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统作为一个皇帝,拥有于皇帝的一切权柄。无论是朝臣世家,宗室边王都对这位皇帝很尊重。说实话,作为一个刚登基一年的皇帝,他的处境非常好,有一个非常强势的老祖宗压服四方。只要赵统对于这位老祖宗有足够的信任,两年后科举取士,提拔心腹,荣退旧臣,赵统就和一个正常的皇帝没有任何区别了。
但是人与人之间最难的就是信任二字,尤其是这两人都身居高位,都各有各的想法。赵统的心中是有痛的,他坐下的这个皇位是跪着求过来的。
在先帝重病的几年,赵统在朝堂上与其他三位皇子斗得不可开交,而后先帝驾崩,那三位皇子又举兵叛乱,将京城搅的一团乱麻,这些赵统都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先帝除了一个太子位置和一封遗旨之外什么都没有给他留。先帝在位时很照顾大儿子,所以虽然赵统做了五六年的太子,麾下也仅仅只有一个萧氏而已。
因为赵统并不着急招揽势力,在他看来父皇刚刚半百正值壮年,自身也仅仅才是而立之年,并不需要着急,免得有一个越权之嫌。
可是世事难料,一场怪病瞬间击垮了原本还算健康的父皇。赵统在朝堂上努力的斗争,在父皇驾崩时拼命的安抚。可是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党争并没有平息,叛乱也随之出现,那时候他太无力了。
在这种时候,深宫里跳出了一位老人,轻描淡写的摆平了一切,把他扶上了那个座位。面对一位实力强大的边王叛乱和异族入侵,也毫不慌张,淡然的出兵平息叛乱。击退异族,还将功劳都算在了他的头上。
可以说赵统能安安稳稳的睡在这皇宫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个老人。但是很奇怪有时候晚上睡不着也是因为这个老人,这个老人太强了。
太淡然了,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这位老祖宗不知道一样。又太神秘了,就仿佛凭空冒出来的一般。最重要的是太强了,强大到可以把赵统稳稳的扶上帝位。
原本还好,在这一年之中,那位老祖宗并没有出来对着政务指手画脚。但是当守陵一年的赵旭归来时就又有了变化。
赵旭可以坐上镇东王位,这离不开背后王氏的支持,但是最核心的支持者却是这位销声匿迹了一年的老祖宗。
若不是这位老祖宗发话,在赵旭孝期结束之后,就会被遣往封地。
赵统宁愿从上一辈的废物王爷里面挑一个出来,也不愿意这个弟弟上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弟弟很有能力,但是他害怕,一年前的叛乱到现在都还绕在他的心头,尤其是这场叛乱还不是以他的能力平息的。
但只是老祖宗的一句话,赵统也无力反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氏四处造势。
“若是有一天,这位老祖宗轻描淡写的把朕换了,朕该怎么办?”
这种充满了猜忌的想法一旦出现,真的是永远都去不掉。甚至在赵旭进宫要求拜宗祠时,这种恐惧感一瞬间就被放大了。
恐惧到了极点就产生了反转,杀心就这样被恐惧催生了出来。尤其是看到赵旭手中那把宝剑时,杀心更甚。
只要杀了他,朕就是这一代中的唯一!就没有人能威胁到朕的皇位。
可是赵统下不了手,不只是因为宫墙后钻出了一个太监,也是真的下不去手。一声“大哥”,一句“我们真的站在对立面吗?”,瞬间击破了心防!
平常的人可能感觉不到,亲情这个东西是上瘾的,尤其是当你曾经拥有过,而后又失去了,现在又拥有了的时候。
无论是赵旭的撒泼,还是在祭祀的路途中关照公族,还是在祖先面前获得了四位边王的效忠誓言,这些都在展现着这个赵氏温暖的一面。虽然赵凯在家宴中那一力排众议的样子令他很不高兴,但是无伤大雅。
一场祭祀让四位最有权势的赵氏皇族和一位即将获得权势的赵氏皇族结成了一个小团体。这五人是大方向利益共同体,都是为了赵氏王朝,为了祖宗基业。
但是这个小团体刚刚成立,却又因为赵轩的一番大实话从小方向分裂开。这一番话本意上是在解开误会、维持平衡,但是却无形之间把这个小团体分裂开。
轩,行,琦三人是老一辈;统,旭二人是新一辈。谁也没有注意,但就这么下意识的分成两派。
所以在赵旭提出不需要其他三位王爷的兵力也可守住东境的,赵统略加思虑也同意了。而且为了增强这位亲弟弟,同意了赵旭的四个请求:
一、工,兵,户三部库房里的那点旧物。
二、就是那日在马车上求了好久的黑油。
三、宫中匠作坊的百十位工匠。
四、便是到弘文馆招人,招到多少都算。
这前三条都是些小事儿,只有这第四条最为重要。
这整个大夏朝肚子里有墨水的,拎出来能比划两下子的在野文人也就那么点儿,这还是算上世家与教书匠了。弘文馆那五百多寒门子弟都至少在馆中学习了三年,馆中的座师大多都是荣退的官员,其余的也是各地有名望的大儒。这样的士子称一句文人精粹,天下精华都不为过,谁不眼馋?
可是坐上皇帝位置的赵统却伸不了手,在他看来这些士子都是为他准备的,可是如今身为皇帝的赵统却不能肆意的选用这些忠心的士子。因为没有名目,不符合规章,只能眼看着百官钻空子,将自家的子侄塞到官场上,且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百官荐举也是符合祖制的。
既然如此,那么来自弟弟的这个请求就有了商榷的空间。如今虽然在那些权力巅峰的一小撮人中,此次科举不会举办已经是定论了,但是向下这件事却还是个秘密。
在赵统看来,这些连年节都不回乡的士子一定是在备战今年可能出现的补办科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赵旭许以重利,也带不走多少人,还能借此筛一筛,待到日后科举补办不成之时,皇室也能借此有个交代,可谓是一举两得。
可惜,想的很明白,只是赵旭不按套路出牌。当赵统拿到两百这个数字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虽然现在两人明面上站在一起,但毕竟自己不久前还想杀了他,这种隔阂平日里不会显现,因为双方都会刻意的避开,但现在这种情况这种该死的隔阂又不可避免的冒了出来。
两百多人?这些本来都应该是朕的人!结果全去拜你为主了?还“拜见我王”?搞什么?
皇帝的心思中最多的就是猜忌,尤其是像赵统这种不是凭借自身力量上位的皇帝。平日里自然是和和气气,但当事态超过了预期,甚至于损害了自身的利益,这时心中的算计自然的往上冒,即使是亲情也会被止不住的猜忌一点一点的消磨,直到完全消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