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穿越之华夏无敌 > 第10章 家破人亡惜李山 探查虚实遇老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章家破人亡惜李山探查虚实遇老翁

    多想无益,先给大哥二哥盘火炕是当务之急。

    找来马明和何二狗,听到是给两位头领盘火炕后,两人拍着胸脯满口答应。

    但是当张骥跟他们说要让全寨的所有兄弟都用上火炕时,他们两个表示不需要。

    张骥非常好奇的问为什么,“这个冬天这么冷,兄弟们为什么都不要火炕?”

    “师傅,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大家都盘火炕,这个冬天得耗多少柴火?

    如果兄弟们使使劲,给三位头领保证柴火的供应,那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每个兄弟都用上火炕的话,那就供应不过来了”。

    张骥听后,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同时他也意识到也许这又是自己的一次商机了,在自己的印象中,均州这个地方在后世,应该是有煤矿的,

    只要找到煤,燃料的事情不就解决了嘛。

    随即张骥扭头看向二人张口问道:“你二人可知这恶虎山周围。是否有煤?”

    “煤?师傅,不知这煤是什么东西”。

    “噢......张骥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这个时代应该叫石炭,“就是石炭,一种黑色的可以燃烧的石头”。

    “有,师傅,据我所知在我们恶虎山旁边不远,向东十里处有一山涧。

    那里生产石炭,石炭可以用来燃烧,但是烟太大了,呛的很。

    一旦点燃,浓烟四起。而且有很多就真的跟石头一样,根本无法燃烧”。

    “你们两个你们两个尽快去给大哥二哥盘炕,盘完之后抓紧时间制造铁皮炉,现在找个兄弟带我去看看那个石炭厂”

    “师傅,咱们山寨最熟悉石炭厂的就是李山了。那家石炭厂原本就是他家的。后来被镇上的赵老爷谋了去。他父亲急火攻心活活被气死了,他走投无路之下,才上山落草”。

    “哦,这样啊,那我们这趟去还得要多加小心了。二狗,你去把李山叫过来吧”。

    不一会儿何二狗带着一个身材消瘦、面容俊俏的年轻人来到了张骥的面前说道:“师傅,这就是李山了,您想要了解的石炭厂的情况,他非常清楚”。

    张骥看向眼前的年轻人,想到他被赵员外谋财害命,害的家破人亡,最终只能落草为寇,心里闪过一丝怜悯。

    对这个吃人的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只见年轻人面带拘谨,小心翼翼的说道:“您想要了解什么?我必定知无不言,希望三头领能帮我夺回家产。小的知道石炭厂是个鸡肋,没有什么利润可言,但毕竟是先祖基业,败在小人手上,实在不甘心”。

    “李山,你跟我详细说一说石炭厂的情况,我需要知道它位于哪里,有多少人守卫。每日产出几何?”

    “是,虽然石炭厂已被赵员外掌控,但我一直没有放松对它的关注。石炭厂位于恶虎山向东十里的愁云涧。每日产出石炭几百斤。赵员外的儿子赵三郎在那里担任掌柜”。

    “李山,刚才你说石炭厂没什么利润,那赵员外为何要大费周折谋取它呢?”

    石炭燃烧起来烟雾比较大而且比较脏,燃烧时还有一股刺鼻的气味。

    所以说销量也不是很好,也只有烧不起木柴的贫苦人家才会用。所以没啥利润。赵家也不是特别看重这个石炭厂”。

    “李山,我们都是兄弟,你要说实话,不要存在欺瞒,如果他不看重,怎么会如此处心积虑?”

    “三头领您有所不知,石炭厂本身没什么。只是当时赵员外给自家三个儿子设定的一个小小考验,谁能够为赵家谋得石炭厂,谁就能在下一步的家主竞争中取得优势,

    他们只是把这当做了一种手段,并不是想要谋取多少钱财,何况现在时局不稳,石炭厂地处偏僻,赵家确实是不怎么重视”。

    “赵家不怎么重视,地处偏僻,日产量几百斤,嗯,整好整好”,张骥喃喃自语着。

    “走,李山跟我探查一番。如若你所说属实,我定为你报得家仇,也为山寨找一条财路”。

    说话间,两人走到山寨马厩处,翻身上马,李山在前,张骥在后,一路疾驰向石炭厂的方向走去。

    一路无话,行了约半个时辰,张骥看到前面有人影走动,心想应该是到了,只听这时李山说道:“三头领,前面就到了,我们是否需要隐藏行迹,以免被赵家仆人发现”

    张骥看着前方自信的说道:“不需要,我们就大大方方去,山寨大大小小二百多人,清一色的青壮,还需害怕一个小小的赵家?”

    李山听到此话满脸兴奋,这就意味着三头领根本不惧怕赵家的势力,自己报得家仇,取回石炭厂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一些。

    两人继续策马前行,不多时看到一衣衫褴褛的老翁,肩挑两个竹筐,竹筐里面装满石炭,正在艰难的向前行进。

    张骥随即翻身下马,来到老翁身前问道:“老汉,打扰问一下,赵家石炭厂在哪个方向?”

    老翁抬头看着张骥和李山的打扮,误认为是主仆二人,没有好气的说道:“又是找赵家三郎的吧,向前再走半里地就能看到了”。

    “老人家。听您这语气,似乎日子过得不顺心呀”。

    “顺心才怪了,每日起早贪黑。不仅要给主人家耕种田地,还要在这石炭厂打零工,老汉我今年五十有三了,眼看黄土已经埋到脖子根儿了,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每天都在饿肚子,怎么能够顺心呢?”

    张骥内心虽然充满了怜悯,但他也知道这是这个时代的无奈,他也没有办法,像张老汉这样能够饥一顿饱一顿的人已经算不错了,在这个战乱频发的年代,不被饿死已经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

    历朝历代的百姓真的非常善良,但凡给口饭吃,给件衣穿,他们就能够真心实意的拥护。

    哪怕在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以及各个号称盛世的朝代,底层民众也是吃不饱饭的。

    实际上哪怕在自己穿越之前的那个世界,华夏民众解决温饱问题也就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而已。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