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连续三天,赵琮都在宫里接受包拯的教学。
第四天,赵琮也给赵祯递了折子。
请求赵祯让他出宫建府。
原本赵祯还不同意,不过一想赵琮这么一直住在宫里也不是个事,就让赵琮在内城最好的地段住了下来。
院子很大,原来是宰相寇准的宅子,不过自从寇公去了之后,皇家收回之后就一直闲置。
赵琮在雍丘县的东西也一并都已经运了过来。
“公子公子,好想你呀!”
一个身着粉色小裙子的小丫头一个飞扑就扑到了赵琮怀里。
赵琮接住小丫头轻巧的身子,摸了摸她的俏头,笑道:“公子也想你,怎么样,这宅子喜欢吗?”
小丫头抬起头,可可爱爱的给赵琮翻了个白眼。
也不是赵琮有这方面的癖好,只是他家里几个小丫头身世实在是惨烈。
眼前这个小丫头叫赵沐儿,六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遗弃,赵琮从人贩子手里买下她,一直养到了现在。
如今十三岁的赵沐儿,已经生的亭亭玉立。
赵沐儿从赵琮身上下来,笑道:“还好啦,就是太小了些。”
赵琮苦笑:“这还小啊,这可是汴京城数一数二的宅子了。”
“为什么我觉得没咱家的大?”赵沐儿食指抵着下巴,很是可爱的说道。
赵琮摸了摸她的发丝,叹道:“小丫头,你怕是连咱家的后山一起算进去了吧?”
这宅子可不小,四进制的大院子,有厢房三十多间,侧面还有个雅致的庭院,在最繁华的汴京城,绝对算是独一份了。
进了园子,赵琮去和家里的小丫鬟们叙了叙旧,小丫鬟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朝着赵琮扑来。
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故意的,赵琮一番拥抱下来满脸都是唇印。
擦了擦唇印,赵琮这才进了内院。
内院赵沐儿已经布置的差不多了,赵琮将自己是皇子的事情简单了说了一遍,府里的丫头们都脸色有些呆呆的看着赵琮。
“咳咳……。”赵琮尴尬了。
这些小丫头根本就不明白这代表着什么,反倒是让他有些尴尬了。
“以后你们就好好待在院子里,不要到处走知道么?”赵琮揉着眉心说道。
他府里五个小丫头,都是他的心头肉,哪一个出事他都不好受。
除了赵沐儿。
还有四个叫春夏秋冬。
赵春儿,赵夏儿,赵秋儿,赵冬儿。
都在赵琮身边呆了好几年了,在常胜庄的时候,她们几个就是赵琮的开心果,每天带着她们到处游玩,乐此不疲。
不过以后,怕是没那么多机会了。
赵琮建府之后,前来拜访的那是络绎不绝。
好在赵祯安排了一个汉子给他把守大门,这才让赵琮得了安宁。
“那汉子,你叫甚?”赵琮问道。
汉子站在大门口,回头看了看赵琮,瞪着牛鼻子大的眼睛道:“俺叫张二虎!”
“你之前在宫里是做什么的?”赵琮笑问道。
“俺是殿前司都头!”
赵琮笑了笑,这张二虎看样子就孔武有力,身上功夫定是不浅,之前当过殿前司都头,那是直属官,只需要官家可以调动的军队。
赵祯将张二虎调来,显然就是让赵琮好生培养。
将来是可以作为心腹培养的。
“来我这看大门,不会委屈你吧?”赵琮笑问道。
“俺爹说了,官家叫俺做啥就做啥,就是叫俺挑金汁,俺也没二话!”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忠心耿耿,张二虎说着就要去后院挑金汁。
赵琮哭笑不得的拦住了张二虎,对这个呆呆傻傻的呆呆兽越发喜爱,这样的人好啊。
这样的人纯粹,忽悠起来不费事。
“你好生看门,不要把官家的旨意给忘了。”赵琮拍了拍张二虎的肩膀。
张二虎这才一个激灵。
“对极,对极,俺是看大门的!”
说完,又喜滋滋的站着看大门去了。
而张二虎一挡住大门,顿时那些想来拜访的全被张二虎赶了出来。
更为甚者直接一脚给踹了出去。
一时间,张二虎的收到了无数的弹劾。
那些言官哪里忍得了,自己不过就是想去拜访一下永安郡王,结果被一个武人拎小鸡儿似的给丢出来。
这样的脸,丢不起啊!
很快,赵琮也开始第一次上朝了。
赵琮给韩琦,包拯,富弼,欧阳修,吕诲这些官员都行了礼。
又认识了一些六部官员以及御史台的诸位言官。
不过从始至终,赵琮的眼神都在人群里面寻找武将的身影。
终于大殿角落的地上,看到十几个蹲在地上的武将。
赵琮没有第一时间走过去,仅仅是和其中一个老将军对视了一眼。
就这么一眼,赵琮就看到了那老将军眼中的光彩。
不得不说,赵祯虽然为仁宗,但是军事方面确实没什么太大的突破。
一个小小的西夏,就可以打的大宋连连败退。
仁宗时期确实是人才辈出,可那基本上都是文臣,除了狄青,没有哪怕一个武将。
说起来很嘲讽,宋朝确实文人辈出,可对于韩琦,包拯,王安石这样善于开创的文人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受到重用。
更别提武将行列,在如今的朝局之中,几乎没有扛鼎之人!
就连枢密院兵部这种军事衙门,里面都清一色的是文人。
指望文人打仗?
可能吗?
朝会开始,由于赵祯病重,所以代理朝会的是皇后垂帘。
宋朝并无跪地行礼的规矩,都是弯腰躬身行礼。
行礼之后,便是皇后拿出一些要商议的折子进行商议。
折子上都有赵祯的批注,曹皇后先是将折子上的内容念了一遍,再将赵祯的批注读一遍。
随后,便是商议。
第一个议题是关于春耕劝农的。
劝农,要么就作诗,要么就写布告,这事是尚书省的礼部和司农寺的事情。
赵琮也静静地听着。
随后,经过赵祯批复,此事交给司农寺,由司农寺的官员起草劝农诏书,广布天下。
随后,一个个的折子被拿出来宣读。
赵琮也发现,这些事情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
可这些小事情后面,却有着不一般的含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