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逆臣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同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末将杨御蕃见过左都督!”

    在大运河德州城外李信见到了山东总兵杨御蕃,虽然两个人都是总兵但是李信却有武将最高官衔左都督在身,又有平贼将军印,所以杨御蕃见到李信以下属之礼参见。

    “杨总镇不要客气!”

    李信热情的上前扶起杨御蕃,打量着这位出身于沂州卫(山东临沂)的山东本地总兵,只见他年约三十来岁正当壮年,看面相却是一个老实憨厚之人。

    “这次能跟左都督一起抵御建奴,末将心里也有底了。”

    “杨总镇客气了,当年杨太傅武襄公孤军坚守三屯营视十余万建奴如无物才真的让人向往啊!当年随家伯父一起勤王,我有幸见过杨太傅的丰姿,可惜天不假年杨老将军不幸逝世,朝廷痛失一个栋梁啊!”

    李信说的是杨御蕃的父亲杨肇基,“己巳之变”的时候杨肇基率领麾下的山东兵趁皇太极不注意突袭了三屯营,随后便当起了三屯营的钉子户。

    后金屡次进攻三屯营都被杨肇基打退了,也是因为这一战刘泽清才升了参将,不过等打完仗之后老头没过一年老头就病逝了。

    听到李信如此夸赞自己的父亲,杨御蕃面露笑容连连谦逊,双方又是好一顿商业互吹。其实杨御蕃不知道正是因为李信的出现才阻挡了自己的升迁之路。

    原本历史上的杨御蕃因为平定登莱之乱的时候坚守莱州六百多天,使得莱州这座并不险要的城池成为叛军攻不破的堡垒一战成名。

    在平定战乱之后他便成为了登莱总兵,随后几年里又成为山东总兵平定山东本地的农民起义,要不是被刘泽清勾结京营诬陷他通贼被免职的话,山东就是他的地盘。

    现在因为因为李信的出现他没能获取那么大的战功,还作为援剿兵马参与对流寇作战,升职比原时空要晚了不少时间。当然比起已经死在剿流寇战场上的刘泽清来说,他又算幸运的。

    “左都督,您麾下的骡马数量恐怕是各镇第一!”

    杨御蕃看着李信部下那么多的各式马匹、骡子、毛驴不由极为惊讶,要知道这些大型牲畜是需要大量的草料喂养的,由此能看出李信所部的经济实力。

    李信一直注意搜集马匹、骡子、毛驴等大型牲畜,他转战各地特别是击败流寇多次之后缴获了大量的牲畜,因为流寇也喜欢收集这些牲畜。

    再加上李信在登莱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为他饲养牲畜提供了充足的草料,使得这些在其他官军眼中耗费钱粮的牲畜在李信这里却成了宝贝疙瘩。

    要知道李信所部使用的野战火炮、震天雷以及其他火药、弹丸等都需要这些骡马来运输,所以李信在从登莱出发的时候不但带了大量牲畜,到了青州、济南又购买了大批,初步实现了军队骡马化。

    不要小看军队的骡马化,这极大的提高了李信所部的行军速度,后世德军号称机械化部队其实他们的后勤也是骡马居多。而中国军队直到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都是骡马化部队。

    “没办法,到了京畿一带那些文官们若是不给咱们补给咱们也只能干瞪眼,就只能自己多带点了。”

    听了李信的话之后,杨御蕃点了点头深表赞同,显然他也知道那些文官的臭德行。当年边军到了京畿的时候,因为朝廷有令第二天当地主官才发行粮,这些官员为了省钱居然让边军们一天换三个地方。

    最终边军士卒因为来回奔波又饿着肚子,最终一哄而散,很多人直接抢掠了地方随后加入了陕北的流寇。当年杨肇基领的山东兵也没少受这种气,杨御蕃当然清楚。

    “此次杨总镇带了多少兵马?”

    “三千人。”

    “能带三千人的可战之兵,足以证明杨总镇是个爱民如子的好总兵。”李信的意思是杨御蕃基本没有喝兵血,能拉出三千兵来。

    听了李信的夸赞,杨御蕃脸不由一红,其实他这三千兵马能打的除了自己的五百家丁之外,其余都战力一般,不过他这也比其他的内地官军好太多了。

    “那些也是总镇麾下的兵马吗?”

    正在这时候杨御蕃看到了马进忠、刘国能带领的预备兵,他不由有些惊讶李信所部的实力,人数这也太多了。

    “这是我登莱两镇的义勇,他们听说建奴犯境激于义愤,主动请缨杀贼,本镇是不用给他们饷银的,只需要提供粮草就可以了。”

    “。。。。。。”

    杨御蕃不由一脸无语的看着李信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如果这些都算是义勇的话自己手下除了家丁之外的兵马算啥?叫花子吗?

    不过他也识趣的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在心里打定主意要抱住李信这根粗腿,不仅仅是因为李信战功赫赫,更因为他表现出来的财力。

    明代的德州是运河沿岸一个繁华的商会,更是水陆要道,沿着运河向北可以直达天津;向西可以沿着官道进入保定府、真定府。

    李信与杨御蕃两军汇合之后在德州停留了一天,随后便继续出发,在李信的建议之下大军继续沿着运河出发向着天津而去。

    “怎么样?那老头还是不肯投降吗?”

    就在李信与杨御蕃从德州进入北直隶境内的时候,北直隶高阳城已经被清军攻破了,高阳并不是军事重镇,城墙也不够坚固。

    但是整个高阳城军民在致仕阁老孙承宗的带领下拼死抵抗却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城破之后孙承宗又带领军民与清军展开了壮烈的巷战。

    最终孙氏家族一百余人包括孙承宗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战死,而孙承宗本人则因为年纪已有七十三岁力竭被擒。

    多尔衮对能够抓到这个在辽东战场上给后金带来众多麻烦的老冤家欣喜若狂。他知道要是能够让孙承宗投降的话,那不但彰显了自己的军功,更能狠狠打击明朝的威望。

    【作者题外话】:今天还是五更!这是第一更!我慢慢写,大家不要着急,慢慢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