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艺术生 > 第九十六章怕老婆的房玄龄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俭和陈安等人跟着孙思邈他们到了城东外一个农户家。

    刚到院门外就听到里面产妇的哭喊声。孙思邈二话不说就带着张全进了房子。

    陈安让唐俭等人在外面等候,他一样跟着进去了,县城的人都知道陈安懂得医术,还和孙思邈会诊过呢。

    那男子蹲在门外地上不停的抹眼泪。唐俭就不断的劝解。

    他还时不时的冲着门缝里面看,县城的人知道陈安懂得医术可他唐俭不知道啊,他很好奇。

    房间里面的陈安有点紧张,他是跟进来了,可他没有接生过啊。

    而且对于难产最好是采用刨腹产,可现在怎么可能,别说手术刀了,消炎针都没有。

    突然,陈安想起来来了,针灸,针灸助产啊。

    “针刺,如何?”陈安问道。

    “如此症状百药不能医,只可针刺。”孙思邈看着产妇肯定的回答。

    张全听孙神医说可以针刺他就从自己身后的药箱中拿出了针包。

    是张全要行针?陈安看着孙思邈。

    孙思邈捋着胡子笑了笑,没有说话。

    张全让接生婆备好了热水,就开始行针了。

    不多会儿,产妇不哭喊了,房门外那男子赶紧站起来就要进房里看看。

    是唐俭上前拉住了他。这时候还是要相信孙思邈和陈安他们的。

    又过了一会儿,就听见里面“哇哇哇”的哭声。

    孩子出生了,,,

    男子兴奋的蹦了起来,唐俭和门外的人都舒了口气。

    等到孙思邈和陈安,张全出来,那男子上前就要叩拜。

    孙思邈一把拉住那男子,让他进房间去。

    唐俭过来对孙思邈夸赞道:“孙神医啊,了不得”。

    “不是老夫的功劳,是老夫的弟子,他用针灸助产的。哦,还有陈大人。是陈大人定下来用针刺之法的。”

    张全在一旁谦逊的低着头不说话。陈安上前拉住他说道:“张郎中好本事!”

    现在他就不用出风头了,张全是商县医馆的坐诊大夫,是孙思邈的学生。

    他要让县城的人都知道商县还有更多的好郎中!

    针灸助产,这就是中医的魅力!这本事一定要传下去!以后县学要开设针灸的选修,陈安再次做了个决定。

    唐俭这会儿管不上陈安要做什么决定,他心里考虑好了,他是想好了日记的内容:

    “某日,老夫在商县医馆与神医孙思邈谈论医学。

    一男子急呼:快救我家娘子,我家娘子难产!,随即某与孙神医及其弟子出诊。

    孙神医有悬壶济世之心,老夫亦同。

    至男子家中,孙神医与其弟子针灸助产,老夫深以为然。

    片刻,产妇生一孩童。善哉善哉!”

    这日记的文词可能还需要修改,但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了,反正日记里面不会有陈安,,,

    陈安不知道唐俭要写日记,他一样是不可能写日记的,但这件事可以作为教材的内容啊,教材的总编辑就是陈安。

    总之,大家都开心了。

    在回医馆的路上,陈安帮衬着让,思邈特意安排张全给唐俭配置了药浴的方子。

    这个房子是专门针对各种慢性病状的,例如脑袋痛,胃不好等等。

    这种保养性质的药方没有什么难度,孙思邈根本就不在意。

    但唐俭在意啊,这可是孙神医指点下开出来的。他小心翼翼的收了方子。

    在商县的澡堂小单间里面,唐俭泡的很舒服。

    他觉得自己一直都似乎难受的地方不难受了。

    药浴还是厉害啊。唐俭又要写日记了。

    除了泡澡之外,唐俭还到了县学。在县学正堂他看到了悬挂在正中的“知行合一”这几个字。

    唐俭的内心有所感悟了,这次的日记不好写,因为这几个字是陈安提出来的。

    唐俭感叹啊,他怎么就写不出这几个字呢。否则他就会再写日记,并且还要印制出来到处刊发。

    泡了澡,还在县学了解了“知行合一”,唐俭就要回长安城了。

    唐俭离开商县之前,陈安还在望山居摆了酒宴。除了陈安还有魏和,程处默,张鹏等人。

    孙思邈不愿意参与,他忙着编写医学授课教材,没有空参与这样的聚会。

    唐俭在宴席上不断感慨,他天天药浴,身上都有一股药材的香味了。

    魏和与程处默说起来都是他的小辈,因此唐俭很是放松。

    魏和真的变化太大了,之前在长安城的时候,唐俭在魏征家中见过魏和。

    那时候的魏和很气傲气,现在可不一样了,你能感受到他内心依然自信,但外表上内敛的很。

    魏和开始“知行合一”了,他的知就是做个魏征那样正直的人,他的行是要用他自己的方式而不是魏征的。

    而张鹏就是来陪同吃饭喝酒的,他不断的夹菜倒酒,还主动寻找话题。

    对于张鹏的话题,唐俭只是应付,而对于陈安说要他从户部拨付些钱财用到医馆确很认同。

    反正户部总会有些余留的款项。这对他一个户部尚书不是问题。

    再说了,圣上都在寻找孙神医现在找到了,那就是功劳。

    他唐俭是跟着有功的,即使孙神医现在不去长安城,那以后不还可以去啊。

    酒宴后,唐俭要去寻找他的“知行合一”了,他的车轿里面放着好几包药浴用的药材。

    唐俭认为他的“知行合一”之路还很漫长,他要不停的写日记。

    所以他的身体就很重要,需要药浴泡澡。

    ———

    回到长安城的唐俭把他在商县看到的一切都奏报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药浴不感兴趣,他对“知行合一”很看重。还对孙思邈在商县很看重。

    他提出了要当老实人,干实在事。这是他认为的“知行合一”。

    李世民还为此让宦官传话给国子监,让国子监的博士们好好研究下“知行合一”。

    国子监太学的孔颖达发狂了。这是学说的创新啊!他作为国子博士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过呢?

    他赶紧在儒家典籍里面寻找能和“知行合一”有关的文字。

    在《尚书》与《左传》中,孔颖达找到了“知与行”。

    《尚书》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左传》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之说。知指认知或良知,行指行为、行动。

    这就是儒家的,没有错,“知行合一”就来源于儒家经典!

    这个陈安,好好的在商县就鼓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孔颖达甚至怀疑陈安是“生而知之”的人。

    要不然,一个村子里面出来的小子,在南山修道几十天,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学问。

    孔颖达要写文章,要把他对“知行合一”的认知写出来,最好还要写成以前可以载入儒家典籍的文章。

    此外他还要去商县,要带着太学的学子与他一起去。

    可是,孔颖达没有想到的是,长安城里面不少勋贵家族的眷属们要去商县。

    她们去商县不是为了“知行合一”,她们是想去泡药浴!

    这个唐俭回到长安城后不但把“知行合一”传了出来,他还把药浴给带了过来。

    唐俭在他的日记里面写到“药浴”并不为孙思邈所创。《礼记》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之言。

    而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均对不同的病状使用不同药物泡浴。

    孙思邈是“药浴”集大成者,所用药材分类详尽,功效甚佳。

    而且他还备注了一句话:“且听闻,药浴还可润肤,美颜。某未可知,但信其有!”

    就是这段日记!!!

    唐俭没有想到让他夫人看到了,,,

    他夫人要去商县泡药浴,是泡那种日记里面写的可以润肤美颜的“药浴”,并且还给身边的贵妇人都讲了。

    这一下子,整个长安城都知道孙思邈在商县,而且还配置了各类的药浴方子。

    你说急人不急人,,,

    太学的学子要去探讨“知行合一”,朝中勋贵的家眷要去泡药浴。

    孔颖达不愿意带着太学的学子和勋贵家族的家眷一起去,他就只好略微推后,这让他很遗憾。

    可是孔颖达只是遗憾,而勋贵大臣中间最为难的是房玄龄。房玄龄连遗憾都不能。

    房玄龄是出名的怕老婆。李世民曾经因为他怕老婆怕的连个妾也不敢纳,就故意赐给他几个美人。房玄龄是百般推脱不要。

    后来李世民命人把房玄龄的老婆卢氏叫来,又让人在桌上摆了一坛子醋,但确对卢氏说:“想活,就别妒嫉;若要妒嫉,就把这坛毒酒饮了去死吧!”

    可谁知卢氏捧起酷坛一饮而尽。把李世民都惊呆了。后世“吃醋”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房玄龄的夫人不但要去泡药浴,还痛骂房玄龄。

    说房玄龄有眼无珠,连陈安这样的人才都不能交好。

    程咬金跟着陈安开铺子挣钱财,长孙无忌成天说陈安“类”他,把陈安当成家中子侄一样。

    可是房玄龄确实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得到得到。就连“药浴”都是唐俭先知道的。

    所以,卢氏不但要去泡澡,还要和陈安一起做“药浴”的生意。这就让房玄龄很为难了。

    可他又没有办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