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汉瓦 > 第16章 牛不喝水强按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云中城的府库里面,有大批的布匹。

    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粗布,也只有云中这种边地才会拿这种粗布当成赋税上缴,刘成大手一挥全都赏赐给了守城的有功将士。

    但随即就有人以超过市价两成的粗布!

    家里有女人的,自然会织布这种粗布。家里没女人的,也大多是汉军。

    整天穿朝廷发的军服,自然也用不着这种粗布。

    现在有人高出市场价格两成收购,军卒百姓们自然是从善如流,快速的把这些粗布变现。

    “小浩,其实用不着这么干。我直接把府库里面的这些粗布都放给你就好了!

    何必还让人多赚上两成的利润!”

    刘成对于袁浩的主意有些不满。

    “云中军民在此战中多有伤亡,他们家人兄弟在城头上的一腔血,还不值几个铜钱?

    我只是想在朝廷抚恤的钱财外,让他们多赚一些钱财罢了。”

    “你说的主意,真的可行?”李敢眨巴着眼睛,为了这次入股,他可是把这几年积攒的老婆本就投进去了。

    “绝对可行!

    我们这一路从塞外驰回来,看到不少牧人。

    他们不缺牛羊,但是却缺少足够的生活物资。布匹,还有铁锅这些都是好东西。

    铁锅熔炼之后可以打造兵器,这东西咱们不能给匈人,所以只能用布匹和牧民们交换。

    咱们多换一些牛回去,到了长安……。”

    袁浩神秘的一笑,李敢和刘成用力的点点头。

    牛在家里可是大牲口,在长安的价值不菲。

    绝对不是几匹粗布能够比拟的!

    几天之后,距离云中城几十里外的一个牧人部落里面。

    刘成和李敢,才真正的傻眼。

    两匹粗布一头牛?这是上午的价格,现在是一匹布一头牛,还不讲价。

    牧民们十分欣喜的,将自家的牛赶出来,换取汉人好大一匹粗布。

    牧民,穿衣服要的就是结实,绫罗绸缎这东西不适合草原。

    粗布,正好全方位无死角的满足了牧民们对穿结实衣服的需求。

    牧民们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儿看着刘成,刘成用看凯子的眼神儿看牧民们。

    没有什么谁占谁便宜的问题,只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小浩,咱们不回长安了。

    我立刻写信给我爹,让他把全长安的粗布都买过来。

    咱们都换成牛!”

    当云中城外的牛圈里面,囤积了四千头牛之后,刘成就要疯了。

    太好赚了,他已经算不出来这四千头牛运回到长安之后,能够赚到多少钱了。

    他的智商,很明显跟不上财富增长速度。

    李敢在一边搓着手,“嘿”“嘿”“嘿”的傻笑。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嗯”“嗯”的答应。

    一条条黑色发亮的泥筋儿,随着他搓手的动作扑扑落下。

    “算了吧!

    这一带能让咱们换的牛也差不多都换了,要想再换就得去更远的地方。

    那里是匈人的地盘,风险会成倍增加。

    他们可是杀人越货的好手!”

    “那好,这次且这样了。

    回到长安,我就让人组织商队。每年走一次边地,专门用布匹换取牛羊。

    这是一门好生意!”刘成咬了咬牙,一定要把这门短期发财的好生意,做成一门长期的财源。

    谁敢阻拦,估计刘成会咬人。

    “那是你的事情,我们不参与。”袁浩才不会傻乎乎的吃这个苦。

    牧人养出来的牛羊是有数的,而大汉出产的布匹增长速度要远远超过牛羊生长的速度。

    草原上的牧人淳朴,可他们不是傻子。

    在布匹大量供给的情况下,牛羊涨价是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供求关系转变》这可是温铁军先生的学问,袁浩不打算告诉这个大汉权贵。

    肉夹馍里的臭虫,汤锅里面的老鼠屎,说的就是李广这种人。

    李广这些天一直都在观察着这几个小家伙,看到他们用布匹换取犍牛,嘴上不说心里却很是满意。

    这可是结结实实的疲敌之策!

    在李广看起来,这种生意做的越多越好。

    不过,对这几个孩子的异想天开,他同样嗤之以鼻。

    嘴上没毛就是办事不牢靠,草原上的牛跟长安的牛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还想着拉去长安卖钱。

    看到小哥几个十分兴奋,李广决定给他们泼一瓢冷水。

    “不要高兴的太早了,草原上的牛和咱们汉地的牛不一样。

    咱们汉地的牛,从小在母牛身边长大,从小就被训练怎样套着犁耙开垦土地。

    可草原上的牛不会,而且你们也没办法牵着这牛,让他们向你们希望的地方走。

    草原上的牛,是需要赶着走的,不能牵!

    哈哈哈!连这都不知道,还想要发财。

    我看,你们这些牛到了长安,也只能是杀了扒皮吃肉。

    多卖些牛肉和牛皮而已,如果撞了大运能杀出些牛黄来,那可是好东西,老夫收购了。”

    听了李广的话,刘成和李敢立刻蔫了。

    被钱财冲昏了头脑啊!

    草原上的牛和汉地的牛,这么简单的分别都忘记了。

    老天爷啊!

    肉牛和耕地的牛,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价格。

    一个是嘴里的吃食,另外一个可是农人当亲人一样供养的。

    那价格,简直是天差地别。

    “小浩!

    将军说得是真的?”刘成这辈子也没耕种过土地,他甚至没见过人种地。

    有时间花天酒地,谁家贵族会跟着农民下地干活儿。

    整天田间地头的忙活,从刘邦下来他们家就没这个基因。

    “呃……!”袁浩其实也没见过牛耕地。

    他见过的更多是拖拉机。

    看着这些草原上的牛,的确是在牛圈里面乱转。

    被那些人驱赶着走,根本没有牵着这一说。

    甚至,这些牛根本就没有缰绳。

    “好像是这么回事,草原上的牛一般都当成肉牛。”袁浩自言自语的嘟囔着。

    “完了……!!”刘成蹲到地上,无助的捂着脑袋。

    眼前一坨坨小钱钱,远远的飞走了,而且不带走一片云彩。

    李敢却没有这么丢人,走到袁浩身边拍着袁浩的肩膀:“没事儿,不赔钱就好。”

    “赔钱倒是不会,不过我也有办法,让这些牛被牵着走。”

    袁浩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主意。

    听到袁浩的话,李广眼睛立刻眯了起来。

    站在旁边捋着胡子不说话!

    袁浩挥手找来几个强悍的军卒,从牛圈里面拉出一头犍牛出来。

    地上深深钉了四根木桩,将牛的四条腿,牢牢的捆在上面。

    然后又用木板,把牛头也卡住。

    找了一根小手指粗的铁条,在火上烤得通红之后。

    “刺啦……!”随着一阵白烟蒸腾而起,那犍牛惨叫一声,鼻子上面顿时多了一个窟窿。

    “快着些,把这铁环传过去。”袁浩立刻地上的准备好的铁环穿过了牛鼻子中间的窟窿。

    用钳子把鼻环扎死,在鼻环上系了一根绳子。

    松开牛的四蹄之后,袁浩在前面牵着这犍牛。

    犍牛流着眼泪,被袁浩牵着走了三圈儿,比汉地的牛还要听话。

    “好了!好了!这一下,谁还敢吓唬老子。”李敢乐得直拍大腿。

    然后,就被他恼羞成怒的老爹踹了一个马趴。

    李广背着手很没有面子的离开了牛圈,走了很远回头看了一眼。

    “很有意思的小子!”

    很快,一骑快马飞奔长安而去。

    从这一天开始,袁浩就过上了堪比刘成的生活。

    不对,是比刘成还要好的生活。

    全云中城都知道,这是一位大能人。

    不但可以击杀匈人左贤王,布置奇门遁甲逼退匈人骑兵。

    更加可以为死人续命,硬生生的让人活过来。

    如果有人不信,就去看看那体壮如牛的栓柱。

    最厉害的就是,他还会法术,让草原上的犍牛和汉地的牛一样会耕种土地。

    这就是神人了!

    几乎所有人看到袁浩,都会尊称一声小先生。

    就连军中将作营大将王老,看到袁浩也会躬身施礼,称一声:先生。

    袁浩在云中城过着猪一样好吃懒做日子的时候,数名骑兵飞奔进了长安城。

    未央宫里面,刘启正在与几名大臣谈话。

    忽然间看到边关有红翎急使到来,红翎急使双手奉上牛皮信筒。

    太尉周亚夫亲自验看过火漆之后,才打开了牛皮信筒。

    “陛下,还是说那个叫做袁浩的小子。

    他在云中城百姓口中,他已经成了一个神一样的人物。

    可李广信中却说,他只不过是一个聪明得过份的少年郎。”

    周亚夫说着,把李广的军报双手奉了上去。

    他是太尉,拆看军报是他是份内事,即便一贯看不起他的御史大夫晁错,也没话说。

    内侍将军报奉给了刘启!

    刘启拿起来看了一遍,然后就将军报递给了晁错。

    “陛下,一介少年郎,如何能够在强敌环伺之下击杀左贤王。

    这很不合常理!

    此中定有蹊跷,还请陛下三思。”晁错看过了军报之后,在刘启的示意下,将军报递给了丞相申屠嘉。

    “陛下,老夫倒是觉得。此子没什么问题,他在守卫云中城的时候,阵斩匈人军卒十余人。

    这可是云中郡守刘成,还有长水校尉李敢亲眼所见。

    而且,城头之上不但有军卒还有民夫。

    在这种事情上撒谎,绝对瞒不过去的。

    李广将军调查了许久,这一点操守他还是相信他的。”

    周亚夫不满的看了一眼晁错。

    他和晁错一向不对付,有时候只要晁错反对的,他必然是同意。

    反之,他同意的事情,晁错也必然反对。

    这就是政治上的死敌!

    刘启没有说话,他当然知道周亚夫和晁错之间的争斗。

    不过臣子之间如果没有争斗对立的话,难做的就是他这个皇帝了。

    副相陶青正在看军报,他看的很慢,最好刘启说退下时,刚刚看完最好。

    申屠嘉捋着胡子笑而不语,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总得有人说话才行,刘启才不愿意这样插入周亚夫和晁错的争斗中。

    “丞相看过军报了,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既然申屠嘉不说话,刘启干脆点名。

    申屠嘉早就打好了腹稿,那就是谁都不得罪。

    他今年已经快七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该是为子孙后代考虑事情的时候了。

    “陛下,臣以为。

    御使大夫怀疑这个叫袁浩的小子是匈人细作,老夫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丞相……!”周亚夫忍不住脱口而出。

    申屠嘉伸手制止了周亚夫,又缓缓的说道:“太尉周亚夫觉得,这孩子是我大汉有勇有谋的好儿郎,老夫也觉得有道理。”

    刘启撇撇嘴,这个老东西滑不溜丢跟泥鳅一样。

    你他娘的这等于什么都没说。

    “丞相的意思是……!”

    “老夫觉得,还是把这个孩子先召到长安来。

    陛下,还有咱们这些臣子们,都好好的看看。

    他到底是什么人,到时候大家看过了再说。

    现在说什么,都是先入为主的偏见。”

    申屠嘉慢悠悠的说道。

    “可是按照大汉军功爵,他击杀了左贤王,是可封侯的大功,若是弄到长安来,到底是封侯还是不封。”

    晁错同样也看不惯老迈的申屠嘉,作为皇帝刘启的老师,他早就想取而代之。

    只不过,申屠嘉资历太老,又不犯错这才没给他机会而已。

    “只要人到了长安,咱们看明白了,封侯不封侯的,还不是陛下说了算的事情。

    若是咱们大汉的好儿郎,凭借军功马上封侯也是一段佳话。

    若是匈人的细作,交廷尉府便是。

    御史大夫,你觉得可行?”

    申屠嘉眼神儿不善的看着晁错,平日里老迈昏黄的眼睛,今天居然变得犀利有神。

    晁错没有说话。

    “嗯!”刘启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谁都知道,这是同意了申屠嘉的建议,把人召回长安先看看再说。

    “臣附议!

    丞相所言,乃是老成持重的金玉良言,不愧是我大汉肱股之臣。

    臣也觉得,先把人召回到长安来。派遣廷尉署的人暗暗的仔细观察,然后再做决断比较好。”

    副相陶青及时的看完了军报,向刘启上奏。

    “墙头草……!”晁错和周亚夫同时嘟囔了一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