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仁宗遗嘱:其实朕还有个儿子! > 第93章 不顾劝阻的韩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九十三章:不顾劝阻的韩琦

    黄庭坚神色讪讪,明白了太子殿下今日只是一个简单的试探。

    苏南和王英都走了出去,而赵琮则是转头目光有些冷漠的看着黄庭坚。

    “黄通判是江西人?”赵琮好似闲话般问询到。

    “难得太子殿下记得住下官,下官本是江西洪州人。”黄庭坚点头道。

    “早就听闻黄鲁直乃是大宋出了名大孝子,今日一见,倒是让孤有些好奇。”赵琮浅笑道。

    “殿下有何好奇?”黄庭坚问道。

    赵琮沉吟道:“只是好奇,黄通判有没有想过,给您母亲做个可以抽水的马桶?”

    黄庭坚虎躯一震,不解赵琮所说为何意。

    “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赵琮想了想,拉着黄庭坚去了东宫的茅厕。

    “这,这就是殿下所言的抽水马桶?”黄庭坚见到那瓷器的便器,顿时有些惊奇,用瓷器做便器,这可真是奇了。

    北宋时期的瓷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精湛的水平,做一个带有回水窝的马桶还是不难的,就是烧制有点麻烦,炉温不够,烧不透。

    不过经过赵琮改造了窑炉之后,已经得到了解决。

    为什么赵琮会跟黄庭坚说这事呢?

    这就跟黄庭坚本身有原因了。

    黄庭坚乃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孝子,二十四孝典故之中‘涤亲溺器’就是出自于他。

    而故事呢也简单,讲的就是黄庭坚的母亲是个洁癖,爱干净,害怕下人打扫不干净自己用的便桶,便为此整日郁郁不欢。

    而黄庭坚得知此事,便数十年如一日的给母亲打扫,从不委以下人婢女来做此事。

    对此,苏东坡对其有一句‘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

    意思就更为简单了,说他文采过人,气韵超然,在此基础上,还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完全可以媲美古人的高尚节操。

    黄庭坚在赵琮的介绍之中回过神来,这才大喜:“好东西!着实是好东西!”

    “用一根绳子拉一下便可将污秽之物冲走,不留半点痕迹,着实是奇了!”

    “看似简单的一个回水窝,竟是能够做到这般。”

    赵琮笑了笑:“黄通判想不想弄一个?”

    黄庭坚搓了搓手,别说,这玩意他还真稀罕。

    有了这抽水马桶,自己老母就不再会为污浊之物而烦恼,配以那熏香使用,便是半点味道也闻不得了。

    “殿下……,您……真要给臣安一个?”黄庭坚双眼发亮,有些心动。

    “当然,孤马上就让东宫的施工队去你的府上!”赵琮笑道。

    由于赵祯也喜欢这玩意,连带着后宫不少妃嫔都要安装,赵祯特意让尚工局司器监的窑厂都给赵琮使唤。

    如今已经烧制了不少于百套,给黄庭坚一套倒是不难。

    “臣……,臣谢过太子殿下!”黄庭坚有些感动。

    赵琮压下黄庭坚的双手,笑意盈盈的道:“不过孤有个小事想要麻烦一下鲁直。”

    小事?

    黄庭坚的眉毛一挑,心里隐隐不安。

    真的是小事吗?

    不多时,王英等人归来。

    赵琮当即带着张二虎和王英朝着开封府衙而去。

    路倒是不远,穿过两条街就到了,等赵琮迈步走进开封府衙的时候,便看到许多人围在开封府衙门的外面。

    由于包拯如今已经卸任开封府知府,历经好些年都没有再设知府,如今很多事情都是交给黄庭坚来办的。

    而在包拯在职的时候,就立下规矩,凡是有大案,冤案开审,百姓都可以在院外观看!

    说起来,开封府衙门外,已经不少年没有聚集过这么多百姓了。

    “太子殿下到!”

    王英前行开路,两边百姓纷纷散开。

    赵琮脸色淡淡走进里面的院子,回身看了看背后那些百姓的眼神。

    “殿下……。”黄庭坚疑问为什么赵琮停下来。

    赵琮转头淡淡道:“黄鲁直。”

    “你看看那些百姓的眼神。”

    黄庭坚有些不解,疑问的转头看去。

    赵琮苦笑一声。

    “若是辜负,民心何在?”

    百姓们的眼里,分明就是渴望和希冀啊!黄庭坚心头猛地一缩,只觉得心里都堵住了,想说话却说不出口万般话语到了嘴边只剩下无奈。

    “潘义何在?”

    赵琮转身,带着冷漠之色怒吼一声。

    而此时,正在韩琦身前哀求的一个年轻人浑身一颤,怯怯的转头看着身后之人。

    “太……太子殿下。”潘义几乎是秒怂。

    赵琮定下脚步,环视大厅之中的人。

    韩琦,包拯,欧阳修皆在,另外还有一个中年汉子站在一旁,脸色有些阴沉。

    “你就是潘义?”赵琮冷笑一问。

    潘义眼神先是看看韩琦,有看了看那中年汉子。

    随后,才怯怯的点头:“是……。”

    “那些百姓带来了没?”赵琮转头问道王英。

    王英点头:“都到了。”

    “韩相公,你审还是我审?”赵琮笑意盈盈的看着韩琦。

    韩琦不动如山,坐在椅子上点头道:“既然是殿下得知的此事,自然该殿下来审,正好,韩某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大案,让殿下发如此大的火气。”

    “那就请几位相公瞧好了!”赵琮虚抬一下手,浅笑道。

    “擂鼓,升堂!”

    开封府开堂会审上一次还是在上一次,距离这一次有足足半年了。

    擂鼓声响起,开封府府衙中门大开,百姓们纷纷鱼贯而入。

    赵琮没有坐在那知府的椅子上审问,只是走到潘义的身前,问道:“潘义,七日前,你去了哪里?”

    七日前?

    潘义面如枯槁形如金纸。

    “殿下,微臣有本奏。”韩琦起身道。

    赵琮转头,讽笑道:“还没开审,韩相公就要奏本,是该说韩相公急了,还是韩相公胜券在握呢?”

    韩琦面色淡淡,浅笑道:“微臣只是行分内之事!”

    “潘义带领衙役清查汴河边板房,本就是例行公事。”

    “他身为开封府衙门的官吏,虽有强行执法的嫌疑,可说到底,也是那些百姓拒不行法,先行动手伤人!”

    “朝廷对于汴河边那些板房的文书下发了不止一次,可一来二去,不光无人应答,反而是变本加厉!”

    “殿下,敢问这样的局势,如何得以善解?”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