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是御史,开局痛斥女帝 > 第四十四章 高昌王储在大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是夜,女帝匆忙回宫,连夜召见高元一、谢安石等人。

    宫城内,一片肃杀之气。

    宫外,安静祥和。

    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说了什么。

    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百骑司连夜出城,不知去向。

    ……

    翌日。

    唐灿起床,伸了个懒腰,正想着练一练龙象功,就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接着,门外,高银柳似乎在和来人说着什么。

    “公子,女帝传召,让你去上朝……”

    “不去。”

    唐灿一口回绝。

    昨天晚上,女帝出宫游玩的举动,令他非常反感。

    现如今,他对朝政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

    与之相比,小书袋的天书和龙象功,更让他觉得有意思……

    与此同时。

    朝堂上。

    女帝高坐皇位,神情肃穆。

    “昨夜西北有变。”

    “高昌三千铁骑,出现在朔方以西。现就驻扎在朔方五里之外。”

    什么!

    在场诸人一听,神色骤变!

    朔方以西,代表着高昌铁骑已经越过了镇北军,进入大凉腹地!

    朔方,虽是大城,可是大凉近年除了边境,各城之中,并无重兵,只有寥寥数百人,以防山贼匪患。

    不仅如此。

    三千高昌铁骑,可以说已经如入无人之境。

    他们想的话,甚至可以直接进攻大凉神都。

    毕竟,沿途不过百里,守军不过几千老弱病残……

    难道说,镇北军出事儿!

    还是说镇北军叛了?

    一时间,文武百官,想了许多。

    而每一个想法,都是坏消息,都令他们完全无法淡定。

    “高昌使臣,也于昨夜抵达神都。”

    女帝开口,令群臣再度心惊,头皮发麻。

    从她短短的几句话之中,百官已经得出一个结论。

    高昌这一次,是有备而来!

    而且,准备十分充分!

    “圣上,镇北军绝不会叛!”

    一直在神都索取军费,尚未返回的镇北军将领沉闷的声音,打破宁静。

    一句话。

    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如果不是镇北军出现变故,高昌军怎么可能出现在朔方!”

    “早知道镇北军不如安南军!”

    “圣上,臣将愿领兵出征!”

    “镇北军镇守北地多年,不会叛国,此高昌国诡计!”

    “圣上,千万不要上当啊!”

    “镇北军数万将士……”

    女帝看着他们的表现,微微摇头,心中叹息一声。

    明明她说了高昌使臣,这些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及。

    心里想着,还是镇北军是不是叛乱。

    文臣武将,如此不和……

    “够了!”

    女帝清冷的声音响起,目光落在谢安石的身上:“谢安石,你意向如何?”

    昨夜,谢安石和女帝连夜商议,其实也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

    此时女帝再次开口,他依旧坚持昨夜的意见:“圣上,无论如何,应传召使团。另外,命人去镇北军打探消息。”

    高元一紧随其后:“臣以为,高昌此举,与宣战无异,当出兵讨伐!”

    “若镇北军不足,当另调精兵!”

    “我大凉,岂容他人欺辱!”

    这一幕,和昨天夜里的甘露殿发生的何其相似。

    两边,都有理。

    但是……

    想到战事可能引起的其他变故,女帝沉吟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来人,去鸿胪寺,传召使团。”

    在使团抵达之前,唐灿打着哈欠,懒洋洋的走进了神龙殿,在角落中随意的站着。

    女帝看到,心中一松。

    毕竟,唐灿虽然经常骂他,但是看待问题的角度,总是和众人不同。

    每每语出惊人,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直接解决问题。

    很快。

    高昌使团在鸿胪寺礼官的带领下,走入神龙殿。

    唐灿在人群中,眼睛一亮。

    这个高昌国,不错啊!

    来的三十余人,全是俊男美女!

    身姿高挑,金发碧眼!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平时牛奶、木瓜吃得多,身材凹凸有致。

    再加上剪裁非常得体的长裙,富有异域风情……

    俄顷。

    使团众人在大殿中站定,拱手作揖之后,为首一名女子轻声说道:“高昌国公主拓跋氏,见过皇帝。”

    声音清脆,若铜铃悦耳。

    虽然口音稍显蹩脚,但是不影响唐灿对她的好印象。

    “公主远道而来,所为何事?”

    高昌公主展颜一笑,轻声说道:“皇帝误会了,我等并非因为国事,而是为家事而来。”

    家事?

    女帝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其他人,亦是不接受这个听起来非常没有诚意的解释。

    高元一,则是脸色微变,心中忽然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他早早就听人说过,高昌国王非常垂涎女帝元殇。

    难道说……

    朝堂,鸦雀无声,气氛也因为女帝的脸色,变得有些压抑。

    “扑哧~”

    高昌公主忽然轻笑一声,笑吟吟的说道:“皇帝莫要误会。”

    “拓跋今次来访,是真的为家事而来。”

    “高昌王储,在大凉多年,拓跋今次来,就是为了接王储回国。”

    嘛玩意儿?

    高昌王储在大凉?在神都?

    这个事情……怎么可能!

    高元一心中一凛,随即对一旁的手下使眼色,让他们赶紧去查!

    上官婉儿,亦是调动蛛网!

    这种事情,实在是令人毛骨悚然!

    皇位上,女帝不动声色,但是心中,亦是震惊不已!

    “高昌王储在大凉,你以为朕会让他活着回去吗?”

    女帝声音冰冷:“高昌屡屡进犯大凉,难道你高昌国忘了?”

    “不敢。”高昌公主再次拱手作揖,行礼过后,一脸歉意:“拓跋今次来,也是代表父王向皇帝表达歉意。”

    “只要皇帝答应拓跋可将王储带回高昌,高昌愿让出北地十六州,沙坨以南,全都归于大凉。”

    “云、夷两地,高昌亦愿拱手相让。”

    “另,为了表达歉意,高昌愿赔款三千万两白银,明年起,每年一百万两!”

    “此外,高昌在朔方外三千铁骑,悉数归降大凉!皇帝可以悉数斩杀,以消心头恨意!”

    割地,赔款,还送上三千颗人头。

    高昌公主口中说出的一番话,令大凉朝堂诸公,全都呆住了。

    女帝心中,同样震惊不已。

    如果高昌公主所言非虚。

    那么对她而言,对大凉而言,都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此事,朕需要时间考虑。”

    “理当如此。”

    高昌公主再次行礼,带着使团众人,告退离开。

    ……

    俄顷。

    朝堂,炸了。

    一众百官,欢欣鼓舞,一个个大呼小叫,这是外交的胜利,这是大凉的胜利,这是女帝的胜利。

    至于镇北军是否反叛,已经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就连那三千铁骑怎么会跑到朔方,他们也不在意。

    然而,他们似乎又忘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高昌公主始终不曾提及的王储,究竟是谁。

    他在大凉,究竟做了什么。

    高昌,又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的来迎接王储回国?

    为什么,不选择悄悄摸摸的带走?

    这一系列的疑问,盘亘在女帝的心头,令她更是费解!

    “呵,呵!”

    高元一,阴阳怪气的

    干笑两声,打断了众人的吵闹,笑眯眯的说道:“圣上,不良人在神都搜索,暂时没有关于王储的消息。”

    “但是,臣以为,无论如何,不能让高昌王储回国!”

    “而且,应该留住使团!或者……一个不留!”

    “两国开战,尚且不斩来使,梁王此举,无异于宣战!”有文官开口反驳。

    “蠢货!”

    武将直接开启骂战模式。

    “高昌蛮子能入朔方,已经宣战!”

    “你懂个屁!”

    “高昌此举,乃先礼后兵!”

    “臣将以为,当兵发朔方!”

    “定是镇北军叛乱,不然高昌蛮子怎么可能越过北地!”

    “你……你……你个粗人,懂什么!”

    “高昌公主都说了,那三千人,是为了送给圣上消气的!”

    “而且,年年纳贡百万,这是何等的幸事!”

    “那你说,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光明正大的来接王储?”

    “那还不简单,王者,岂能藏头露尾!定是高昌王国想要高调的将王储接回去,安抚高昌百姓!”

    “告诉他们,高昌王储在大凉学习礼法,回去之后,能让高昌和大凉一样昌盛!”

    “此,不过蛮夷的向往罢了!”

    “我大凉上国……”

    文官们,越说越得意,直接将高昌认定为未开化之地。

    言语间,满是高傲的鄙夷。

    自大……盲目……坐井观天者,不在少数!

    “闭嘴!”

    谢安石终于忍不住开口,喝住众人之后,深吸了一口气,正色说道:“圣上,臣以为,此事太过蹊跷!”

    “梁王所言极是,应该即刻囚禁高昌使团,决不许王储离开!”

    “至于朔方……”

    “镇北军不能动,朔方,唯有……死战!”

    “谢安石,你想没想过,朔方以南,一片平原,数万手无寸铁的百姓!”哪怕文官,也不赞成谢安石的建议。

    但是不可否认,谢安石的说法,是最正确。

    镇北军守着北境,本就捉襟见肘,如果再抽调兵力回头对付那些突然出现的高昌铁骑,北境难免出现缺口。

    倘若,这就是高昌的谋划,北境很可能出现极大的变故!

    而今,似乎只有以血肉之躯,筑长城……

    女帝眉头紧锁,心有些乱。

    如果不是她当初为了修建行宫,压缩军费,致使各道无兵,眼下也不会面临如此困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