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承乾虽然知道自己平常不受父皇待见,但也从来没听过父皇这么言辞激烈的骂自己。
他是彻底震惊了,站在那里张着大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父皇什么意思?
这篇策论真的好到了这种地步了?
失策了啊!
李承乾现在后悔死了,早知道就不交上来了。
“朕再问你一遍,这篇策论是何人所著?”李世民起身大吼道,恨不得直接动手要上来抽儿子了。
“这……这是那裴天所著。”李承乾苦着脸急忙回答,真没见过父皇发这么大的火。
他心说好你个裴天,可真真是害苦了孤。
裴天?
裴天!
众人左思右想了一遍,好像印象中只有魏国公府上的小郎,是叫这么个名字!
“太子是说……魏国公府上的小郎君?最近才大病初愈的那位?”长孙无忌怕李世民太上火,急忙先开口问道。
“正是!”李承乾偷偷抬头瞄了一眼父皇,看对方还是憋红了脸想杀人的模样。
急忙一股脑的将自己早上偷跑出宫,然后碰到裴天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当然,裴天不像是刚大病初愈的样子,抢劫勋贵钱财,还有对方真的了失忆症的事情,也都说的清清楚楚。
听到儿子偷跑出宫,李世民刚欲发作。
不过此时三省六部的重臣也都到了殿外,他也就忍了下来。
既然没有太子什么事情,挥挥手让李承乾赶紧从殿中退了出去。
“裴天,你们觉得那裴家小郎,大病一场反而开窍了?”李世民像是询问,又像是嘀咕的说道。
裴天那孩子他见过不止一次,刚登基和裴寂做表面文章的时候,都当面赏赐过裴天3次。
不说对方是个纨绔,但也不像是什么栋梁之材的样子。
“这……”长孙无忌偷瞄了一眼房玄龄,并没有急于开口说话。
牵扯到裴家,大殿里面的气氛,突然变得微妙了起来。
长孙无忌虽然是齐国公,食邑实封一千三百户。
深受李世民礼遇,亲口说过长孙为玄武门之变中的第一功臣。
但他既是勋臣,又是国戚,已经惹得有心人不满,只得辞了实权官职,做了个开府仪同三司的从一品散官。
在裴天的爷爷裴寂倒台之前,朝堂之中分为三派。
以裴寂为首的武德旧臣为一派,二是玄武门之变时从龙功臣一派,第三派就是没参与政变又不算武德旧臣的人自成一派。
而现如今武德旧臣之首的裴寂被贬,李世民从登基到现在花了4年时间,终于将老爹李渊的残留势力全部清除干净。
可自贞观三年开始,朝堂上隐隐又出现了新的派系。
其中最大的就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勋贵集团,第二就是以房玄龄为首的文官集团。
最后一派,就是目前明哲保身的官员聚集到一起,推举杜如晦为首。
因为最近杜如晦身体比较差,不愿意卷入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的明争暗斗中去。
其实出现这样的派系之争,也是李世民权衡朝堂的手段而已。
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的,谨防其中一家独大。
长孙无忌不愿意这时候开口,也是有他的苦衷,虽然他与皇帝关系好到可以说穿一条裤子。
但是皇权特许之外,自身也是勋贵这个利益集团的带头人。
如果这个文章是其他人所著,倒也没有什么事情。
但是现在牵扯到了裴家,不管是否真是裴天所写,但都是通过他传递到太子那里的。
这其中是否有不可告人的事情存在,是目前大殿之中,三个宰相都不敢言语的主要原因!
“参见陛下,不知陛下这么着急的叫我等来,是否发生了什么大事?”
中书令兼兵部尚书李靖,在群臣中颇有威望,进来后先看了杜如晦一眼,然后才向李世民问道。
原以为是北伐梁师都那边出了什么不得了的结果,但目前殿内召集的都是三省六部的宰相,看来多半与军事无关了。
“无他,今日朕得太子上奏一篇有关国朝变革的文章,颇为玄妙,便请爱卿们来共议!”李世民见人来齐了,也就直说了。
站在他身侧的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见文章交由身边的力士准备传下去,紧跟着开口。
只听他用半开玩笑的口气补充了一句:“太子说是裴家那失忆了的小郎所著,刚才陛下还问我们,那小郎有没有这个才能呢!”
裴家?
嘶,听到这个词,众人原本松下来的心,又紧了起来。
李世民听后虽然还是面带微笑,但也略有深意的打量了长孙无忌一眼。
文章不长,也就千字左右的样子,刚来的大臣们分两次就看完了。
看的时候倒是惊奇之声不绝于耳,似乎惊叹于其中所言的各项推进令政。
但等到所有人都看完后,大殿之中反而全部都安静了下来,互相对视了几眼,没有人再多说一句话。
“诸位爱卿,觉得这文章之法,应该如何开始推行才好?”李世民眼角微跳几下,挤出个笑容问道。
门下省侍中王?,见皇帝多看了自己几下,知道这马虎眼是打不过去了,便站出来先说道:
“陛下,此文章手法老辣,不论行笔还是推演之道,皆不像是初出茅庐的少年所著,臣以为……”
见自己信赖的大臣打起了太极,李世民有些不耐烦,直接打断他问道:
“朕是问你这法令如何才能在我大唐推行,至于所著之人是谁名谁,这个朕自会查明的。”
可那王?却依然不接话茬,转而问道:
“臣对此文章所研甚少,还需要多读多想些时间。刚闻陛下与辅机等首宰共议许久,臣想先听听陛下等人的见解。”
尼玛呀,李世民气得鼻息都重了三分。
门下省就设置了这一个宰相,还以为会跟别人有所不同,结果还是老油条那一套。
也不怪王?打太极,实在是这个时间点太过敏感。
任谁都知道,皇帝刚刚放倒了裴寂这个武德旧臣的精神支柱。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面,就差在自己脸上写着:‘朕要赶走太上皇,搬进太极宫’了。
但偏偏今天叫大家来,要推行裴家小郎给太子的政令,这让所有人心中冒出来无数问好。
朝堂上能做到宰相位置的众人,不论派别,随便哪个都是在权力斗争中拼搏许久的存在,轻易不会直接进套的。
见到底下的大臣们,都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任你随便发问,能从我这得到答案就算你赢。
李世民轻叹了口气,摆手让王?退下,起身说道:“这文章确实不可多得,所以叫诸位爱卿前来,绝非是扯那些旧事。”
意思很明显,就想就事论事而已,你们别在这多想了,就说政令能否推行!
“老臣觉得此法过于激进,是否推行,还有待商榷!”说话的是民部尚书戴胄。
“哦?戴爱卿有何高见?”李世民没想到除了打太极的,还有人直接反对。
这戴胄属于勋贵一派,刚才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不免有些猜疑。
但新晋的勋贵们与武德旧臣一脉,本就是水火不容。
不论这文章是谁所写,但都是从武德旧臣之手的裴家传出来,这不免就让勋贵们往多里想了。
你裴寂被打压了下去,还以为会去安心养老,远离这权利旋涡的争端。
没想到反手就来了一招摊丁入亩,我们勋贵只是从你嘴里抢了点食吃,你是直接要掀我们的桌子啊。
这摊丁入亩影响最大的,必然都是大地主们,不是勋贵本家,也多跟他们有着各种联系。
这文章因为裴家这个存在,俨然已经被大殿上的宰相们,当成了裴寂的反击了。
已经不是分辨这策论好坏的时候,而是要防守武德旧臣的反扑。
戴胄拱了下手,慢悠悠的回答道:“陛下,此法乍一看确实不错,但执行起来对刚恢复元气的大唐,却容易用药过猛,恐有虚不受补之嫌。”
“哦?此话怎讲?”李世民眯起了眼睛,已经从众人的神情中,感觉得到这事情恐怕阻力不小了。
那戴胄刚开始反驳的时候,就想好了说辞:
“陛下,我大唐自贞观初年起至现在,所谓政通人和亦不为过。粮价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天下无内忧亦不惧那突厥,这其中多亏了陛下这样的明君!”
“如今大唐境内地多人少,就算最近调集粮饷北伐梁师都,关中粮价波动也没有超过1成。”
“对于前些年还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目前也是史上少有的太平日子。”
“在这个时候推行新政,不用想,必然遭到地主们和百姓反抗。”
“大唐建立到现在也才十余载,民心难保不齐,所以这治国之策虽说不错,也请陛下切勿操之过急啊!”
这一通先捧后贬,暗示李世民皇帝屁股还没坐热,这时候就拿地主们开刀,小心糟了反噬。
殿上的大臣们低着头,不敢看向戴胄,生怕被皇帝当成跟他一伙的了。
不过还是觉得戴胄说的不错,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摊丁入亩现在不太适合。
跟裴寂扯上关系就更不合适了!
所谓民变就是个理由,就是不想让裴寂这个诡计得逞。
李世民没想到反应这么大,都扯到自己皇权安定上面来了。
“诶,如此之法确实难得,弃之太过可惜……真就没办法实施了?”李世民不死心的想最后挣扎一下。
大殿上响起一个声音,让他立马来了精神。
“如果陛下执意要做这摊丁入亩,臣倒是有个主意。”
说话的是生性忠直,犯言直谏的魏征,官阶不高,但也是李世民亲封的参豫朝政,算作宰相的一员。
李世民完全没想到这时候站出来为他说话的竟然是魏征,这老头平常不挑事都不错了。
“爱卿请讲!”
魏征道:“陛下,要推行此法确实困难重重,想来也只有能想出此法的能臣才有好办法。以臣之见,应该立即召裴公回长安。共商国事。”
呃……
听完此话,李世民愣住了。
原以为魏征是要为他说话,哪成想竟然是要看他的笑话。
其他大臣听完,都忍不住给魏征暗自竖起了大拇指。
高,实在是高!
谁都知道皇帝费尽心思的赶走了裴寂,您老这招欲擒故纵玩的太溜了!
“好吧,此事容朕再想想,诸位爱卿请回吧……”
李世民无奈的挥挥手,让大臣们散了。
这些大臣对这事儿,倒是出奇的一致,让他非常头疼。
就连最开始一致叫好的长孙三人,听到裴天的名字后也不言语了。
等所有人走后,李世民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
那裴家小郎如果真的失忆,不妨朕乔装私访,去会一会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