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是自然,边疆三十万儿郎可抵百万大军,区区匈奴如何阻挡,要我看,就应该趁着这股劲头,一举把匈奴打的再也不敢生乱。”
文武百官在来的路上互相交流,文臣含蓄主张和平,但武将可没有那么好的脾气,敢来就要让他们受到惨痛的惩罚。
边疆已然大胜,接下来的应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是退是进,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群臣可以议论,但李斯仪和蒙宇走在前面,却是没有发表一丝意见,有些事情,他们看的很长远。
“陛下驾到!”
赵腾的声音在大殿外响起,正在议论的群臣立马没了声音。
众人全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空旷的大殿内站满了大臣,每个人都收起了交谈的动作,表情严肃。
这一次,寒熙并没有前来,他并没有实际的官职,要是经常主动参政,百臻王朝的律法不允许,寒帝也是不想看到的。
“边疆大胜的消息,爱卿都应该听到了,此番大胜,我边疆应当如何啊?”
寒帝颇有深意的看向群臣,这一次他不急着让众人知道边疆的情况。
孔秀还未归来,虽然有多重保护,但是孔秀现在风头正盛,一旦遭到联合对待,那就不好办了。
文武百官之前都说的头头是道,但一到发言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这军中大事,可是牵一发动全身,要是说不好,可就遭殃了。
本是大喜的日子,大殿上却是没有一点高兴,反而变得很压抑。
大殿上气氛变得很是诡异。
大殿出现肃杀之气,城内的百姓欢歌笑语,深宫内却是一点也笑不起来,比哭还难看。
大战中军令森严,擅自出兵乃是行军打仗的大忌,生死都在一刹那,必须做到令行禁止。
否则古往今来,也不会把令行禁止作为军法的第一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看似小小的失误,若是被敌人抓住,那将是致命的破绽。
群臣各个心里打鼓,本来是一场较为轻松的议事,谁也没有料到,会突然变成问责的调查。
边疆的战事,具体情况大家都不清楚,但从寒帝寒帝嘴里说出来的,哪有人敢不信,谁也没有想到大胜的背后,会有如此的凶险。
孔秀之前有三关口大胜的战绩,足以证明其领将之姿,蒙田也在后来的传信中告知,对阵十万匈奴兵,孔秀是总指挥,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眼下冒出一个五大夫,没有接到孔秀的命令擅自出兵,险些酿成大祸,真是应了那句话,成败往往只在一瞬间。
“陛下,五大夫于浩,乃是上谷人士,少年时入伍,随蒙田到边疆后,立下不少战功,因其有领军打仗的才能,所以升至五大夫。”
“大敌当前,于浩擅自出兵,已经是违反了军令,犯了大罪,此事必须要严加查办,给百臻王朝将士一个交代,给天下一个交代,否则我百臻王朝颜面何在。”
蒙宇再保持沉默了,军中的后勤一直是他在掌管,所以边疆的情况他是最清楚的,他也料到这件事不会这样结束。
边疆的消息在大臣中传换,对于这次和匈奴的交手,从头至尾才被群臣们了解清楚。
不少武将更是对于浩,有所了解,能在蒙田手下统帅将士,在军中也是一种荣耀,其必然不是等闲之辈,然而他却犯了最低级的错误,而且是最致命的。
“陛下,我百臻王朝以武立国,正是有了坚不可摧的将士,令行禁止,才有了百臻王朝的基础,此次若不是孔秀抢占先机,后果危已。”
“陛下,臣等附议!”
大臣都是纷纷认可蒙宇的意见,军中要是出现动乱,那可是直接会影响到百臻王朝根基的。
纵观先人,哪一次动乱,都是离不开掌管军队的将领,而在这件事上,寒帝也是把军政全部掌握在己身,现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无法容忍。
军中出现不尊军法的情况,那不是打的寒帝的脸吗。
一个个大臣也是知道其中的利害,没想到大胜的背后是这样的情况,赵腾显然也是不知道的,但他更想知道的是孔秀怎么样了。
大战一共有二十万将士大战,就算是个人能力再强,也是无法逆转战场的,而孔秀是寒帝册封的轩辕将军,更是升为右更,避不开上战场的。
“倒是小看那孔秀了,不过匈奴的冒皮顿有虎狼之力,乃是勇猛无比,孔秀就算胜利,也是难以全身而退,如此看来倒也是一件好事。”
赵腾站在龙椅一旁,心里已经对这件事分析了利弊,论审时度势很少有人出其右。
全场只有李斯仪一个人,没有什么动静,在一旁听着所有人说的话。
不是他不说,而是边疆战事没有清楚,他无法做出判断,更是谨慎,寒帝没有把边疆情况公开,不知是不是有其他的意味在其中。
“善!”
“百臻王朝军队,服从命令这是底线,现在出现这般情况,看来军中也需要整顿一番了。”
“传旨,命御史大夫彻查边疆将士,依战功调查,任何有虚假情况者,斩立决!”
“彻查以往战事,有不听军令者,降级查看,若屡教不改,收回军功级别,贬为庶民。”
“彻查所有将士,徇私舞弊者,一个也不放过,交由廷尉负责,还我百臻王朝军队一片清明!”
寒帝得到想要的答复,也做出决策,同时心里也是多了一份警惕。
想当年,他率领军队灭六国,一统天下,百臻王朝军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真是让人怀念。
无论如何,只要他在位一天,百臻王朝就不能出现纰漏。
“今日议事到此为止,退朝!”
寒帝略显疲惫,下达旨意后,便离开了朝堂,没有给群臣进谏的机会。
大臣们跪拜送走寒帝,在这个节骨眼,谁也不敢触寒帝的霉头。
要知道边疆大胜的背后,百姓还不知道原委,都在庆祝这场大胜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