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我藩王不用造反当皇帝 > 0034 老将杨洪镇宣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祁锐的这个计策是可行的,是可行的,是老成谋国。

    众人忌惮的是王骥的身份,因为他是王震的心腹。

    如果把王骥和他大军分开,这就是用了一招釜底抽薪。

    王骥手下的大军,乃是南方数省合力凑成的。

    大军可能会听王骥的号令,但是一旦王骥不在,大军只会听从朝廷的指派。

    至于王骥,在离开了大军之后,他就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担忧了。

    一个光杆司令,又有什么好怕的?

    将王骥调往南京,这是对他明升暗降。

    王骥离开了军队以后,也就成了没有牙齿得老虎。这样的王骥,并不可怕。

    此时的朱祁钰,他的摄政经验还不够多。

    朱祁钰疑惑的说出了他的担心。

    “南京,虎踞龙盘之地。太祖更是因之,以成就了不世的霸业。”

    “如果王骥去了南京,本王还是不放心。”

    朱祁钰没有明说,但是重臣们都知道他话里话外的意思。

    王骥对于朱祁钰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要是让他去了南京,会不会再来一次朱元璋定都金陵城的故事?

    朱祁锐在说出调王骥去往南京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向着朱祁钰一拜后,朱祁锐开始解释了起来。

    “南京,大明两京之一。太宗虽然迁都北上,但是南京仍旧有着六部等一整套的行政机构。”

    “南京,一直都在朝廷掌控之中,更是我大明遥控南方七省之所在。”

    “王骥到了那里以后,他也掀不起什么水花!”

    朱祁钰这下放心了。

    如今大明还是人心尽在,对于朝廷的任命,王骥只能遵从,不可能敢公然抗命。

    哪怕就算王骥有想法,他手下的将校也不会陪他干杀头的买卖。

    将王骥调离以后,朝廷再趁机指派新的将领前去,这样就可以牢牢的掌握控住这支军队的军权。

    而且王骥到了南京以后,南京的官员其实就会知道朝廷的别有用心。

    王骥想要做点其他什么不利于朝廷的事情,只怕还没等他动手,南京的官员就会把他给绑了,然后送到京师治罪。

    朱祁锐在说完了以后,对着朱祁钰拱手。

    “这不过是本王的一家之言,还有很多考虑不周的地方。具体的定夺,还请监国示下!”

    朱祁锐一口一个“监国”,一口一个请示,这都是为了凸显朱祁钰执政的合法性和存在感。

    朱祁钰的眼睛在一众大臣身上扫过了一遍后,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应。

    朱祁钰也不再犹豫,对着他的三弟朱祁锐点头称赞。

    “邺王的谋划,完美的解决了眼下的困局,实在是两全之策!”

    又是讨论了一会后,从各地调大军勤王的事情,都已得大体的商议妥当了。

    吏部尚书王直,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以后,把他的疑惑对着众人讲了出来。

    “这么多军队调来京师,他们相互之间不熟悉,又有着各自的实力情况。要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宿将出来,只怕会乱了阵脚。”

    “本来张辅、朱勇、吴克忠等人,都是能够镇住场子的。只是这些军中宿将,都死在了土木堡。也不知道,还有谁能当此大任?”

    内阁学士陈循,他在想了一会后,说了了自己的主意。

    “宣府总兵杨洪,正统第一名将。他常年镇守边疆,可谓是是一员虎将。以他的资历和威望,可以让军中将领心悦诚服。”

    朱祁钰确实脸上有些担心的说:“杨洪是永乐朝的旧人,他已经六七十岁了。他来主军,只怕不太稳妥。”

    这是朱祁钰第一次显示他的军事智慧,他的看法也是没错的。

    杨洪年事已高,精力必定大不如前。

    由杨洪来统筹整个京师防御体系,只怕他会感到力不从心。

    因为这份工作的强度实在太高了,不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能够吃得消的。只有人在当打之年的武将,才能够胜任这份重担。

    一众大臣又沉默了,他们一时半会也没了合适的人选。

    如今明朝的困境,都拜“大明战神”朱祁镇所赐。

    要不是他胡作非为,那些德高望重、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又怎么会葬身在瓦剌的铁蹄之下?

    朱祁锐知道杨洪这个人的,他在宣府多年,蒙古人敬畏的称呼他为“杨王”。

    “经过瓦剌和鞑靼的合力进攻,我大明在塞外的军堡尽数丢失。”

    “如今整个塞北,唯有宣府孤悬塞外。”

    “宣府为居庸关屏障,居庸关过后就是京师。”

    “宣府不存,居庸关难守,居庸关丢失,则京师暴露于贼人眼皮底下!”

    朱祁锐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明示宣府在边防上面的重要性。

    “杨洪父子久镇宣府,他们在那里威望高、实势力深。如今非杨家父子,不足以保存宣府。”

    朱祁锐的话,得到了重臣们的同意。

    见到重臣们都是点头,表示认可朱祁锐的看法后,朱祁钰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就仍旧以杨洪为宣府总兵官,令他们父子负责宣府防务。”

    朱祁钰停顿了一会后,又接着往下说。

    “总揽全局的人选,我们可以稍后再来商议。我们可以慢慢想,这事也是急不得的,必须稳妥为上。”

    于谦这个时候又出来了。

    “杨洪、石亨等人,此刻尚且在牢狱之中。还请?王殿下,将他们放出来戴罪立功!”

    这下子,朱祁钰不理解了。

    杨洪是军方大佬,有负担重症宣府的军务,怎么就会有了牢狱之灾?

    于谦解释:“土木堡一拜,宣府、大同一线的将领多有失职。”

    “所以战后,不少将领都被问罪下狱。”

    “杨洪在瓦剌合围土木堡的时候,没有从宣府出兵救援,这就是他的罪状。”

    朱祁钰结合最近的军报,也算是弄清楚了。

    土木堡距离宣府不远,骑兵全力突进之下,半天就可以到达。

    所以杨洪没有派出兵马前去土木堡救援,倒也是符合“救援不力、畏敌如虎”的罪名。

    “土木堡一败,非是天灾,乃是人祸。”

    “杨洪一时判断失误,到也怪不得他。”

    “莫说是他,我大明又有几人会想到,三十大军竟然会在土木堡败于三四万敌寇之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