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套锣鼓一人打,一台菩萨两人耍。”这番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衡山皮影戏,一人操影主唱,一人敲锣搭唱的场景。据统计,衡山县皮影戏繁荣时期共有六十多副担子,从事皮影艺术的也有百余人,如今观众萧条,只剩下了近十副担子,更甚者是省级传承人仅余两人。衡山老艺人们谈及此况,不禁眼含热泪感慨。现在的影子戏是“有人请、没人看”,“有人学、养不了家”。
随着农村和庙会等演出市场的萎缩,又受限于语言、文化、经济等因素,衡山皮影戏的观众逐渐减少。皮影剧团的演出时间不定,演出旺季多在节庆前后。平时演出活动少,又受限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演出场次也不定。唱戏不再能养家糊口,皮影艺人们被迫纷纷转行。年轻人对皮影戏了解较少,学艺难度高,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
(一)皮影戏观众群体流失
皮影戏的喜丧娱乐功能在渐渐丧失,沦落为了酬神的工具。一些老年人在先人灵位前或者是菩萨前许了愿,等自己的愿望实现时,便认为是先人或者菩萨显了灵,所以为感谢先人或菩萨才请戏班唱上一台戏,可看戏的观众也是寥寥无几,要么是三两个前来捧场的老年人,要么便是主人家坐在台前欣赏,还有的时候纯粹是为了还愿,基本没什么观众[12]。
于衡山皮影戏的鼎盛时期,一台班子一年就能唱三百余场,皮影爱好者争相追捧。在2020年10月份,当地开展了一次衡山县影子戏传统剧目“三进”演出,于开云镇、长江片区、萱州片区、福田片区等地进行巡地表演,常演的剧目有《平贵回窑》、《火焰山》、《琵琶进宫》、《天柱与芙蓉》、《花灯记》、《瞎子改行》、《秦母上寿》等。现如今哪怕是推出这样一个免费的表演,仍有千张余票,由此得知衡山皮影戏的受众群体的确是属于小众范围。
衡山皮影戏的受众,比评剧和京剧的要少。真正欣赏皮影戏的,也大多都是那些老年人,他们听着影戏那悠扬婉转的腔调,也回忆着曾经观看皮影戏时,大家伙围坐一团的热闹与快乐。而大多年轻人并不是真正喜欢观看演出,更多是抱着凑热闹与好奇的心理。困于地方方言演唱的原因,路人听不懂艺人所唱所演的内容。也因为皮影戏演出的节奏慢,剧本唱腔太老,很多人对皮影戏产生了不喜和排斥的心理。
随着那些听得懂且喜欢听皮影戏的老年观众渐渐离去,皮影受众群体也逐渐流失枯竭,而观众的锐减便是衡山皮影戏衰落最直接和最现实的表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