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语文课本大穿越 > 第23章 有事相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他当然认识,算得上他的得意门生之一,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主角——孔乙己。

    孔乙己是别人给他取的绰号,鲁迅先生在原著里说过。

    大名其实叫做孔敬儒,这个估计就没人知道了。

    此次穿越,任务听上去很简单,改变孔乙己的命运,完成后即可回归。

    陆枫松了口气,还好,孔乙己在原书中际遇凄惨,他实在不忍心像上个任务那样,维持主人公原本的命运。

    只要不让孔乙己沦落到偷书,最后被人打断腿,伤病而死,就算完成任务了吧。

    而且看眼目前这情况,孔乙己也就二十岁左右,年轻得很,可塑性还很强嘛,要改变他的命运还不容易?

    就是这身装扮有些让人腻歪,打着补丁的长袍马褂,后脑勺垂着一条辫子。

    陆枫倒不是嫌弃孔乙己寒酸,而是看不惯那条辫子。

    看来穿过来的时间太早了,我大清还没亡。

    再看看自己,也是这般装扮,脑后的辫子垂在胸前,黑头发混着白头发缠在一起,实在没有什么美感。

    他在这里熟悉环境,旁边孔乙己已经喝完了一碗清茶,嗫嚅半天,终于开口了。

    “这个……恩师,眼看本省的院试就要开考,我孝期已满,打算下场一试。”

    “哦,你打算参加此次院试?”陆枫闻言大喜。

    结合陆秀才脑中的记忆,他知道完成任务的机会来了。

    原著中说孔乙己虽然读过书,但没有进学,因此总被乡人打击,说他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

    这话对,但也不全对。

    孔乙己自小求学陆秀才,十多岁开始上考场,当年一口气就过了县试和府试,有了童生的资格。

    在江南这种地方,科举的内卷程度,尤其是县、府两级的童生资格考试,不比后世考211和985容易。

    孔乙己能一鼓作气成为童生,也算是佼佼者。

    只要他再考过院试,就和陆秀才一样,是有功名的人了。

    为此,当时的陆秀才很是得意,把他视为自己的两大门生。

    另外那位门生,就是原著中打断孔乙己腿的丁举人,当年他和孔乙己一道,连过两关,一时让陆秀才名声大噪。

    不少家境殷实的人家,都争着把子嗣送到陆秀才的私塾,希望能沾点光。

    就在同窗二人意欲再接再厉,结伴而行,去省城参加院试的时候,孔乙己的老爹过世了。

    按当时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矩,父母至亲去世,为人子女的要守孝三年。

    当官的得辞官归乡,而没当官的,向孔乙己这种未进学的士子,则不能外出。

    这一下,就断了孔乙己继续上进的路。

    三年孝期一过,孔乙己还想继续参加院试,谁知道他老母亲又走了。

    就这样,三年又三年,丁举人都成举人了,孔乙己还是个童生。

    严格说来,不考上秀才,就没有功名,乡人说的没错。

    但说孔乙己没有进学,就不太合适了。

    他好歹是个童生,也是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要是没有这个名头,连考秀才的资格都没有。

    这一回,孔乙己要是能考上秀才,那他的命运就和原著里不同了,这任务自然也就算完成了。

    所以陆枫才一听,就这么兴奋,这任务也太简单了吧。

    “好,很好。”

    陆枫不由自主的,按着原主的习惯,一只手捏着胡须往下捋,一边点头:

    “为师支持你,这些年你为了尽孝,实在是……哎,不提也罢。

    为师知道的,孝期之中你也没有断了功课,此次院试,必能高中。”

    孔乙己把茶碗里不多的茶水喝干,结结巴巴回道:

    “谢恩师青睐,那个……先生,敬儒此次来,实是有事相求。”

    “有事儿就说,什么求不求的。”陆枫大包大揽。

    孔乙己咬咬牙,这才下定决心继续:

    “先生,我手头紧张,不知道您那里宽不宽裕?”

    见陆枫不动声色,没有马上回话,又急忙解释:

    “我也知道先生历来两袖清风,只是实在没有办法了。

    你知道的,丁兄那里我不好说项,也找不到其他人帮忙。

    这才求助先生,要不然,这次院试我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

    先生放心,我那套祖居可以抵押给您,不会让你难做。”

    见孔乙己局促不安,回过神来的陆枫连忙安慰:

    “敬儒放心,我还有点棺材本,这就进屋给你取来。”

    看孔乙己这模样,他要再不说话,恐怕这人马上就会羞惭辞别了。

    那可不行,要是孔乙己不能去考院试,他这任务还怎么完成?

    之所以没有马上回复孔乙己,是因为陆枫正在根据陆秀才的记忆,和原著里透露出来的消息,推断这家伙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的原因。

    之前他双亲先后亡故就不说了,这一次,肯定是因为没有钱。

    孔乙己家境一般,他又不事生产也不懂经营,守孝六年,坐吃山空,早把那点田产给败光了。

    若要筹集路费,只能靠借。

    可他这人不善交际,除了同窗的丁举人和陆秀才这个老师,再找不到一个熟识之人。

    偏偏家境优裕的丁举人,孔乙己又不愿去借钱。

    想当初他连过县试、府试,考上童生的时候,很是风光,被不少大户人家相中,上门提亲。

    父母替他相中了一门亲事,就等他中了秀才后完婚。

    谁知道这一等,就是六年,守孝期间除了不得外出,也不得成亲。

    女方自然不可能等这么久,就在孔乙己为父守孝的时候,人家就另找了下家。

    而成亲对象,不偏不倚正是丁举人。

    丁举人也是很久之后才知道此事,当时的他已经是秀才了,脸上难免有些挂不住,自此就和孔乙己少了来往。

    而孔乙己也像做了亏心事似的,再不敢和丁府有什么瓜葛。

    这件事像根刺,就此埋在了两个同窗之间,恐怕也是十几年后,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的导火索。

    那个时候陆秀才肯定早已亡故,两人之间连个缓冲说和的人都没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