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潘凤一愣,接着想了起来。
武大郎不适合搞情报工作,独当一面太过吃力,就申请回幽州。
潘凤就把他从荆州召了回来,把刚召唤出来的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给派过去接任暗影荆州千户。
“请他进来!”
“武大拜见主公。”武大郎一来,二话不说就朝潘凤拜倒在地。
“大郎不必多礼,请起!”潘凤伸手将武大郎扶了起来。
“谢主公!”
“大郎,气色很不错嘛!”
潘凤这个时候才注意到,这三寸丁枯树皮的武大郎,跟第一次见到时的差别可真不小。
长胖了一圈,肤色也变白了不少,脸色圆润连皱褶都舒展开来了。
看着也舒服多了。
潘凤再一打量,嘿,还真别说,现在眼前这个武大郎,跟前世那个谁演的武大郎,有七八分相似之处。
“大郎,听说你的炊饼现在做的相当的不错?”
听到主公说到这个拿手好戏,武大郎眉飞色舞地说道:“主公,俺在荆州,着实开发出来几个新品种,味道相当的不错,俺现在就去做给主公吃。”
“嗯,去吧,多做一些,给大家多尝一尝你的拿手好炊饼。”
“好咧,俺这就去做!”武大郎喜滋滋的应道,刚迈动脚步又停了下来,转身弱弱的问道:“主公,俺兄弟武松啥时候能来呀?”
“大郎放心,应该快了!”
现在鲁智深已经出来了,武松还会远吗?
看着武大郎消失的背影,潘凤暗想今天还没有召唤,要是武松招来,那他们兄弟就可以团聚了。
“系统,召唤!”
眼前一闪,一个人凭空出现。
“西门庆,拜见主公。”
潘凤不由得一拍大腿,叫道;“原来你这厮就是西门庆!”
西门庆闻言惊醒过来,迷茫转头四下张望,弱弱的问道;“主公,武松可在?”
“呵呵,我武松兄弟不在,难道我就揍不了你吗?”
边上的水浒众摩拳擦掌地盯着西门庆。
虽然他们都没有见过西门庆,可对武松的经历,那是相当的熟悉。
这厮勾引人家老婆,最后还来了个谋杀亲夫,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水浒众们的底线。
特别是鲁智深,举起了偌大的拳头。
“主公救命!”
西门庆不知道梁山好汉和武松的关系,但他是个很有眼力劲的人,见身边人的样子,不像是跟在他开玩笑,连忙躲在潘凤的身后。
“好了,前事已了,就这样了吧。”
潘凤对西门庆也没有什么好感,可现在,西门庆已经是他手下小弟,就必须一视同仁。
况且,西门庆绝对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他的作用,起码超过一半的梁山好汉。
为了避免跟武松武大郎接触,西门庆也主动请缨去独挡一面。
潘凤正有此意,就让西门庆去组建一家商行,隶属于蔡京。
西门庆大喜,连忙屁颠屁颠的去找蔡京。
这可是大宋丞相,没想到重生后能抱到这样的大腿!
武大郎的炊饼做好了。
大家赞不绝口,就连郭嘉都吃了个肚子滚滚?
潘凤的后宫也很喜欢吃。
特别是他的两个小姨子。
……
三须沟,位于蓟县西北十余里的蓟水南岸,须水入蓟水的交界处。
占地颇广规模不小的工坊就坐落于此。
潘凤来到工坊。
随行的人员有军师郭嘉、朱武,主簿圣手书生萧让,扈从卢俊义、李助、花荣、鲁智深。
工坊大管事金钱豹子汤隆,副管事玉臂匠金大坚和通臂猿侯健,将一行人迎接进戒备森严的工坊。
工坊,是一切机密所在,两月前工坊落成,潘凤就派了吕方郭盛来担任工坊守卫。
吕方郭盛不干,潘凤严令,好在无战事,二人只得领命。
潘凤也答应他们,一旦战事来了,就调派其余人来接替他们。
工坊分做几个区域。
有按照工匠类别分区:铁匠区、木匠区、篾匠区、裁缝区等等。
有按类别分区:兵器锻造区、甲胄锻造区、旌旗衣甲制作区、农具锻造区等等。
有按功能分区:研发区、提炼区、实验区等等。
整个工坊有各类工匠学徒壮汉妇人等数千人,俨然是一个小城规模了。
“主公,这都是新开发出来的兵器。”
汤隆带着潘凤一行人先来到兵器展示厅,介绍了十几种北宋时期的兵器。
这些兵器,让郭嘉叹为观止,有这等神兵利器,何愁天下不统一。
奈何潘凤四肢不勤啥都不会,只能再根据前世所知,提点众人。
好在有北宋的科技水平,加上能工巧匠们得到潘凤启发,再精益求精探索发现,未来可期。
“数量提不上来吗?”
兵器是好,可是数量提不上来。
“缺少铁矿!”
水浒众大多都不是幽州人,对北宋时期在幽州分部的铁矿不熟悉,再说现在的幽州,有一大半在北宋时还属于辽国土地。
“我想起来了,当年我跑商的时候,知道一个铁矿,大概在现在渔阳郡平谷一带。”
卢俊义当年起家,靠的就是走商,到辽国生意做得不少!
“主公,可以问问蔡京等人,还有耶律们!”
这倒是个好办法!
“汤隆,以后有这些问题,要及时上报,大家集思广益,才能得到解决!”
潘凤严重批评了汤隆等人,后者虚心接受批评。
“员外,那就请你带上一批工匠,前往渔阳郡去找寻铁矿。另外通知下去,看看还有谁知道所有矿产分布的。”
潘凤很后悔,前世如果知道会重生,肯定拿着地理死记硬背,现在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麻蛋的,要是没有系统,这回重生绝对活不过第一集!
“主公,可以悬赏!”
郭嘉对眼前这些人的神秘愈发感到懵逼,还是出了个主意,潘凤采纳。
“食盐提炼得怎么样了?”
汉末的食盐是最受潘凤吐槽的了,又苦又涩杂质还多,价格还奇高。
而且品质奇差无比,引起中毒是时常都有发生的事。
“根据主公的方法,经过反复实验,食盐提炼的纯度基本达到上等青盐的标准!”
汤隆让助手取来了几种食盐一字排开。
第一包是东汉末年大众化的食盐,就不说了。
第二包粗盐,是用新技术一次提炼出来的,属于这个时代上等盐,郭嘉对此感到很满意,问了汤隆的产量和成本,更感满意。
第三包一次提纯,已经去掉了几个颜色,呈黄白色,郭嘉更满意了,又问了汤隆产量和成本,盘算一下非常满意。
第四包二次提纯,颜色已经很白了,完全无杂质,味道纯咸,郭嘉惊为奇物,连忙问了产量。
汤隆说了产量,又解释道:“以现在的技术,和人力物力,这个数字已经是目前所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这不行啊,产量太低了!”
还不够治下二百万人口所需,这产量得提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