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全民:机械师弱?我觉醒肃正天灾 > 第277章 基因修饰作物,营养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期原因么,也是顺着上一茬而来。

    巫蒙人这一批人的到来,隐隐说明了帝国迟早是要和其他种族正常打交道的。

    这种情况下一直按着以往的方式、死守智械文明的生存逻辑,也不合适。

    食物这东西,相比能源、矿物、合金、燃料,的确看起来差了点逼格。

    同样是土里刨出来的东西,它可没法像矿物那样经过一大串流程、变成所向无敌的星际战舰,又或者支持战舰作战的弹药和燃料。

    但说到底,它才是这几大基本资源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那一个。

    要不是之前那么长一段时间里,帝国需要吃饭的人只有苏文自己,

    也就仅仅是在前不久,才加上莉莉白。

    苏文也不至于,过去一直对农业放了羊。

    眼下巫蒙人这一茬,算是给他稍稍提了个小醒。

    并且...

    这一段时间里,帝国的各方面发展虽然都很紧张、到处都拼命吃资源。

    但抛开军事领域和科技研发,民用领域的工业产能,多少是有点可用富余的。

    毕竟之前光辉搞了那么多项目,完成之后的收益个个都大得一笔。

    加之扩张过程中,一颗又一颗高价值星球得到开发。

    二环、三环的不少星系,

    已经渡过了开发初期光吃资源的赤字阶段,开始盈利、开始往外输出资源和产品了。

    这种情况下,腾出一颗生命星球来种田,并不算什么大事。

    不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不会拖后腿。

    简单地说,就是‘有空了’。

    ...好吧,这‘有空’,才是苏文如今腾出手来种田的主要原因。

    要不然他吃饱了撑的来视察这颗边荒星球?

    这里除了‘农业生产试点’的身份以外,根本就是颗‘流放星球’好么!

    上头关了拢共不到十万人,洒在一片大陆上真就跟片荒原似的,比土澳还土澳。

    “这也太有既视感了...”

    苏文俯视着大地上稀稀拉拉、东一片西一片的建筑物,以及散布在建筑物之中大片大片的大棚和农田,啧啧称奇。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老有这种既视感了。

    这里就是帝国的土澳嘛!

    土澳和北美的结合体,老昂撒了。

    稍显干旱的稀树草原,但不缺河流,而且地势宽广且平坦。

    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农田想怎么铺就怎么铺,想怎么管理就怎么管理。

    仅仅十来个巫蒙海员,就能管得动十万亩级别的耕地。

    要是温室就稍微小一点。

    但温室的话基本上就全是水培,比土壤更不缺肥力——归根结底,在农业生产长期化、持久化之后,化肥才是决定作物产量的根本。

    地力再强,迟早也要缓不过来,不靠化肥不行。

    并且...

    自然积累的地力,说白了上限真不高,

    一眼能望得到头的。

    北大荒的黑土地再肥,那些年代东北的粮食一样不阔绰。

    机械化耕作再牛逼,五六十年代华国一样有饥荒。

    是往后一直到七十年代的四三方案,引进了十三套大规模的化肥生产线,

    这才奠定了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基础。

    经过几年的消化、铺开,

    最终在七十年代,初步解决了吃饭问题。

    没有彻底达到全国温饱,但的确实现了消灭饥荒。

    第二步才是袁老的杂交水稻——后者就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的。

    化肥对农业的价值,比什么都高。

    苏文自然不会忽视这一点。

    不过星际时代的农业生产,倒也和以前大有不同。

    将肥料,或者直白点说,‘营养物质’与‘种植基质’的有机结合,做得更好。

    这方面有两条线。

    苏文所看见的那些露天农田,是‘自然种植’的传统路线。

    顶多病虫害控制更强、土壤肥力调理更好、气候环境人为塑造...

    ——前者不用说,后者也很容易做到。

    以星际文明的水平,想控制局部地区的天气可太简单了,成本也不高。

    至于病虫害啥的...

    弄不掉这些小卡拉米,也太瞧不起能手搓反物质的星际文明了。

    实惠点的来个‘大范围根除诱饵’,不差钱的直接‘基因灭绝’。

    别说害虫、病毒。

    小强都能挥挥手弄成绝种!

    如果放在古典时代,这就是所有老百姓的终极梦想:

    永远不用除草施肥,永远风调雨顺。

    ——加起来就等于永远大丰收。

    ...若是记到史书上,那就是‘海晏河清,永无饥馑,大治之世’。

    任何一个能够为百姓带来这种奇迹的统治者,最次最次也得戴上圣君的帽子,

    ‘功盖尧舜’一点也不夸张。

    但‘圣君’本人看着,却不觉得有啥。

    ——这些太阳能农场和自循环农场再牛逼,本质上还是天生地养。

    自然环境为主,人为干预为辅。

    别提这些干预有多强多夸张,可终究不是完全体。

    归根结底,它是要受到土地本身的制约的。

    星际时代的‘水培温室’、‘生态穹顶’,才是完全体。

    也就是另一条思路:

    人为干预为主,自然环境为辅。

    这一条路线上的农业生产科技,基本上就是前星际时代文明那些‘恒温种植’、‘无土栽培’、以及‘转基因技术’走进下一个阶段时的产物。

    种植环境完全人造;

    各种营养液直接拉满;

    人为谱写作物基因序列;

    从外部环境到作物本身,全部由人为操控,人为控制作物的表达基因,将成型需求直接给到胚芽时期。

    基因修饰作物,生产周期有多快?

    要多快有多快。

    星际时代的生物技术,不是前星际文明能够想象的。

    如果是以肃正帝国本身作为参考的话...

    ‘科技水平’是高等文明级别,‘工业能力’还在中等文明级别;

    ‘实际控制区’水平最低,基本上介乎于低等文明和中等文明之间。

    当然,后者并不重要。

    主要的是科技水平和工业能力。

    前两者都到位的情况下。

    在这个范畴内的文明,基本上可以开始倒腾‘创造智慧生命’以及‘基因飞升’了。

    那生物技术得有多牛逼?

    蓝星人想都想不出来!

    用蓝星的概念来说,真就是跟女娲、上帝一样,从无到有塑造一个全新智慧种族,都轻而易举。

    哪怕不提‘创造智慧生命’这种高端的...

    光是苏文淘汰掉的那些‘初级基因强化药剂’,就给华国塑造了一帮星际战士,同样夸张得一笔。

    这种级别的生物技术,拿来?意僚┮?..

    上限真就高得可怕。

    一年三熟?

    一月三熟!

    ...其实非要搞的话,依靠基因修饰、创造一种当天就能多次成熟的超级作物也很简单。

    但这不是还得考虑到性价比么。

    绝大多数文明,在基因修饰作物这方面,基本上都是倾向于创造一周左右成熟的类型。

    快了不太好,对营养液的利用率较低、变相拉高成本;

    久了也差点意思,没有那种‘速生速长’的感觉。

    当然,更快的也不是没有。

    但那种就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粮食’了:

    速生速长的基因修饰超级作物,生长周期再怎么短,还是从传统常规作物修改而来的,

    经过了一系列漫长的基因优选修饰,可终究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会经历‘播种、抽芽、发育、结果’的一轮完整生长周期,最后收割的也是正儿八经的‘果实’。

    但要是想,要求更高的效率。

    那就不再是粮食了,基本上都是一些...

    ...一些不太好形容的玩意儿。

    密封式培养舱内,利用地热、风力水力之类能源,从优选出来的几种结构简单的藻类、藓类之类原始有机物种之中,针对性地进行大规模培养。

    将这些同样是经过基因修饰的、会针对性滋生出某些营养物质有机作物像克隆一样快速催生。

    这叫‘资源作物’。

    通过培养转基因水藻。

    便可以在极端的周期内,得到极其大量的‘基础有机物’。

    由于上述物种本身就接受过基因修饰,生长出来的组织里、大部分含量都是那些简单的氨基酸、蛋白质、糖分甚至是植物油脂...

    ...突出一个纯天然绿色无污染。

    这样的藻类原材料,直接往合成车间里倒。

    经过生产线出来的,就是在星际里臭名昭著的各种‘营养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