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仁宗遗嘱:其实朕还有个儿子! > 第114章 骨头断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百一十四章:骨头断了!

    回到东宫,曹正淳走了上来。

    “蔡襄,郭义晦,聚在一起。”

    曹正淳轻声道。

    赵琮也是笑出声。

    郭义晦,还真是他啊。

    “郡公府那边没什么动静?”赵琮站在窗户边,静静问道。

    曹正淳摇了摇头。

    赵曙已经在郡公府呆了快半年了,期间除了李定和贾昌朝去探望过,就没其他人去过了。

    可即便是这样,郭义晦还是继续在下手铁案的油水。

    这说明,这背后的人不是赵曙。

    赵琮并不相信赵曙会心甘情愿的把龙椅还给自己,他不为自己想,但是不能不为他儿子想。

    两位皇帝将他们父子两人玩弄了个遍,是个人都忍不了……。

    “张定山那边有消息了?”赵琮继续问道。

    “已经准备班师回朝,最多十五日,便可进京!”曹正淳沉声道。

    “十五天啊,急了点。”赵琮有些无奈的伸了个懒腰。

    他要干个大事。

    一个有些叛逆的大事。

    他才懒得管那些什么阴谋诡计!那些人就想着将赵曙推上去,没了赵曙,或许还要推个赵一赵二赵三!

    他没工夫跟他们玩,也没工夫跟他们耗,他的路不是争权谋利,却不是为了那高高在上的龙椅。

    “你就是陈琳?”

    东宫殿中,赵琮看着面前干干瘦瘦的小太监。

    说是小太监,其实陈琳这家伙年纪也不小,都快二十了,只是因为身子骨小,看起来脸色白净,像是个十五六的孩子。

    陈琳点了点头:“奴婢就是陈琳。”

    他不敢去直视坐在上面的主子,他的脑子里面始终记着自己舅父说的那些话。

    “记住了,在殿下身边只要你好好干,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问,低头做事,就有你的好日子过。”

    “殿下乃是仁厚之人,不会打骂体罚你,可你别当殿下没火气,做事机灵点,你把事情办好了,咱们陈家里里外外都好。”

    “你要是办砸了,我这个老东西都得跟着你一起完蛋。”

    赵琮沉默了一会,这个沉默的时间让陈琳难受至极,只觉得心跳都要停止了。

    赵琮自然不知道,他身上已经有了一股子上位者独有的压迫感,在这些小太监面对自己的时候,是无论如何都轻快不起来的。

    “怕死吗?”

    “啊?”陈琳错愕的抬头。

    一抬头,就看到赵琮的笑意。

    “孤问你,怕死不怕死?”赵琮继续笑问道。

    陈琳低头,经过短暂且急促的思量,赶忙抬头道:“奴婢为殿下做事,若是怕事,岂能将事情做好?”

    这倒是实话。

    古往今来,出人头地者皆是不怕死之人,要是怕死,就不会有多大的志气和心气!

    “不错,你倒是个嘴皮子麻利的人,你就跟着老曹学习一段时间,将来……,有用的上你的地方。”赵琮淡笑道。

    陈琳抬头,顺着赵琮的手看去。

    可一看,那地方根本没人。

    还没等他发出疑问,就见那殿中的角落突然多了一个带着刀的男子,男子身着绣金黑袍,袍子上带着一条面目无比狰狞的凶兽。

    而在男子的脸上,还带着面具。

    一张漆黑的面具,宛如恶鬼。

    “是……,奴婢遵旨。”陈琳回过神,忍着颤抖的冲动,点了点头匍匐跪下。

    陈琳被曹正淳带走,赵琮才想起跟着王著的那两姐妹。

    王著乃是刺客之中的王者,那两女道行尚浅,赵琮让王著带她们出去见见大世面,如今已经有半年了,也不知道那两姐妹怎么样了。

    赵琮捻了捻自己的右手指尖,想到了那姐姐柴有容两颗葡萄的……手感。

    当真是,回味无穷啊。

    晚间时分,赵琮本想早点休息,却听到王英说李福拜见。

    “你怎么找孤来了?”赵琮笑道。

    李福穿着一身官服,八品官服,他上任东宫著作郎也有一段时间了。

    “这是家里内子让我给殿下带的,都是些农家的东西,不值多少钱。”李福提着一筐螃蟹笑道。

    螃蟹?

    哦,秋天到了,确实是蟹肥膏满的时候。

    赵琮放下笔,笑道:“你倒是有心。”

    李福接话,忙笑道:“祖父和官家乃是君臣,殿下是官家子嗣,又是咱大宋的储君,我老李对您孝敬孝敬,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应该的。”

    “行了,收下吧。”赵琮招呼了一声苏南,接过了李福手里的螃蟹。

    “对了,你这官做的如何了?”

    两人倒是也没生分,就跟唠家常一样说起来。

    李福点头:“还在学习,同衙门的学士都是年轻人,倒也还算是自在。”

    两人闲聊之际,在内城之中的韩府也在举行一场谈话。

    而谈话的人,是贾昌朝和韩琦两人。

    “公明这是什么意思?”韩琦默默的放下手里的笔,对于刚刚贾昌朝说的那句话有些恍惚。

    “韩公,老朽还是那个意思。”贾昌朝默默的坐在韩琦的对面。

    “这国,乱不得。”

    乱不得?

    韩琦愣住。

    两人是政敌。

    范仲淹当初也想行新政,改大宋。

    可后来,庆历一过,新政满盘皆输!别看韩琦和包拯两人位置挺重要的,但是别忘了,最重要的内相,是他贾昌朝。

    贾昌朝抬头看着韩琦,轻声道:“稚圭,老夫还是佩服你的,不过那个你,是十年前的你!”

    十年!

    能够改变一个人改变的太多。

    新政刚刚开始的时候,范仲淹踌躇满志,从西夏边境调回中枢之后就开始行新政,庆历几年,范希文提出‘十事疏’:“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

    那几年,新政势头大好。

    同时范希文又更改‘恩荫制’,规定因子孙恩荫入仕的年纪必须超过十五,弟侄要二十岁,并且还要经过相应的考试才能通过。

    总之林林总总折腾了几年,结果全没了。

    范希文在邓州郁郁而终,他韩琦,欧阳修,富弼也外放了好些年才回了中枢。

    如今虽然是他韩琦当政,包拯,欧阳修,都是当初新政那边的人,可韩琦,已经没有胆子再来一次庆历新政了。

    他的骨头,被打断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