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之我真不想当皇上啊 > 第九百零一章 大唐一五纲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炎对养猪方面的对策,便是让人前往英国、丹麦等地将白猪引进回来。

    除了猪之外,鸡鸭鹅之类的养殖规模一直大不起来,原因就很简单了。

    因为在唐朝,鸡鸭鹅根本没有大规模的种苗。

    又何来养殖呢?

    在大唐,去找几十上百万能够孵出小鸡的鸡蛋不难。

    难的是要去找孵蛋的母鸡。

    一只老母鸡一次最多只能孵二十个蛋,还得是体格强壮的那种。

    试问谁能去找那么多能孵蛋的老母鸡回来.......

    所以只要把孵蛋的问题解决了,大规模养殖鸡鸭鹅就不再是难题。

    而人工孵蛋也算不上多高深的技术。

    整点棉花,整个火炕,保持相应的温度就能把小鸡给孵出来。

    至于具体的温度和操作,让那些专业的人士多去试一试,自然就能够找到成熟的孵化方式。

    把心里的思绪停下,李炎继续对着殿内的大臣说道:“除了先前所说的那些,大唐官府和官员的理念也要进行转变。朕先问你们,何为官?”

    殿内的气氛微微一滞。

    何为官?

    这个问题可是很大的啊。

    在场的官员,对于这个问题,各有各的理解。

    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开口回答,这种问题若是回答错了,那后果可是相当眼中的......

    李炎扫了他们一眼,轻笑了一声:“何为官,怎样才是一个好官,朕相信诸位爱卿心里都有各自的理解。在朕看来,一位能被称作父母官的便是一名好官。

    父母官,一地的官员便是百姓的父母。若是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自己治下的百姓,那就足以称得上是一名好官了。诸卿,尔等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

    殿下群臣尽皆沉默。

    没有。

    一个人都没有。

    在他们看来,能够做到清正廉洁的,就已经是一名好官了。

    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治下的百姓,谁又能做得到呢?

    沉默了许久之后,上官仪这位当朝右仆射,曾经做过益州刺史的大臣走了出来。

    “回陛下,臣......惭愧!”上官仪重重的躬下身子。

    李炎轻抬右手道:“不必自责,游韶你在益州的所作所为朕是亲眼见过的,算得上是一位好官!”

    不等上官仪回应,李炎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用无比凝重的语气说道:

    “朕希望尔等谨记,为官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请尔等谨记,为官者不是百姓的上级,而是百姓的公仆!”

    为官者,是百姓的公仆!!

    这话彻底颠覆了殿中文武百官的传统观念。

    无论是奸臣,又或是名臣,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的士农工商思维。

    官,那就是高人一等的。

    现在李炎说官是百姓的公仆,这在他们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每个人心中的想法都各不相同。

    有人如同一声警钟在脑中敲响,恍然大悟。

    有的人则嗤之以鼻,不以为然,认为这完全就是离经叛道之语。

    但在明面上,没有任何一人敢提出来质疑。

    这就是李炎如今对朝堂的掌控力与威慑力。

    群臣向着上首深深一拜,齐声道:“臣,定当谨记。”

    就在这浩大的声势中,李炎坐回了龙椅上。

    他看了看殿外的天色,已经渐渐暗淡了下来,太极殿内也亮起了灯笼。

    在一侧记录朝会内容的官员,奋笔疾书,在他的桌案上,是一叠厚厚的纸张。

    又已经过去几个时辰了......李炎重重地吐出一口气,眉眼之间闪过一丝疲色。

    今天这一天的大朝会,可是极为耗费精力的。

    他揉了揉自己的额角,最后总结似的说道:“秘书监今日回去将朝会的内容整理成书,发给大唐各地的所有官员,名字......名字就叫大唐一五纲要吧。”

    秘书监从官员中走了出来,恭敬的说道:“是。”

    “嗯,今日就到这里吧,散朝。”

    说完,李炎就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晃晃悠悠的往殿外走去,一副身体被掏空的模样。

    诶......这皇上还真特么是个累人的差事。

    我真不想当皇上啊......李炎在心里幽幽一叹。

    至于殿内的群臣,也一脸茫然的拿起放在自己手边挤压了数个月的奏折。

    直到走出了皇宫,他们才恍然回过神来。

    我是谁?我在哪?

    我捧着这些奏折是做什么的?

    今儿个开朝会了吗?

    为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朝会不应该是我们向陛下汇报情况,然后群臣商议,陛下决断。

    今天这朝会为什么只有陛下在说,我们就好像是在底下听课的学生?

    蓦然回想,几乎所有今日参加了朝会的官员都冒出这样的一种想法。

    同时心里边沉甸甸的,因为陛下今天讲的东西他们大部分都不太能理解。

    这让他们升起很大的压力。

    要是不能跟上陛下的变革,等待他们的只有淘汰.......

    而这些人里,有两个人的内心格外的轻松。

    房玄龄和李靖走在一块,摸着胡子笑呵呵的道:“药师啊,幸好咱们告老咯,不然就这么一块老骨头,哪经受得住这么折腾。”

    李靖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嗯,幸好咱们告老得快。不过......陛下还是给我安了一个军师学院院长的职务。”

    “只是教教学生,没什么大不了的。”房玄龄安慰着说道。

    “这倒是......老房啊,接下来你打断去做什么?”

    “我在渭河旁边买了个庄子,过几天就去那边钓鱼。”

    “哦?不知我能不能同去啊?”

    “哈哈哈,欢迎之至啊。”房玄龄摸着胡子,大笑了起来。

    告老之后,房玄龄可谓是放下了肩上的担子,一身的轻松。

    尤其是还能看着大唐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再没有任何遗憾了。

    李靖这时候有些促狭的说道:“嗯,咱们钓上来鱼,可以去找马周、高季辅他们饮饮酒嘛。他们如此操劳,该好好的犒劳犒劳。”

    “是极是极。”房玄龄也点着头,对这个主意很是赞赏。

    说完,两人对视一眼,不由大笑了起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