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书红楼,李纨的诰命之路 > 第117章 狗见了都摇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纨听了点头道,“这话说的极对,如今我们虽一穷二白,可这祖茔田地却是明明白白的放在这里的。

    到了乡下种地这种事情可是不分男女的,我们老老实实的种地,老老实实的卖调料,也是一门出路。上面再挑不出错来。”

    凤姐听了,抚额长叹,“可你看看满家老小有哪个是能种地的?”

    宝钗与探春听了也都一起叹起气来。

    过了春分,周围的农户都开始忙碌起来。

    李纨也带着几个丫头,挽了袖子到地里撒种。

    王熙凤皱着眉头站在一边,虽出门的时候已经下定了决心,可真正到了田边,看着满地的泥泞,死也不愿意踏下第一步。

    倒是宝钗接受的极快,跟在李纨后面要了种子就往地里撒。

    李纨看着她心里不免感叹,是个坚强的也是个能屈能伸的,可惜了。

    宝钗却不觉,撒的欢快,时而抬头看看太阳,听着四周的鸟叫,远处溪流奔跑的歌唱,露出了少女时都没有露出过的开怀笑容。

    远处的探春也被感染到不顾泥泞,推了王熙凤就想要加入进来。

    凤姐不觉被他推得一个趔趄,不设防的一脚踩进泥坑。满脚泥泞,只觉得粘腻异常。凤姐大怒,也不管不顾,从地上摸了一把泥,就要往探春身上撒去。

    探春大叫着嫂子救我,就要往李纨身边躲闪。一路奔去,将本来就毫无章法洒下的种子踩的七零八落。

    于是周围的农人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奇异的情景。

    不知是哪家种地,全家的女子出动,在地里忙活着。倒是一个正当年的强壮男子坐在一旁,眼色木然,口角留下津痰,一个中年妇人站在旁边,像哄宝宝似的帮他擦拭。

    再看那群种地的女子,毫无章法,天女散花式的漫天撒种子,简直暴殄天物。

    那些种惯了地的老把式们经过时见了,实在忍无可忍的摇了摇头。

    去地里送饭,偶尔帮忙的妇女们见了,心生怜悯的摇了摇头。

    无处可去,在田边嬉戏玩耍的孩童们见了,嘲笑奚落的摇了摇头。

    就连趴在田埂上晒太阳的狗狗们,此时也站起来,使劲的摇了摇头。

    可是待到收割的季节,所有人却傻了眼儿。

    他们不知道原来种地居然是这样轻松愉快的一件事情,种子撒进去也不见他们浇水施肥,成日里装模作样的到地里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就凭着天上下雨,这就长起来了?

    有那年轻的小伙子笑道,“这样种地只怕是打不出多少粮食来”

    老把式砸吧着旱烟,围着田地转了又转,回家对老婆说道,“可是奇了,我看他们的地的收成,怕是能比我们一倍还多。”

    得到了收获,称量之时,果然跌破众人的眼球。每亩700斤的产量,这些年来也只在刘家村见过。可那刘家村的粮种他们自己捂的严实着呢,哪儿也不给。

    于是东家几个婆子,西家几个婶婶,商量了后在你家拿一只鸡,我家捉一只鸭,他家背几块饼,成群结队的来到了李纨这里讨教方法。

    李纨与凤姐等早就商议过,如果有人问起这粮怎么回答。其实也不难,如实说起当年府中与刘姥姥的渊源,众人也不怕不信。

    可巧,就是收获那几天。刘姥姥害怕贾府这一群年轻的女孩子做不了农活。催着自家儿子和侄子们,还有村上不少热心肠的人家,一起先赶着来给李纨他们收了粮食。

    一来二去的众人也都信了,这种子是从刘家村传出来的。

    刘家村民也都是机灵的,立刻开了好几个卖种子的店铺,方圆几百里的农民都开始从他那里囤种子。

    当初贫穷的,好几家只有一条裤子的小村庄,如今竟然兴兴向荣起来,村中包括刘姥姥在内的富户,比起在金陵城中做生意的小贩生活还要滋润。

    于是更对李纨感恩戴德起来,两方双赢,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春去秋来,转眼三年已过。

    凤姐依旧发挥了她的社交天赋,凭着神仙妃子,一般的领导能力,在村中大姑娘小媳妇之间颇有威望。

    李纨提供种子,凤姐分配下去,谁家种这个谁家种那个,井井有条。

    这三年时间,她们所在的这一片村庄、小镇,逐渐以提供的蔬菜、粮食、香料,种类繁多而闻名。

    除了提供村中所需的各类粮种,李纨还在偷偷的备起大量的粮种,常常在晚上与北静王派来接应的人马见面。

    偶尔会被宝钗撞见,却装作并不知情,反而替她遮掩。

    因为宝钗喜欢这样的时光,每日繁忙而又充实。

    到了农闲时分,翻出黛玉所托的游记奇传,一一补充。

    说到这些奇传手札,在大户人家中,或许还是被勒令禁止让闺阁女子看到,以免学坏的物件。

    可在这质朴的村庄中,每晚茶饭完毕乘凉闲谈之时,听上一两段,从老到少都觉得新奇有趣,成了村子中每日必不可少的娱乐。

    有那嗅觉灵敏的说书人听闻此事,上门来求书。

    宝钗摩挲了一回书页,回想起素日黛玉写诗的情形,在封页缀上潇湘二字,便抄与说书人。此后再有人求,都以此种方式,来者不拒。

    村中人见宝钗是个识字的,还能写书,都觉得惊奇。有那胆大又家贫的,领了孩子上门,说着好话,想要这菩萨一般好心肠的女子教自家孩童,约摸识上几个字,日后能进城做个账房先生也罢。

    宝钗本就是个极喜欢孩子的,心中又有一番抱负。原本在府中毫无用武之地,可到了今日见有人来求她,一时感慨几乎落下泪来。忙不迭的应了,反而感谢送来孩子的妇人。

    村中的人心性朴实,也不管教书的先生是男是女,没有那么多封建礼教束缚。只听说有人愿教孩子写字,却连束?都不收。

    或是想占个小便宜,或是真的家庭别无他法。领了孩子上门求教,宝钗皆来者不拒,反而乐在其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