官员也没有过多接触。先帝驾崩之时,又跑去守陵,把无心皇位的样子做到了极致。

    旭弟,你当真胸无大志吗?还是有意藏拙?怕我会杀了你吗?

    赵统合上了手中文章,这是来自两年前弘文馆的一篇作业《富国论》,署名:赵旭。

    赵旭此时正在后宫陪着华太妃。

    华太妃出生王氏,大家闺秀,知书达理,奈何一辈子埋在了深宫里,就一个宝贝儿子,还近一年未见。现在正眼泪婆娑的捏着儿子的胳膊看有没有变瘦。

    “母妃,我真的没有瘦。”赵旭看着东拉拉,西扯扯的华太妃一脸无奈。

    “胡说,就那种清苦日子,怎么受得了的呀?”华太妃说着说着,眼泪就要流了下来。

    “哎呦,母妃,真没事。诶,我听说宫廷戏团出了一个新戏,咱去听戏吧,我好久都没有听戏了。”赵旭小心翼翼的哄着,好不容易哄着去看了戏。

    临近夜晚,拜别了华太妃,出宫离去。

    刚出了宫门口,赵旭突然想起件事情。

    “哎,六子。早朝什么时候开呀?”

    “卯时五刻,王爷。”

    “?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