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部分红薯则切块,就着米粒下锅。
另一部分就地挖出土灶,只见五六个土灶很快便做好,土坑是在红薯地随意选择土壤,挖出一个“几”字形,深约二三十公分,宽约七八公分,旁侧还单独开干烟道口。
老农将红薯棚在土坑上,用红薯藤做引,烧了起来,待到表皮黝黑几欲角裂,便将红薯取下,塞入土坑,将烟灰柴火和烧热的土灶泥土一起踢碎,把红薯掩埋起来。
又是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老农和侍卫将泥土火堆里的红薯挖出,只见红薯已完全烤熟,李世民伸出手,自己取了一个开始品尝。
刚刚烤好的红薯还烫手的不行,李世民只得用两只手来回地倒腾些许,才慢慢剥了檀黑色的外皮,露出红瓤瓤的薯肉。
就见飘香的红薯味道便扑鼻而来。他趁热小咬一口,绵软软的,甜丝丝的,还冒着热气腾腾的白烟儿,果真是如蜜的口感。
众人见吉王已经开吃,也每人各取了一个吃得起来。尉迟宏一边吃,一边哼哧道,“我先前错了,这烤红薯好好吃,比杏子梨子好吃!”又惹得众人一阵大笑。
稍许,红薯米饭也已煮熟了,李世民和大家又开始吃着红薯粥,发觉红薯甜甜糯糯的,就着大米的醇厚,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痛快!”在场众人,上至李世民,下至乡野老农,均是满满的幸福从脸上溢了出来。尤其是对李世民而言,这顿红薯吃的,可比往日的山珍海味还要珍贵!
李世民和一众老农都坐在田埂,就地碗吃饭,毫无芥蒂。
李弼见到此景,心里大为感动,越发觉得吉王殿下真是难得遇见的明主。
他见挖出的红薯,并非全是红瓤,于是向吉王建言,可否请起重新赐名。
李世民也是兴致勃勃,他见这些红薯表皮多是漆红或者黄栌色,掰开红薯,里面则是红瓤、黄瓤、白瓤、紫瓤不等,除去白瓤吃起来比较噎,其他大多甘甜。
遂命名为甘薯,得到大家一致交口称赞。
大家今日陪着吉王在田野,享受红薯丰收的乐趣,同品甘薯宴,成为众人多年以后,都无法忘却的欢乐回忆。
李世民和一众人,中午饱饱的吃了一顿甘薯宴。余下的甘薯,李世民也没有再继续挖,而是令窦明德稍后组织人手挖掘,登记在案,尽快做好荫坑储藏起来。
“诺”干脆的回答道。
窦明德当年在宰相房玄龄手下,主要是负责军队后勤粮草统计工作。
被系统召唤出来后,房玄龄却安排他负责农事,并对他夸大其词道什么良种培育种植,事关重大,特意委派他负责。
当时,他还一阵腹诽心谤。虽有不满,但他对李世民是忠心耿耿的,仍然用心做事。
如今见甘薯竟真的如此高产,自己又得到李世民的嘉奖,自是非常振奋,尤其感激房玄龄的栽培之意。
见李世民已准备离开农庄,他连忙进言:
“殿下,先前房长史特意嘱咐我的土豆,目前也大半种植下去了,殿下可要一观?”
“哦,在哪儿?快带我去看看。”
李世民等人,随同窦明德又走到前面三里外。见大约两三亩面积大的田地中,起了一道道20公分高、宽约60公分的土垅,上面有着一个个表面湿润的小土坑,土坑里面已经露出一株株绿植,大概有2寸高,长有六七片羽毛状小绿叶。
窦明德得到房玄龄允许后,他站在前面,向李世民介绍道:
“殿下请看,这是您提供的另一个仙种土豆,目前已大多种植下去了,另外还有一些,臣在暖房里继续育苗,准备再长大点,再移植栽种。”
李世民和李弼等人点点头,李弼现在终于明白,他先前在暖房里见到的那些植物是什么了。只见窦明德激动的继续向大家介绍,
“根据吉王的仙书,这些土豆都已纵切为24块,每块保留芽点,又用草木灰敷住。事先旋好土,保持土壤松软,又施加适量农家肥后,便将土豆块种入,大约三至五天,便可发芽。”
李世民俯身,用手轻摸着这些青绿的土豆苗,看着它卵形的毛绒绿叶,感觉它们和大豆叶似乎挺像,心里暗想难怪它叫做土豆。
他轻轻用手捧起一把土,将一株土壤略微有些松动的株苗根部用土覆好,站起来问向窦明德:“你为何只种植了这么点田地?”
窦明德苦笑一声,耐心的向李世民解释,土豆需切块培芽种植,一亩地就用了将近300斤的原种,所以只能种植这么多。
“唔,原来如此。”李世民有些遗憾的点点头,旋即又振奋起来说道,“没关系,你好好看护,土豆成熟后,也可以亩产十数石,不比红薯差多少。”
“是的,殿下。有了甘薯产量,微臣对殿下的仙种充满信心。”窦明德信心十足,声音洪亮的回答道。
一旁的李弼和其他侍卫,听到后齐齐大呼一声,万万没想到,吉王的高产仙种作物,竟然不止一个。
大家双眼发光的看着脚下这一株株的绿色精灵,无比兴奋,每个人走动又都小心翼翼的谨慎。
尤其是粗汉尉迟宏,此刻瞪大双眼,两脚紧紧收拢,一点点的挪出田地,跑到路上,他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踩死了某株土豆苗。
窦明德见李世民龙颜大悦,他学着先前李弼的行径,适时开口道:“土豆称谓过于朴素,既然是吉王得上天所赐,理应改名为吉豆。”
说罢,窦明德还向上司房玄龄看了一眼,希望他站出来声援自己。
李弼等人听到,也是一致认同。
李世民却摆摆手,制止住大家对自己的阿谀,“不用特意改名,等土豆以后长出来再说吧。”
李世民等人看完土豆苗,心满意足的打道回府,走前又令李弼再增加100名侍卫,共500名侍卫,昼夜不息的巡逻保护此农庄。
进入10月之后,利州就接连好事不断:先是拓地两州,获民数十万,接着又是红薯大丰收。而千里之外的京城长安,此时也有好事即将传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