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后李信也从传旨太监那里得知了宣大的详细战报,那就是皇太极将朔州、应州围住之后试探性进攻了一下便不再强攻而是分兵四处掳掠。
最终他又将围困应州的兵马北上包围了大同并开始进攻,这个举动吓坏了大同城内的代王一家,他命人突围向京城的崇祯求援。
崇祯也不想出现藩王被擒的丢脸事件于是强行命令阳和的明军出战,结果出战的明军被皇太极的伏兵击溃,随后死守阳和不出。
皇太极将大同周围当成了自家后院,将掳掠的人口、财物等不停的押送出长城安置在猫儿庄(内蒙古丰镇东北),随后派人不停地给大同城内的代王送信。
他在信中指责明朝骚扰他的边境所以他才出兵讨伐明朝,同时希望代王能够出面作为中间人替他向崇祯转达议和的意思。只要明朝答应放开贸易同时承认他对辽东的统治他就撤兵返回辽东。
崇祯早就严令各地不得擅自议和,之前的宣府巡抚沈??因为擅自议和被砍了脑袋,代王又怎么敢替他送信。所以皇太极的信都被代王当了废纸,根本不予回应。
“请天使回禀陛下,末将这就出兵救援大同。”
李信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便送给传旨太监一锭金元宝随后让他返回京城,等太监走后李信便召集诸将前来传达命令。
“总镇,咱们能打的兵就带出来三千,打流寇还可以,打建奴的话恐怕不够吧。再加上收了这么多俘虏,他们怎么安排?”
左光先首先表达了对朝廷乱调兵的不满,本来可以好好地将新收降的流寇进行整编然后继续剿贼。这突然被调到北方大同去打同样是精兵的建奴,这不是胡扯嘛。
虽然左光先并不怕后金的兵马但是根据传旨太监的情报后金此次入寇足足有六万多兵马,他可没自信到登州能用三千打败后金六万的程度,这可是二十倍的差距。
左光先说的都是事实,随着这几天连续打了几仗之后李信所部已经收降了大约五千人的流寇士卒,另外还有将近万人的流民青壮愿意跟随他们。
这还是李信将老弱病残剔除不要后的结果,对于那些老弱病残李信只能狠下心来一人给他们发了一点口粮遣散,毕竟他要对自己的队伍负责。
而剩下的近万人的青壮男女都是能够作为辅兵使用的,其中还有不少人有着一技之长例如缝纫、打铁、木匠、大夫等,这才被李信收留。
“带着吧,咱们从阳城往北沿着沁水先到窦庄去买他们一些粮草然后走潞州的官道一路往北,这条路大约两个多月就能到大同了。”
众人见李信坚持要带着这些青壮也就不再多说,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李信自有打算,他打算在援救大同的路上慢慢走。按照原历史的记载,皇太极不久之后就要撤兵了,自己也不用担心被瞎指挥给坑死。
李信并不怕与后金作战,他怕的是上面有个瞎指挥的上司,最可怕的从来都是猪队友。要是崇祯此次能够下旨让李信来统一指挥作战,那李信会毫不犹豫的留下新降的部众,全军出发。
现在崇祯给他的旨意却是让他前往大同救援听从宣大总督张宗衡的指挥,在李信的印象里这个人不但是文官还畏敌如虎实在不是一个好上司人选。
“总镇,大营外面有人求见!”
第二天正当李信准备出发的时候,身边的侍卫走了进来向其通报,李信不由眉头一皱心想这时候谁来见自己?
“他可曾自报来历?”
“他自称是郑王府的人。”
李信一听不由更加奇怪,郑王府的人找自己干嘛?要知道朝廷可是严令地方藩王与朝廷官员往来,这位老郑王难道是老糊涂了?
明代的郑王是明仁宗之子,明宣宗的弟弟,原本是封在陕西凤翔后来因为当地不够富庶便被侄子明英宗给改封到了怀庆。
现在的这一任郑王朱载?福ㄏ玻┌幢卜质浅珈醯脑?娓福?衲暌丫????辏?钚怕什扛系交城斓氖焙蛞裁挥杏胨?泄??矗?衷谔?剿?扇饲袄床挥捎行┢婀帧
“那总镇见是不见,他给了守门的哨兵一锭银子,哨兵已经将银子上交了。”
“让他来吧,我看看有啥目的。”
“遵命!”
不多时一个身穿青衣的中年人在侍卫的带领下来到了李信的大帐之中,李信抬头看去只见此人年约四旬,肤色白净却不是宦官。
“草民见过总镇!”
“说吧,你家王爷找我什么事?”李信不想与这些王府之人多纠缠,直接开口询问。
“其实并不是我家王爷找您,是我家世子想与您做一笔买卖。”
“哦?什么买卖?”
“我家世子听说您在济源俘虏了大批的流民,现在朝廷又调您前往大同,这些流民不如卖给我家世子,您得了银子,他得了人口如何?”
李信没想到这个郑王府的世子如此胆大包天直接想大规模买卖人口,要知道大明律可是明确规定禁止买卖人口。他压住心里的怒气继续问道:“你家世子要这么多青壮干嘛?”
“我家世子信佛不愿意这些流民再受饥饿之苦,自然是想帮他们一把。”那人却不肯说话。
“既然你们没有诚意,就请回去吧!”李信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
那人摇了摇头也没有多说什么直接转身离去了,李信当即命人前往怀庆府去打探消息,很快卢大海便从怀庆府的探子口中得知了郑王府世子的目的。
原来这个郑王府世子生性好色又贪婪,他霸占了周边不少的矿山,为了能够开矿便花钱从剿匪的官军手中购买男丁去当廉价劳力。
而青年女子则被买来,最漂亮的收入府中享用,次等的则被他转手卖到江南等地赚取差价。并且这个世子还极为不安分,他府中养了大批的食客,文武混杂只是没人敢举报他罢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