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全民:机械师弱?我觉醒肃正天灾 > 第49章 触类旁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艇路过的海域,是无名岛的近海。

    水下是平缓的大陆架,因此并不深。

    顶多百来米出头的深度。

    晌午头的太阳正好,万道阳光如同利剑一般直插深海。

    在极度清澈的海水作用下,堪称一镜到底。

    于是...

    当可见度如此之高的时候。

    海底下恢弘的人造工程,就展现在了众人眼前:

    ——那是无数一明一灭,闪烁不停的‘繁星’。

    那是...

    无名岛原材料基地的支柱。

    ‘水熊虫’海底采矿系统。

    别看这科技仅仅是t2水平。

    在海底采矿这方面来说,它的效率已经是数一数二。

    比它更高级的矿业科技。

    不是行星巨构,就是更夸张的星际巨构。

    比如【地核钻井】;

    比如【行星裂解器】。

    未知文明由机械智慧生命体组成,它们不是有机生物。

    换句话来说,它们的生存,并不依赖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对这些机械生命体而言,它们的生存环境不需要依赖生物圈。

    更不用谈环境保护。

    因此整个矿业科技线,都突出一个力大砖飞。

    好比再往上的t4、甚至t5级科技。

    动不动就是直接钻透地壳、抽干地幔;

    又或者像敲碎大块矿石一样、炸碎行星,

    然后慢慢从粉碎后的小行星带里,挑拣自己需要的矿物。

    话说这些科技可都是个顶个的凶残。

    看得苏文一愣一愣的。

    相比之下。

    ‘水熊虫’系统,已经是矿业科技线上,环境破坏非常小的了。

    饶是如此,它们也有着自己的独门秘技。

    并且给了战情室里的华国众人,一点小小的外星震撼...

    ——自我复制。

    这就是‘水熊虫’系统最逆天的功能。

    与其他在设计时‘做加法’的采矿设备不一样。

    ‘水熊虫’系统被创造之初,就是秉承着‘以最少的成本、最短的工序、干尽可能多的事’,这样的简洁高效思想。

    ‘水熊虫’子机的材料极度低耗。

    不需要什么聚变堆,也不需要什么电吹风。

    一半的星际合金,一半的纳米复合材料,以及少量金属氢和石墨烯。

    随便一台t2级vpc组装机就能随意大量生产。

    在无人机蜂房里就已经集成了vpc组装机的情况下。

    每一次子机往回运输矿物,蜂房都能直接就地生产新的子机。

    最开始只有区区一百台不到的子机。

    时至今日,已经成千上万。

    整个海底,随处可见它们的航标灯。

    如同闪烁的蓝色星星组成的银河一般,川流不息。

    银河流转之间。

    ‘乱石海岸’里富饶的海底浅层矿床,

    如同被慢慢掰碎的曲奇饼一般,寸寸崩溃。

    一只子机的掘进效率,或许还比不了一台五十吨级的挖机。

    可数千台子机源源不断的运转之下。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数以万计的土方采掘量。

    满载而归的子机,重新如银河一般涌向‘蜂房’。

    在已经扩增了好几十倍的卸料管道上,交付货物。

    川流不息的机群,在这个位置,聚得尤为紧密。

    放眼望去,就仿佛银河系的中心。

    蓝色的星旋,耀眼夺目。

    让看见这一幕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我没看错吧?”

    “这是水下?”

    “水下,大概一百米的水深...”

    “没到深海高压采矿的范围,但浅海能把规模搞得这么大,也很惊人了。”

    专家学者们,议论纷纷。

    脸上表情都是神色各异。

    实际上他们已经说得很含蓄了。

    这规模都不止是惊人而已了,是骇人!

    “这么大规模的海底采矿系统...而且,这是用的无人机吧?这...”

    “无人机就无人机,你说什么脏话呢。”

    “谁说脏话了?我看是你们文科的自己心太脏!”

    “玛德,工科狗瞧不起谁呢?!”

    有两个家伙突然开始掐了起来。

    旁边的人一脸见怪不怪的样子,继续对屏幕上的画面指指点点。

    “...粗略看上去,大约六到七千的无人机,这可是好大一个机群啊!”

    “是。可了不得,

    这么多子机,而且还是在一片不存在交通道路的环境下,”

    “光是这各单位的行动疏导、路线规划,就不是一般的超级计算机能办得了的。”

    无人驾驶技术。

    即使在大灾变前,也是出了名的难题。

    若是横平竖直的标准道路,它当然能跑出好成绩。

    可话又说回来了,

    这年头上哪儿去找真正意义上的‘标准路况’?

    加塞小电驴,逆行老头乐,闯红灯、鬼探头...

    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国,奇葩数量多到人完全无法想象。

    每天光是闯大车盲区、被王者直接碾成绞肉的小电驴都得好几个。

    随随便便来个奇葩上路,无人驾驶的ai就得被干烧cpu。

    更不用说...

    这还是在环境更为复杂的海底了。

    并且还不是单纯的行驶,而是在作业。

    这就需要调度系统进行高强度的精密计算了。

    要不然...

    随便一起撞击事故,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体系大范围停摆。

    可现在,看看海底那川流不息的‘星河’。

    哪里像是出过事故的样子?

    “了不得,真了不得。”

    “这算力...莫非是大型的量子计算机?”

    两人对视一眼。

    紧接着闭口不言。

    慢慢在心里咀嚼着那份震撼感。

    这两位,都是搞智能自动化驾驶的。

    大灾变前,

    就负责华国各大城市的‘智慧交通’项目。

    分别是负责上游的超算架构搭建、和下游智能ai训练的总工程师。

    大灾变后,作为国家一级科研人员。

    两人都得到了最好的保护与安排。

    目前在负责,

    设计并督造基地市地下城的‘工业区无人物流’系统。

    各大基地市对此的需求很大。

    化工、重工、军工,

    有太多工业领域,

    具备存在极大危险性、操作难度还不低的工序了。

    如果用无人物流载具将其替代,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尤其在这个,专业人才极度缺乏的年代。

    但想从零开始编制一套无人物流网络...

    何其艰难?

    哪怕有大灾变前的技术遗产,

    两位总工程师的项目也是慢的犹如龟爬。

    结果...

    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地方。

    看见了远超自己毕生心血的工业奇迹。

    “小巫见大巫啊...”

    其中一人幽幽地说道。

    半是震撼,半是心酸地,

    齐齐叹了一口气。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