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几乎已经是明示了。
因为宫内的一切事务,意味着今年宫中照例的祭神之仪,也将由淑妃主导。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宫中历来的新年祭祀,一为弭灾消祸,二为祈福求子,三为酬谢神明,因为意义特殊,历来都是中宫主持。
这些日子,淑妃忙的脚不沾地,一方面,和去年不同,今年先帝之丧已过,作为第一个完整属于本朝的新年,本来就格外隆重和喜庆。
过年的所有流程和各宫过年所需要的一应物品都需要她来分配主持。
虽然现在宫里的宫妃没几个,但淑妃头上还有三个婆婆,不得不格外当心。
二来,这是淑妃第一次独立处置宫务。
之前的重阳,是她和德妃共同主理就不提了,后来的事情……都尽知了,淑妃还有一个失察的帽子扣在头上呢。
如今她独立理事,宫内宫外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看着这位将来的皇后的本事,好掂量以后如何行事。
这些人都是人精,只要淑妃稍微露出一点好糊弄的样子出来,以后不知道要私底下挖多少坑等着她。
淑妃从前在家帮母亲处理过吴家的家务的,深知其中关窍。
所以带着宫人通宵达旦,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
又因为从前的教训,更是严格按照旧例来,绝不肯在新年里多加一点花里胡哨的东西进去。
她忙了个脚朝天,蒋杉这边自然清闲了下来。
又因为天气冷,索性免了所有人的请安。
这个年代的贵女们身体大多都娇娇弱弱的,尤其是宫里的女人,几乎个个都在常年吃药调理,药比饭吃的多得多,本来就是寻常事。
让她们顶着冷风跑来跑去,进屋再被热气一蒸,甚至有些时日还下了雪,地面本就滑,再不小心摔一跤,更不是什么小事。
于是蒋杉来到这里两年,终于过上了期盼已久的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快乐小日子。
如果不是她宫里还有两个小祖宗的话。
小公主九九差不多五个月大,已经从一个没有毛的小皱巴猴子长成了小雪团。
“九九”是她的乳名,是皇帝取的。
原本皇帝想把取名这活也丢给蒋杉,被蒋杉拒绝了,当爹的平时不管不问也就算了,名字还要别人取,那要他何用?
皇帝想了很久,选了“九九”这两个字作为乳名。
含义非常简单粗暴,意为“九十九”,取健康长寿之意,算是他作为父亲,对女儿最深刻的期盼。
由于临近新年,小孩子都穿的格外喜气,从头到尾都红彤彤的。
因为长乐宫地暖烧的旺,又有炭盆,所以有时把襁褓解开,由着她们在炕上撒欢。
大长公主元嘉将满两岁,比侄孙女九九大了一岁半,但是考虑到她两现在的年纪,这个一岁半是元嘉生命的四分之三,九九生命的三倍,也是个很惊人的数字了。
元嘉本来就被养的白白胖胖,小胳膊至少有七八节,每天都得好几次把每节之间的小缝扒开,细细的擦洗干净,然后扑上细粉。
不然一会就被汗腌透了,小孩子皮肤娇嫩,容易起红疹。
蒋杉每次看她胳膊,都忍不住想起从前摆在蛋糕店货架上的那种方形的一格一格的面包。
当晚多吃了两块焦糖点心。
和正在努力练习抬头和爬的九九放在一起,元嘉珠圆玉润的像个小牛犊子一样壮实。
蒋杉曾经私下问过太医和有经验的嬷嬷,孩子是不是太胖了点,要不要减减。
她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理论。
小孩子小时候体重超标的话,细胞被脂肪撑大了(?),长大了也很难减下来,影响发育。
太医和嬷嬷大惊失色,连声劝太皇太后娘娘不要杞人忧天。这个年代的人都普遍认为小孩子越胖越好,有福气,哪有嫌胖的。
嬷嬷甚至还努力说服蒋杉:“娘娘,这个年岁的小孩子都是这样的,大长公主还算瘦的。”
甚至还婉转的暗示,孩子多囤点肉,万一有个不舒服,能扛的过去,而且别看现在圆滚滚,两场病一生,就瘦下去了。
这句话因为有诅咒主子的嫌疑,说的异常曲折,不过蒋杉听懂了。
她考虑了一下这个年代的医疗水平和儿童夭折率,以及皇家孩子三岁时候必须过得一个坎——“种痘”。
突然觉得孩子过于圆润,也不是什么事。
至于将来,皇家大长公主还怕找不着驸马?
所以元嘉继续快乐的吃着各种正餐加餐和辅食,她已经断奶了。
说来也怪,这个时候,娇惯的人家,多的是五六岁还抱着乳母时不时吃点的孩子。
但元嘉,自从开始给她喂辅食之后,她就再也不肯喝奶了。
那时候她还不太会说话,但是每次大人吃东西的时候她都眼巴巴的在一边看,也不哭也不闹,就是从吃食端上来开始一直紧紧盯着。
大眼睛里全是对食物的渴望。
视线从盘子移到筷子尖,再移到人嘴巴上。
小圆脸从欢欣鼓舞到可怜巴巴。
看得人心都碎了,郑太嫔这个禁不起女儿眼神的母亲,偷偷背着嬷嬷,拿筷子点了点,给她吃了一口苹果泥。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元嘉哪怕饿的眼泪汪汪,也再不肯喝奶了。
郑太嫔还以为女儿被那口苹果泥吃出了什么问题,惊得魂飞魄散,哭唧唧的抱着女儿来找蒋杉,又召太医。
后来。
后来那段时间,蒋杉、郑太嫔和李太妃三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一岁孩子能吃的辅食。
最近九九的一大乐趣,就是爬爬爬,爬到抱着玩具的元嘉身边,咚得拿头撞到元嘉的大腿或者胳膊上。
然后两个人一起笑起来。
接着元嘉挪了挪,拿着个拨浪鼓摇啊摇,对九九说:“小九九儿,来这里来这里。”
九九笑了咧开了没有牙的小嘴,口水流了一下巴,亮晶晶的,乳母连忙拿打湿的热水巾给她擦了。
擦完,又是新一轮的“爬爬爬→嘭!”的小游戏。
李太妃和郑太嫔就在一旁给他们加油鼓劲。
“爬得好!再爬一个!”
————————————————
65.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两个小人爬来撞去一会也累了,元嘉便扑到郑太嫔边上,咯咯笑着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又拍了拍郑太嫔的肚子,拿脸蹭她的胳膊。
“娘,元嘉要吃点心果子,元嘉饿了啦。”
声音软乎乎的。
藤黄笑着说:“公主饿了?正好月白今天做了蛋羹和蒸酥酪,还有点的橘子茶,公主要不要尝尝看?”
元嘉眼睛亮晶晶的,煞有介事的点菜。
“藤黄姐姐,要小混沌。”
藤黄看向蒋杉和郑太嫔,见她们都没有反对,于是笑着说:“好好好,那再叫月白下一个排骨汤小混沌。”
郑太嫔一边说才吃完你怎么又饿了,一边把女儿打包好跟着藤黄到一边吃东西去了。
九九的乳母也上来把她抱起来,侧身解开衣襟,给她喂奶。
蒋杉看了一会九九,余光扫到一个小鸭子布偶玩具,突然觉得有点不对,
她把布偶捡过来,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尤其是重点看了鸭子扁扁的嘴。
问李太妃:“你觉不觉得,九九这孩子,最近一直嘟着嘴?”
蒋杉一扬手里的鸭子。
“跟这个一模一样。”
李太妃也愣了一下,把鸭子接了过来,仔细回忆了一下。
“娘娘不说我还真没发现,还真是。”
边上一个嬷嬷凑趣道:“太皇太后娘娘,太妃娘娘,公主这是正常的,小孩子都有这么一个阶段,好学周围的东西。过了这阵子就好了。”
“咱们公主这是天生就聪明呢。”
蒋杉和李太妃哑然失笑,李太妃又拿起鸭子看了看。
“司工坊的匠人确实有两下子,难为这小东西,虽然只是个孩子的玩具,做的倒是精细。”
蒋杉道:“司工坊确实精细,不过你手里这个,可不是他们送来的。”
“是淑妃前些日子拿来的。”
说到淑妃,李太妃向四处看了一下,悄声道:“娘娘听说了吗?”
她笑容有点古怪,“最近有不少人,到我这来嚼舌根子,说是淑妃,为人苛责,处事只知道照本宣科,不知变通,也不体恤下人,还拉扯上了之前的重阳的事。”
蒋杉一笑。
这些话她听得更多。
有不少命妇、宗亲,甚至宫人内监都含沙射影的对她说过淑妃。
李太妃说的这些已经算好听的了,最严重的是把赵婕妤和德妃的事情重新拖出来,暗指她俩的事都是淑妃所为。
一边说公主生的玉雪可爱,就是可怜小小年纪就没了母亲,幸好还有娘娘疼她。不过若是公主的生母还在人世,能够亲眼看着孩子长大,定然十分欣喜。
一边说皇上膝下单薄,要是德妃娘娘生的皇子能留下来,如今也半岁了,再过些日子都会叫人了呢。
个顶个的含沙射影,阴阳怪气。
虽然赵婕妤和德妃的事情已经有了定论。
一个是意外,一个是本身不明原因的体寒,后者还被柏太后和德妃抓住机会,差一点就成功的反手扣了个黑锅给淑妃。
只是流言这种事,说的人嘴里痛快,听得人也听得愉快。
从来都不需要追求真假。
只要有个影子就能翻一出皮影戏,给个墨点就能编出二十四章连环画来。
还有人更是直接的把当日商吴之争的时候,提出的“谁先生下皇子立谁”又拖了出来,表示淑妃作为后妃,别说儿子了,连女儿没能给皇帝生下一个,是严重失职。
“才德不足以堪后位。”
这话说出来的时候,长乐宫正殿里正坐着一堆人。
因为正值新年,除了不少进宫请安(兼送礼)的命妇,还有不少太妃太嫔也来了。
每个人浑身上下都装饰的齐齐整整,命妇按品大妆自不必说。
有个命妇耳朵上的翡翠耳坠水头极好,在她脸边晃来晃去,把半边脸都映成翠的。
太妃们,虽然已经算是寡妇了,但是毕竟本来就是二十多岁、甚至只有十多岁的女孩子。
蒋杉从来没有克扣过她们平日的物质待遇,一向都是按分例给的足足的,年节还有补贴,故而人人都有不薄的私房,若是拿到宫外去,一般人家的家底子都未必有这么多。
此刻就算平日再不在意衣着的人,也把新做的衣服和新打的首饰都带了出来,准备欢欢喜喜迎接这个新年。
各人的衣服上的熏香和脂粉的味道混在一起,被暖哄哄的热气一蒸,空气里都是甜腻的香味,人在其中,只觉得懒洋洋的,渐渐有了一点睡意。
结果这位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屋子里那种悠闲而舒适的氛围瞬间消失,气氛冷了下来,堪比帘子外面的数九寒天。
蒋杉光速清醒了。
左右一看,所有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
蒋杉感觉边上几个太妃脸都青了,当然,她自己也高兴不到哪去。
要知道,先帝的嫔妃,包括她这位现任的太皇太后,除了郑太嫔,也没有人有生育过……
就算知道对方不是冲着她们来,但如此严重的评语扣下来,蒋杉也觉得自己被扫射到了,还是被重点扫射的一个。
好在命妇里不缺聪明人,见太皇太后的脸冷了,有几个命妇连忙上来打圆场,连声说那位命妇糊涂。
“娘娘能被选进宫去,自然各方面都是顶尖的。这等尊贵的身份,岂是你能随便议论的。”
另一个命妇也起身附和,“再说,不管谁做了皇后娘娘,皇上所有的孩子自然也都是娘娘的子女呢。”
总算把这事糊弄过去了。
不过。
反对立淑妃为后的声音如此之大,这些话连在蒋杉面前都敢带了出来,就别提街头巷尾了。
蒋杉想,这情景有些熟。
当初狗皇帝过世,现在的皇帝还在路上的时候,也传过这么一遭,连广德长公主都进宫来找她说过这事。
不过那时候是吴家牵头,主要针对目标,是商陆。
如今倒是掉了个个。
李太妃显然也想了起来,捧着一杯红枣牛乳茶,笑着说:“这可真是,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但是”,她微有些疑惑,“商家不甘心也就算了,其他人家跟着乱传什么?就算淑妃当不上皇后,也轮不到他们家的闺女。”
蒋杉道:“可能只是,见不得人好吧。”
她之前处理过一件宫女斗气的事情,起因很简单,两个资深的宫女各自带了个徒弟,徒弟甲勤快能干又嘴甜,徒弟乙却粗粗笨笨的,也不怎么会来事。
师父乙看在眼里,十分嫉恨,但她并不责怪自己的徒弟不行,反而把气都撒到师父甲和徒弟甲身上,认为是徒弟甲过于能干的错。
自己没有的,别人也不能有。
所以一气之下,偷偷藏了主子的首饰,然后诬陷是师徒甲偷的,意图把她们送宫正司去。
李太妃想了想,笑道:“可惜现在传的再热闹,也是白费事,立淑妃已经是确凿无疑的事了。”
蒋杉表示同意,皇帝已经和她交过底,出了正月就下明旨。
而且,皇帝还若有若无的提了一嘴,这次流言事件,暴露出不少世家之间的暗线,皇帝收获颇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