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三国:我无双上将潘凤,争霸天下 > 第115章 蓟县大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经过田豫的从中斡旋,潘凤设宴,管宁、国渊和王烈三人赴宴,就显得水到渠成。

    “幼安先生,彦方先生、子尼先生,请!”

    坐在主座上的潘凤,端起酒杯,向管宁三人敬酒,边上郭嘉、蔡京、朱武等人作陪。

    “请!”

    管宁三人也端起酒杯,这潘凤的态度不错,他们很满意。

    又一杯酒饮下,管宁三人已经带着一丝醉意。

    三人不再饮酒,而是吃着面前可口的佳肴。

    郭嘉等人知道,这事要看潘凤是怎么安排。

    如果满意,三人不妨顺水推舟,否则酒醉人散,拍拍屁股走人。

    “接下来,幽州将展开北方攻略,打击诸胡救出被虏百姓,将会有大批洗心革面的胡人前来戴罪立功,子尼先生认为哪里屯田最为合适?”

    国渊的双眼一亮,说道:“幽州各郡河水充沛,都是屯田的好地方,但首选之地,无疑是渔阳郡和右北平一带。”

    渔阳郡,地理位置重要,从北到南水流充沛,跟冀州接壤的地方很少,最东南跟冀州接壤的地方,就是后世的天津。

    这里,是幽州水军所在地。

    水军一旦打造完成,到时水陆扼守,护卫粮仓,进可攻退可守。

    的确是屯田的好地方。

    潘凤走到国渊的面前,拱手一礼,道:“为天下百姓多种粮,使天下百姓不挨饿,幽州屯田大使这一职位,就拜托子尼先生了!”

    “为天下百姓的肚皮,渊当仁不让!”

    国渊郑重其事地接过屯田大使这个职位。

    “子尼先生还不知,主公得到一种子,亩产可达十余石。”

    (汉代,一石约60斤)

    国渊三人一惊,不信;“五谷种植,超过五石即是丰收,这亩产十几石,岂不是无稽之谈?”

    要是潘凤是夸夸其谈的人,那么国渊三人就会对他感到很失望。

    潘凤笑着道:“此作物乃是一新品种,名曰玉米,机缘巧合从海外之地引进而来。如今长势很好,再过两月有余即可收获,亩产十石不在话下。

    更难得的是玉米抗旱,到处可种!”

    “若真有此种神奇物种,那就是天下百姓之福了!”

    国渊三人见潘凤不像是说谎,而且其余人都是信心十足,心中已是信了七八成,无不是大喜过望。

    国渊更是急着要去看玉米。

    于是一行人就来到玉米地里。

    一排排的玉米长势非常好,已经齐腰高了。

    除了潘凤,玉米这种作物虽然大家没见过,可国渊等人也不是五谷不分之辈,甚至对于农事还很有经验。

    根据潘凤所说,国渊默算了一会,说道:“倘若使君所言不虚,亩产十石完全不在话下。”

    郭嘉说道:“如今新式农具已经研发出来,农事耕作必将事半功倍!”

    潘凤让人拿来新研发出来的农具,其实也就是宋代的农具,如曲辕犁等。

    这曲辕犁唐朝就发明出来了,直到二十一世纪的潘凤前世都还在使用,所以说宋代的农具基本已经发展成熟了。

    远不是汉末所能比拟。

    又见了这些农具,国渊最后一丝犹豫都抛到九霄云外。

    解决了国渊,接下来就是管宁和王烈了。

    “幼安先生,我打算创办大学、中学和小学!”

    创办学校,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以前时机不成熟,现在幽州安定百姓生活步入正轨,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管宁和王烈都是当世大儒,地位完全不在蔡邕、马日?等人之下,甚至在士子心中的地位更高。

    管宁避居辽东,不问世事只做学问,教书育人是他最想做的事,只是没有条件而已。

    潘凤将他所知道的学校构思说了个大概,管宁和王烈就已经大喜。

    “这蓟县大学首任校长,我就当仁不让了!”管宁哈哈大笑,走马上任还不知道在哪的蓟县大学!

    “我没有幼安的志向,第一所蓟县小学,就让我来创办吧!”王烈认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将小学开办到各郡县,乃至镇村,更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接着,就是商议划地,规划,拨款,建校,招募老师,招收学生等等各项事宜。

    学校的建设,就按照潘凤前世样式,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等,图纸一出,就被管宁王烈欣然接受。

    “这玻璃在学校建成时,务必研发出来。”

    玻璃的作用,毋庸置疑。

    学校的事,就交给典学从事田畴来统筹,管宁和王烈亲力亲为。

    管宁和王烈,乃至国渊,都开始写信给以前的同僚、同窗、子侄、门生等,告诉他们,收到信赶紧麻溜地来幽州。

    ……

    “主公,孙策、李儒、程昱、沮授四方诸侯使者,都已经安置在了驿馆。”

    梁世杰前来禀报,他对这些人安排在一起有点担忧会闹事!

    毕竟各诸侯相互之间,可没少掐架,甚至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这要是聚在一起,想不闹事都难!

    “没事,闹事就闹事!”接着潘凤问道:“晚上设宴,够资格的人都参加!”

    设宴款待来使的事,早就在准备了,只是扩大了规模,导致后厨要忙碌起来。

    还有这个时代宴席上的歌舞,也必不可少。

    之前的那批小歌姬,除了嫁人的外,不是在女营,就是去了宣传队,还有一些进入人民医院当护士。

    歌舞,就直接让宣传队的文艺表演者上了!

    “主公,二锅头又少了!”

    郁保四来报,说他刚才清点了一下,发现二锅头少了十几桶,就剩下250桶了。

    “这偷盗有些厉害啊!”

    潘凤对此有些头疼。

    毫无疑问,都是内贼干的。

    “郁保四,装箱,运回府里交给红昌看管!”

    潘凤想了想,还是拿回去交给红昌看管比较好,这个小妮子比较有主见,又没有关系牵扯,适合看守东西,不会监守自盗。

    这倒不是潘凤看中二锅头,而是此次擂台赛等于是围绕着二锅头举行,至少也要用到擂台赛结束。

    要是到擂台赛时,拿不出二锅头,丢脸还掉信誉不是。

    看管不住二锅头,这不是郁保四的错。

    郁保四是个遵令行事的人,他亲自打包,将250桶二锅头运到了州牧府,送到了红昌的院落。

    甄姜住主院,李师师、扈三娘、答里孛和红昌都有一个副院落居住。

    红昌得到看管二锅头原浆母酒的重任,尽职尽责,果真一瓶都没有丢失!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