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唐末李世民,朕要再造大唐! > 第13章 土豆与红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房玄龄当即挥毫泼墨,很快就写好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奏表,李世民看罢心里疑惑道,为何又有先前商议不同?房玄龄自信一笑,文绉绉说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李世民闻言,哈哈一笑,不再多言,提笔在奏表下面签字并加盖吉王印鉴。

    在李世民落章时,房玄龄无意间看到李世民书桌上的户籍田册,不由叹道,“可惜,利州此地还是有些狭促,人少地贫,发展不易啊。”

    利州下辖大部分都是山地,只有河谷地区有少量平原耕地可供种植。前几日,李世民已清查了利州城户口,发现此时仅有1万户,即使加上绵谷、清川等县的户籍黄册,整个利州户籍也不到2万户,已从唐初中州规模沦落为下州,利州全境在册田亩大约150万亩,且多为缺少灌溉和打理的下等田,亩产贫瘠,难以活人。

    即使加上隐户隐田数量,李世民和房玄龄估计利州也只有10多万人,200万亩左右田地。仅靠利州此地,无法供养太多军队。

    听到房玄龄谈及利州人口和土地资源,李世民想起系统赠送他制盐法和两种神奇作物。李世民遂将取出几斤土豆、红薯藤和栽培说明。

    “玄龄,你看这是何物?”李世民卖个关子。

    房玄龄先是拾起桌上的土豆,只见这些土豆的个头大概如人的拳头大小,身上沾了点泥土,表面呈现黄褐色。房玄龄将土豆放在鼻子下嗅了嗅,并没有闻到任何气味。

    “恕微臣孤陋寡闻,不知这是何物也。”房玄龄摇摇头回答道,“该物浑身沾满泥土,应该是在地下生长无疑;可观其形态倒是和水果蛮像。这等作物,微臣从未见过,是殿下从西域新得到的新的作物吗?”

    “非也,非也。此物名曰土豆,并非从西域得到,也不是我中华故有之物。”李世民答道。

    “啊,这难道是菽(黄豆)类谷物?可这个头比菽大太多了,也不像在地面生长呀。”一旁的程咬金也惊诧不已道。

    研究完土豆,房玄龄又看向另一侧的红薯藤。只见这束红薯藤好像是完整作物截断的其中一节,长约23米,通体碧绿,枝蔓下面还有一些毛须,房玄龄同样未曾见过,他拱手向李世民答道,

    “微臣同样不知此物,看其形态类似绿萝、兰花,应是一种观赏性花卉无误,敢问殿下此物何名?”

    “哈哈,玄龄你又错了,此物谓红薯藤,生长红薯的,仍然是一种粮食作物。”看到房玄龄这名大儒两次猜错,李世民开心一笑,遂又将两种作物的栽培说明一并取出,递给房玄龄和程咬金二人观看。

    当读到“土豆,性喜冷凉、耐寒,丘陵熟田之地皆可种植,一年两熟,亩产十石至二十石,或煮或磨成粉。”的描述时,两人大惊不已,满脸通红。

    再看到“红薯,大如拳,皮色朱红,广种耐瘠,一年一至两熟,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他们更是激动道,手舞足蹈、语无伦次。

    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房玄龄才组织好语言,他兴奋的对李世民说,“殿下,有此神物,我中华之大幸呀!”

    程咬金同样兴奋不已,他高兴地在屋内翻了一个大跟头,大声吼道,“有此良种,我军粮草无忧也。”

    房玄龄恢复冷静,声音醇厚的赞叹道,“尤其可贺的是这两种作物,既不直接与稷、麦争夺田地,产量又远胜谷稻。”

    三人无限感慨。他们虽是帝王将相这等尊贵身份,但却都见识过隋末时期天灾人祸,百姓饥寒交迫、易子而食的场面,自然晓得粮食对普通百姓和朝廷政权的重要性。

    贞观期间得益于一个统一的王朝建立,使得百姓免于战乱之苦可以安心从事农业。再加上李世民和文武百官多次亲自耕种、劝课农桑,才使得贞观五年以后,粮食丰收,未来更出现沃野粮满仓的盛世景象。

    眼下大唐衰落不堪,天下局势日益败坏,眼看隋末重现,豪雄并起,百姓生活日益艰难。此时,他们如今有了这两种神奇农作物,未来又可以活民无数,保留更多中华元气。

    房玄龄冷静下来后,问起李世民从何处得到的土豆和红薯。

    “此物只应天上有,今因玄祖降人间。”李世民吟了一个短句,随后告诉二人,这是系统赠予他的。

    “系统,何为系统?”房玄龄好奇的问道,

    这个问题可难住了李世民,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斟酌一下,李世民开口道,“我病逝重生到这个吉王身上不久,我脑海里就出现了一个声音,告诉我它名曰“系统”,并展现种种神奇之处,譬如汝等复生、这类奇异物品,以及将我的身体素质大幅提升。”

    房玄龄听罢沉默不语,他回想自己先前在空白大地上突然神志清醒,然后就被一道光投放到此地的神奇经历,恐怕就是陛下刚才所说的系统在操纵。

    可自己精通儒释道三家之说,却并不能从三家典籍中找到对应。许久,房玄龄自嘲的笑笑,世间学问之深,岂是他穷极一生所能参透的。

    房玄龄遂放下心中执念,不再纠缠此事,他向李世民郑重建议道,“殿下,请许微臣辟一庄园,立即按书中之法种植土豆、红薯。”

    “此等神物,殿下还应派军士严加看管。”程咬金在一旁补充道。

    三人商议,迁一村农户至官署庄园,专门负责土豆和红薯的育种、栽培等事宜,并派军士看守。

    房玄龄见此事已经商定,就准备告辞,立马着手实施。

    “玄龄兄勿急,”李世民喊住房玄龄,“粮食种植虽然重要,可又不急于一时。眼下我们仅有利州一处安身之所,想要拓土扩军,需要更多的粮草军械,土豆和红薯可无法快速满足。”

    “那就以战养战,抢他娘的。”程咬金口直心快,脱口而出。

    房玄龄恼怒的看了他一眼,“咬金莫要胡闹!”

    程咬金听出房玄龄不高兴了,也就讪讪的不再吭声。房玄龄和程咬金都是秦王府旧人,多年的同僚好友,当房玄龄生气时就会直接称呼他为咬金,而不是义贞兄。

    “玄龄和咬金,你们看看此书。”李世民再次神秘的掏出制盐法一书,

    “此书记载了井盐、矿盐、湖盐、海盐的制法,功效胜当今10倍,可为我军长久财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