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荣宁 > 第二百三十章 现成的把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据谢彦信所说,是谢老太爷把三兄弟叫到书房里去的。

    据说,谢老太爷是经过深思熟虑才让三兄弟分家的。

    他呢,也说了下他的想法。

    那就是分家不分住。

    就是谢家的那些家产先给三兄弟分了。

    但大家伙呢,还是住东府这儿。

    每年呢,三兄弟交一定的生活费到公中,来维持公中的一切开销。

    谢老太爷还表示,给三兄弟三天的时间,和家里人去商量商量。

    还有别的有什么要补充的,到时候,可以一起提。

    谢若宁咬着筷子听着,觉得谢老太爷这主意其实挺不错的。

    因为谢老太爷在,所以,哪怕真有人觉得不公平啥的,也不会闹上公堂。

    怎么着自家就能解决。

    三房吃亏呢,估计是会吃亏的。

    也就是银钱方面。

    但是能和气解决是最好的。

    而且真分了家,到时候,他们也有理由搬出去住。

    比方说,方便谢若慎上下班,搬去离金翎营不远的宅子去住。

    虽然暂时还没宅子,不过,咱有银子,买就是了。

    谢若宁转了转眼珠子,想着明天一早就让人出去,和何家老大说,让他帮着找金翎营附近的宅子。

    不用太大,两进就可以了。

    他们也就平时居住。

    谢若敏也好,她也好,哪怕是谢若慎,嫁娶肯定都还是要在老宅里进行的。

    只要谢老太爷夫妻在一天。

    对于古代要怎么分家这种事,谢若宁是不懂的,因此,她便乖乖听谢若敏和谢彦信分析起来。

    听谢若敏说,好像也不是只有东府在商谈分家的事。

    好些人家都有在谈,谢氏族人特别多。

    据说好几家已经是摆上议程了。

    所以,这些日子里,代族长和几位族老还有公证人,都挺忙碌的。

    一方面,他们要招待上门来的族人。

    另一方面,得秉公办理不是?

    特别是代族长,据说压力还挺大的。

    人家媳妇已经放话了,说谢绝一切族人的应酬。

    除了去已经决定好日子分家的人家家里。

    别的时候,他不会和任何的族人有过多亲密的私下接触,喝酒吃饭。

    在有些人看来有些不近人情。

    不过,更多的族人倒是觉得,这次的族长倒是选对了。

    一来年轻力壮。

    二来,能秉公办理自然是最好的,谁都不想自己吃亏的。

    很快的,便到了东府分家的日子。

    让谢若宁感觉到奇怪的是,不见族长,族老还有一些公证人。

    经谢若敏解释才知道,原来,倘若父母都在的分家相对简单些。

    一家人商议完如何分家之后,到时候签字画押,族长和族老们帮忙签个字。

    然后他们上交一份协议给族里,由族长和族老们保存就行。

    谢家东府的大宅不分,谢老太的陪嫁,三房各自的女主人的陪嫁不分。

    分的也就是公中的一些田地,还有一些古董罢了。

    听了谢老太爷说起来,谢若宁才发现,东府的家底其实很薄啊。

    至少和西府比起来,西府哪怕欠了外债,可古董方面,还有田产方面,还是比东府多些的。

    由于家产不多,所以,分家也很快分完了。

    也是按照惯例,古董的编号和庄子的田契根据价格分成三等份。

    然后让兄弟三人抽。

    到时候,根据各人抽的,去库房拿古董。

    田庄的话反正大家有时间去交接和接手就成。

    由于谢老太爷夫妇还在,所以三兄弟每个月倘若住在老宅的话,除了交到公中一定的银子,还得给二老生活费,养老费和孝敬。

    而根据谢老太的算法,她吃穿还好,只不过侍候的人多,所以,她一个人一个月的费用大概是100两左右。

    至于谢老太爷则少多了,大概一个月的费用是30两左右。

    大管家刚说完之后,谢老太又表示,30两那只是最基本的。

    毕竟,平日里谢老太爷总要出去应酬交际喝茶啥的吧?

    所以,算宽裕点,也算100两吧。

    总不能说老爷子哪天没生活费了,再来向几个儿子要吧?

    更何况,他们夫妻年纪也大了,补品啊,补药啊也少不了。

    两人两百两,真的不算多。

    谢老太说完,谢老爷子是深深的看了自家媳妇一眼,在心里叹了口气,不说话。

    谢若宁心道,这还真够宽裕的了,平常人家30两就够一家五六口过小康生活了的。

    而且还是一年!

    他们老两口的,一个月都赶上人家近十年的生活费了。

    也不知道吃穿上用啥。

    不过,二老算2400两,倘若三房人分一分,一房也就八百两。

    也不是不能接受,只不过,倘若答应得太快,让谢老太误以为自己很会赚钱就不好了。

    因此,谢若宁首先垂下了眼睑。

    谢若慎父子一听那银子,心不由得往下沉。

    他们父子的月银以前每个月都上交到公中的。

    但是,两父子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是不超过一百五十两的。

    当然,这是明的收入。

    虽然像谢彦信在国子监偶尔还有外快,润笔费诸如此类的。

    但这些都是不上交的,全部是自己的私房。

    至于像谢若慎,每个月也会有一定油水。

    虽然不多,但也是自己拿下了的。

    但是哪怕再多。

    父子二人明的和暗的收入加起来,也不可能到八百两。

    本来二人就不会搞那种贪赃的事儿,更加不会像人伸手。

    所以,倘若真的每年拿出八百两,对他们来说,难度不是一般二般的大。

    他们二人是没把福运来和生活馆的每个月分红算进去。

    在二人看来,那是女儿和妹妹的孝敬。

    现在他们先帮着收着,将来女儿(妹妹)出嫁了,可以添妆的。

    这样,父女(兄妹)里子面子都有了。

    可倘若要拿这个分红去孝敬二老,二人感觉吧,不是那个味儿。

    谢若慎一向是快言快语的,道,“我们每房应该给的孝敬到时候再商量。

    不过,祖父,有些事儿就别写上协议上去。

    孙儿是不知道祖父的月银有多少。

    但孙儿和父亲加起来的,一年也不到一百五十两。

    倘若让外人知道祖母和祖父一个月的花费要用掉孙儿和父亲一年半的花费。

    这到时候,御史啊啥的清算起来,咱们要如何交待啊?

    这不是现成的把柄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