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忙得是不可开交,就连擂台赛这样全民狂欢的比赛,都无瑕陪伴妻儿来凑上一份热闹。
老妻贤惠,一身跟在身边任劳任怨,独子国泰孝顺,多次放弃大好前程也要侍候老父身边,一对孙儿孙女聪慧可爱。
此刻,屯田告一段落,国渊这才带着妻儿一大家子来到蓟县。
一来是愧对老妻,儿孙,接受潘凤的建议,让家人在蓟县安顿下来,让儿子到擅长的部门任职。
二来是向潘凤要人要钱要种子要工具。
潘凤说好的大批胡人奴隶,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看到。
说好的大批前来幽州安顿的汉人百姓,由于袁绍的封锁,也只有寥寥无几的百姓逃来。
完全无事于补,
国渊一家入城,管宁、邴原、王烈等老伙伴已经等在城门口了。
老伙计一番见面,都很是欣喜。
当年一道逃难到辽东的凄凉场景,跟如今的意气风发相比,宛如隔世。
“见过诸位先生!”
梁世杰来了,朝各位老家伙们行礼。
“小梁啊,你可是来迎接子尼的?”
“回管校长的话,晚辈正是前来迎接子尼公,前往新的宅邸。”
梁世杰的确是奉潘凤的命来迎接国渊。
“理当如此,给子尼安排的宅邸是在哪里?”
“新建的朱雀小区!”
“啥,朱雀小区可以入住了吗?”
管宁等人的眼睛瞪得滚圆,盯着梁世杰,目光很是不善!
梁世杰盯着老家伙们的眼神,弱弱地道:“一汽已经完工,主公就让子尼先生先搬进去住!”
“走,去朱雀小区看看,要是合适,老夫也要搬家!”
“同去,同去!”
梁世杰无奈,只好领着老家伙们,直奔朱雀小区!
谁让这些老家伙们为老不尊,就知道欺负年轻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潘凤和水浒众都是无父无母的年轻人,非常需要管宁这些学识渊博的老家伙们。
有了这些老家伙们在身边,心里多少也会感到很安稳。
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
那就是这些老家伙们开始倚老卖老,鼻孔朝天,对着潘凤都能喷他一脸口水。
堂堂大宋宰相蔡京就因为不批管宁的条子,被他当众揪住了耳朵。
即使如此,蔡京不怒反喜!
水浒众问为何?
蔡大奸臣答:“这一刻,仿佛昔年祖父对我一般,心中无怒,唯有温馨和喜悦。”
朱雀小区,位于城东北角。
是潘凤采用砖瓦水泥结构,依造前世农村两层小楼前后院的模式建造。
水泥已经初步研发出来,先用在朱雀小区建造,留着窗户,等待玻璃的研发出来。
整个朱雀小区,规划是九排,每排九个院落。
有公园,有绿化,有人工湖。
目前已经完成,三排二十七个院落。
除了窗户等待玻璃暂时需要糊上窗纸外,最东面的一排院落已经可以入住。
“子尼先生,这一排院落,你喜欢哪一栋,可随意挑选。”
先是看着整个小区的规划,接着看着一栋栋二层小楼带着院子,风格迥异的住宅,一干人都看傻眼了。
这宽敞明亮的空间,简直令人心旷神怡。
“夫人,你来挑选!”
国渊将选择权给了老妻。
老妻很欣喜地挑选了左手边第三栋。
“打扫干净,务必做到让子尼公今天可以拎包入住。”
梁世杰一声令下,等在一边的下属奴仆们拿着各种工具一拥而上,开始上下清扫起来。
一辆辆马车,拉来了各种新式家具。
一样样的,亮瞎了老家伙们的眼。
欢喜得国渊的老妻、儿媳妇和孙儿孙女鼻涕泡都冒出来了。
年幼的孙儿孙女欢呼雀跃,来回蹦跳。
“这一栋归我,家具来全套。”
“这一栋归我,打扫清爽过几天老夫要搬家!”
老家伙们很不客气,对着梁世杰就是一通趾高气昂的命令语气。
……
当家主母今天要举办玉米宴,各个府里就乱成一锅粥
这不,一早接到赴宴通知的大小妇人们,不管是中老妇人,还是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立即开始翻箱倒柜,寻找适合的盛装。
不少人更是直奔私密空间、丽人行等高档女装铺子,选购起来。
女人们更八卦,更功利,谁都想在这等幽州最高等级的宴会上,出一些风头,巴结一下当家主母,结交一些盟友。
好让自家男人的仕途,走得更顺畅一些。
这把各个文武重臣给惊到了。
吃惊的原因主要是两个。
主公的妻妾都挺着大肚子,这突然举办高规格的宴会,这是啥意思?
知道玉米内情的人,无不是心神一震,难道玉米熟了,产量真的如主公所言那么高,味道真的那么好?
一个个的开始前往刺史府,想要打探个究竟。
“武功曹,使君说今日刺史府由主母当家,有事请到别院!”
武原一听,就赶往别院。
路上遇到一个个同僚,武原直接告诉他们前往别院。
别院,蓟县城南,是一处大小中等的宅院。
潘凤让出刺史府给一群娘们折腾,自身就跑来别院办公。
别院的花园中,潘凤正在领着一群厨子在烤玉米,煮玉米、蒸玉米,炒玉米粒,做叫花鸡,铁锅炖鹅,红烧鹿肉,爆香熊掌……
是的,潘凤也没闲着,也在搞一个自助餐,请文武麾下来喝酒打屁,在大战之前放松一下。
管宁、王烈、邴原、国渊、凉茂等老家伙们来了。
郭嘉、朱武、蔡京、梁世杰、蒋敬、裴宣、武原、田豫、田畴、庞统等重臣来了。
王越、史阿、时迁、乐和、戴宗、汤隆、金大坚、李应、柴进等人来了。
一道道菜、一坛坛酒,放在一个个托盘上,任凭人自取。
“来来来,诸位先尝尝玉米的滋味!”
潘凤让仆从先给众人半截玉米。
一吃之下,玉米让人震惊。
“主公,这一株玉米上可以结几个玉米棒子?”
国渊作为屯田大使,关注玉米美味的同时,更关注玉米的产量。
玉米地大家都去过,大部分人都是玉米还没结玉米棒子的时候去过,所以都不知道玉米的产量。
“每株玉米上结了三到四个,有的可以达到五六个。”
得知这个答案,大家开始算了起来。
国渊的脑筋转得更快,先数了一个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接着开始算,接着浑身打着摆子。
“亩产至少二十石……”
“不,可以达到三十石!”
这太惊人了,太惊人了,太惊人了……
所有人包括水浒众,都被惊呆了。
这是什么概念?
在这个时代,亩产两三石都是高产的了。
这玉米翻了十倍产量,是何等的惊人!
而且玉米种植,不需要什么良田,到处都可以种。
“主公得此神种,令天下百姓,再无饥饿之苦,如此盖世之功,请受臣一拜!”
国渊呐喊着朝潘凤拜倒。
“子尼先生不必多……”
潘凤还没扶起国渊,话还没说完,管宁等老家伙都拜倒了,接着其他本土派,就连郭嘉庞统都拜倒在地。
再之后就是水浒众。
最后连仆从厨子婢女等人都拜倒在地。
(注:汉代一石约60斤,本书为了好计,取100市斤计算,计量单位都跟现代相同,勿喷!)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