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汴京城之中,最近有两件事情极为轰动。
第一自然就是黄庭坚行孝之事,经过大肆宣扬之后,在大宋引起了一阵阵行孝的热潮。
据说,不光是大宋,就连辽国上京的耶律洪基听到这事,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就赞扬黄庭坚,说其孝心可嘉。
并且,效仿大宋,将黄庭坚之举宣扬,让全国上下效仿。
这件事情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许多年未曾出过宫的官家,要出宫观稼。
而出宫的位置就是位于河洛的先皇陵墓。
而且这事是作为太子的赵琮上奏的,在自己行孝的同时,也希望作为先皇子嗣的官家祭拜先帝。
第二件事情,就是汴京城最近多了一种有些奇怪的酒。
一种,有些奇特的果酒。
宋人爱酒,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军人百姓,都爱喝酒!
而且宋人管喝酒不叫喝酒,叫吃酒,也就是说,酒在宋人的日常文化之中是极为重要,和吃饭差不多是一个等级。
大宋有几种名酒,其中又以樊楼的姣白为首,其次还有醉梦楼的墨香,以及甜水巷出了名的红袖。
其中作为首位的姣白是大宋人民公认的好酒,樊楼这么多年屹立不倒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姣白的存在!
就好似这两年出现的借东风一样,借东风确实生意好,宾客满座,座无虚席,可那只是堂食!和靠着酒发家的樊楼不一样。
樊楼每年卖多少酒,这除了掌柜的,没人知道。
但是有个粗略的计算,就是樊楼每年酿酒的粮食,有接近三十万石。
可以说,天下酒肆,姣白之酒占七成,墨香以及红袖同分一成,其余一成,便是归那些小商小户的。
而就是在这种有些垄断的环境下,一种果酒突然开始有了崛起的气象。
因为这个酒,它甜!
大宋也不是没有果酒,反而果酒到处都是,家家户户都会酿,算不上稀奇事。
可家庭酿造,或者说寻常酿造的果酒都有个缺点。
涩。
味涩,这是果酒最大的缺点。
不管用多好的酒曲,多好的技术都会发涩!
但就是在这种人人都这么认为的前提下,一家名为‘天然居’的酒肆推出了号称不涩,不酸的果酒。
起初还有人不信,后来那天然居的店铺举办了赠饮活动,人人都可以分到二两果酒,这一尝,好家伙!
不酸不涩,酒香宜人,完全没有了果酒的缺点,取而代之的是属于果酒的香甜和爽口。
一时间,这款果酒风靡汴京城。
而最喜欢果酒的,不是其他人,居然是甜水巷里面的那些伶人名妓。
据说名妓玉雪姑娘极爱此酒,每天都要喝上一些,有了这么个白捡来的代言人,这果酒的热度一下子炒到了巅峰。
如今已经时值金秋,官家的仪仗已经准备,三日之后就会出宫,据说太子花了半个月在河洛那边建造了一座院子,专门给官家歇息。
而因为这个事情,最糟心的就是樊楼了。
突然出现的果酒莫名其妙抢占了市场,七天之内酒水销量减少了三成,大家伙都去买那该死的果酒去了。
当然,这是汴京城的事情。
而赵琮此时还坐在政事堂头疼。
他的面前,坐着十几个官员,清一色的紫色官服,官居三品以上。
为首的自然是领导班子,韩琦包拯和欧阳修。
还有个刚刚从外地上任回来的文彦博。
老贾和李定,王拱辰,宋公序坐在一旁,还有曾公亮,杜云深等一众老臣。
文彦博刚刚回来就被拉来参加这场政事堂的顶尖会议,眼神不自觉的看了看坐在角落的宋公序。
文彦博为官公正,赵琮也细细的打量了一下这个五朝元老。
说他是元老,确实也没错。
可要说他文彦博是好人还是坏人,就不知道了。
因为若是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评判,是他文彦博逼死了狄青!
文彦博外放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而在三年前,文彦博担任的是大宋的同平章事,而他回家原因也是因为要给家中老母守孝,所以让他回到了家乡。
如今三年丧期已过,他还朝任相,自然是毫无阻碍。
当年之事,虽不是文彦博一手为之,可最大的推力就是他!
狄青家中祭祀,半夜有火光被巡城的卫兵看到,卫兵将此事上报给了当时负责起草诏书的刘淌。
刘淌得知此事,将此事透露出去,被众多士大夫议论纷纷,因为半夜火光并不是什么好事,有关于此类的记载在前唐时期就曾出现。
说的是后梁皇帝朱全忠,在未曾起事之前,家中就经常有火光冲天,邻居以为是失火去救火,结果什么都没发生。
有了这个例子在前面,狄青这谋反的罪名就这么滑稽可笑的被落实了。
后来狄青上奏此事,赵祯也相信狄青,将文彦博宣来。
并且亲口道:“汉臣乃是忠臣!”
可文彦博只是回了一句话:“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
赵祯一下子被架起来,连带着狄青的罪名也都洗脱不干净,无奈之下只能将狄青发配边关。
而在此之前,狄青找过文彦博,问文彦博为什么要害他。
而文彦博只是愣愣的道:“无他,朝廷疑尔!”
这个锅,又丢给了赵祯。
所以后世有人说赵祯昏聩,害死了狄青,可说到底,仁宗的帝威本就不大,根本不能掌控这么多年能臣名臣,这些人哪个不是历史上出名的大佬?
赵祯当皇帝,就一点干得好。
而且几十年如一日。
和稀泥。
而今日聚集在一起,谈的还是财政的事情。
朝廷要减轻压力,就要改变,可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变?不能触及上层阶级的利益,还不能让百姓们受苦。
“如今盐政已经在京畿路全面施行,十五个盐场每年可产盐四万石。”
“盐引年前卖出三万石,可得税收五万七千八百贯……。”
赵琮看着徐志中上奏的文书,也是有些震撼。
这五万贯看似少,毕竟只是抽一成半的税,可其中的意义是极为让人震撼的。
大宋二十四路,京畿路属于很小的一路。
若是全面铺开,每年可以给大宋多多少赋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